惩戒有度 教育为本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了学校、教师可以依法依规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此规则的实施,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有保护作用的。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戒有了依据,学生受惩戒的范围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作为一名老师,从保护自己和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教师应该明确规则中的要求,知道哪些情况可以实施教育惩戒,惩戒的限度是什么。规则中对教师不能实施的惩戒行为也作了明确要求,这就是对限度的要求,告知我们惩戒要有度。以罚站为例,规则实施之前,我们学校要求不能让学生罚站。自规则实施之后,对在课堂上违规违纪的学生可以实施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这条惩戒规则就非常明确,在时间上有限度,同时要求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在规则的限度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合法合理的惩戒,才是对学生最好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惩戒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改正错误才是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惩戒学生是为了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認识和改正错误。规则中第十三条提到:“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帮扶,对改正错误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当学生犯了错,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惩戒,不过惩戒后的沟通和教育更重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保护伞。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时刻把学生放在心里,遵守规则,惩戒有度,不越规不逾矩,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小学)
其他文献
微信公众号“杭州日报”10月11日消息,10日傍晚,杭州部分初中学校收到了市教育局下发的一份通知———《关于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晚自修组织工作的函》。  据了解,事情源于当地自媒体的采访报道《超70%初一新生家长要求学校开晚自习,让杭州校长左右为难》一文,报道发出后引起关注。诸多家长希望学校开设晚自习的动机,多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较大,且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不少初中生在家上课,学习效果相对不如在学校
期刊
近三年来,高平市三甲镇教育教学综合成绩一直在低位徘徊,如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已迫在眉睫。结合教育现状,三甲镇中心学校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放在了提升教育质量的首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统一思想,以德为重。只有做到品德与职位相匹配,管理者才能具有号召力、管理团队才能有执行力。所以,学校管理者要有戰略眼光、广阔胸襟,并具有奉献精神,在其位谋其政,为全校教职员工作好表率。教师要顾全大局,要有集体意识、大
期刊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规则》指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
期刊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新形势下,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改进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人才培养教育的辐辏聚合、协调联动、同频共振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阳泉市城区教育局聚焦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路径,不断提升认识、健全机制、拓宽渠道、盘活资源、协同共进,大力推动新时代育人实践的探索,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
期刊
提起“惩罚”,教师色变,家长憎愤,不是“惩罚”本身有问题,而是方式方法有问题。  首先,惩罚有差别。同样一句批评的话,对A学生来说,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对B学生来说,可能如微风过耳,无足轻重;对C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心灵伤害。对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惩罚手段,应该因学生而论,充分了解其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  其次,惩罚先告知。学生有错,需要进行惩罚,一定要告知家長,得到家长的许可后方可进行惩罚
期刊
在经历了漫长的滥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导致学生行为脱轨、教育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以后,教育惩戒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教育需要“惩戒”。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当一个人在任何方面做错了事的时候,他应该受到惩戒,因为人除了行事正直之外,其次的好事情就是他能够在得到惩戒处罚后,趋于归正。”适当惩戒,可以让违纪学生“改邪归正”,可以让教育秩序得到有效保障。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艰难,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
期刊
谁说惩戒就会让师生关系剑拔弩张?谁说惩戒就会让学生感觉苦大仇深?谁说惩戒就会让孩子走向逆反对立?“温柔”的惩戒可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既达到教化目的,又让学生心悦诚服。那么如何让惩戒变得“温柔”呢?  小雨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可他有个高雅的爱好,那就是阅读。有一次,他打碎了教室的玻璃窗户,怎样让他认识到自己因莽撞调皮而犯下的错误?我让他拿来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名著,每天上晚自习前给全班学生朗读。一本冰
期刊
教育惩戒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来,近年来却饱受争议。因受国际人本主义思潮影响,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提倡家长、教师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赏识教育并非万能。我们从小给孩子的都是赞美,孩子听不得批评,表面看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实质上却是孩子从小就缺少批评教育,被“高帽子”冲昏了头脑。在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也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什么是教育惩戒,不了解其内涵,在实践中无法与体罚、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惩戒权正在悄然弱化,教育生态遭受着巨大威胁。为了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称《规则》)。然而,在规则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教育惩戒难以操作  《规则》的出台有效地保障了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但是惩戒与体罚的边界依然模糊,权利行使过程缺乏具体细则。再者,教育惩戒权的施用对象是青少年,每名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情况都不尽
期刊
教育惩戒问题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良好教育生态的营造,一直以来都广受社会关注。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引发了笔者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思考:重抓“六注意”,借助外力征服、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通过“戒”而达到“惩”,通过“惩”而达到“变”。  一要注意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原则。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行使惩戒权必须出于教育目的,在讲原则的基础上达到规范与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