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术后缺损的多种局部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邻近皮肤情况,分别选择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双叶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皮瓣、A-T皮瓣、双侧舌形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76例术后皮瓣全部I期成活,随访50例2个月至3年,1例基底细胞癌于术后1年复发,行扩大切除后,其余均无复发,头面部的轮廓、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较大范围的肿瘤或皮肤病术后缺损,是能获得功能与形态的双重良好效果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血管瘤、瘢痕等病损切除后创面的美容效果.方法 总结6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面部病损的面积,选择适当容量的扩张器.切口一般选择在病损区,剥离平面位于SMAS筋膜浅层,剥离腔隙大于扩张囊边缘1.0~1.5 cm,止血完善后,置入扩张器,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扩张充分后,扩张皮瓣的设计有推进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等.推进转移利用扩张后的皮瓣面积充分,不需考虑供区
"漂亮的脸蛋",这句常用语充分说明了年轻貌美是何等重要.在现实社会中,为了工作、为了生存,为了竞争,衰老的外貌会给人们一种无形的很大的压力,这就是面部年轻化除皱术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然而,通过除皱术,让受术者满意,仅有技术常难以达到,还必须对受术者的心理有较多的了解,方可望得到理想的效果。
期刊
目的 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晕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
引文(参考文献)分析是文献计量学应用最多的一种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期刊的文献利用能力、学科交叉范围等,藉以评价期刊质量[1].《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美容专业学术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医学美学、讲座、综述等.1995年创刊,为了清楚地了解该刊引用文献的情况,正确评估该刊在医学美学美容研究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对2001~2006年该刊
期刊
尖锐湿疣(congyloma acuntinaturn,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pume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的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升高,而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在我国居于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1]。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面颊部凹陷畸形的充填修复方法. 方法 将纵向、蒂在下颌缘的颈阔肌-筋膜瓣向上翻转180°,远侧部携带游离的腹部真皮脂肪片,一并充填于面颊部凹陷区域.结果2003~2007年,共为5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3年,移植组织未发生明显吸收,效果满意.结论颈阔肌-筋膜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切取简便,手术易于操作,再联合游离的腹部真皮脂肪片,增大移植组织的厚度,是修
病例 患者女,36岁,3年前在外院行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注射隆乳术,术后半年左侧乳房出现一硬币大小的肿块,为其实施手术的医院一直认为是按摩不当注射物堆积所致,并嘱其继续加大力度按摩,但患者未予重视.肿块逐渐增大,左侧乳房明显变形.患者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侧乳房饱满,左侧大于右侧,左侧乳房内上象限尤其突出,皮肤色泽正常,触诊可触及约10 cm×8 cm肿块,质韧无波动感,有
期刊
下睑袋修复术是目前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其手术方法有经皮肤切口入路法和经结膜切口入路法两大类.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以往文献对皮肤人路法报道较多,而对经结膜入路法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所做100例经结膜切口入路法睑袋修复术总结如下。
期刊
重睑成形术是美容外科中最常见、数量最大的手术之一,其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因此,满足广大美容就医者的需要,探寻一种恢复快、效果永久的重睑成形术,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03年以来,我们顺应上睑解剖学特征,采用保留皮下静脉的中切口重睑成形术105例210侧,该方法操作简单、术后肿胀甚微,效果持久,现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山羊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的形态变化,为临床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0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单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B组行单侧下颌骨咬肌剥离术,各实验组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各组山羊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小节长度.结果 A组术后1、2、3、6个月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