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深入解读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改革创新,实施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强化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过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现状;对策
幼小衔接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解读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创新,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为促使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有效过度奠定基础。
1 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的现状
1.1 幼小衔接被片面理解为“小学化”教育
首先,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的现状普遍存在。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家长都等重视拼音、汉字、数学等知识的教育。这种简单地将小学化的知识“提前”讲解的方式,并非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反而给“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让幼儿过早地接受不符合自己年龄层次的教育,背离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初衷,同时也与《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不符。
其次,幼小衔接教育中忽视幼儿思维、习惯以及技能的培养。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差异,并非仅体现在“知识”层面。在学前教育中,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习的技能等,即使进入小学时知识层面依然是“一张白纸”,凭借自身掌握的技能,幼儿都能够快速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并且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然而,在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生活技能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导致部分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因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幼儿,一些孩子不懂得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常有文具用品丢失的现象,在课间时间,常常脱下外套随便乱丢(在幼儿园时期,生活老师会帮助幼儿收拾整理带回班级)。等等,类似现象,都是幼儿学习和生活技能低下的表现。
1.2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缺乏一致性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育模式,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前教育中,因幼儿缺乏自理能力,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与家庭密切合作。然而,在当前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目标缺乏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家长不了解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发挥合力作用,方能实现好的教育效果。而正是因为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联系性,导致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难以发挥家校的合力作用。
其次,家长更加倾向于知识培养。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会立足《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开展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相比之下,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会更加倾向于知识教育,如拼音、汉字以及数学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2.1 明确教育目标,优化幼小衔接的内容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教育的目标,不断优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为促使幼儿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阶段奠定基础。
首先,重视启蒙教育。我们说不能将幼小衔接教育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并非在学前教育中不能开展知识教育。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启蒙教育,启迪幼儿的知识思维,开拓幼儿的知识视野。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进行汉字启蒙教育,让幼儿知道汉字的由来,汉字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也可以适当开展数字教育,让学生认知数字,但并不是要进行小学阶段的加减乘除教育。适当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轻松过度到小学生活,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
其次,强化技能、习惯培养。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技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有显著差异的,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并非不能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缺乏好的习惯、技能等,导致一时间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和生活的技能,提高幼儿综合素养。例如,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强化幼儿收纳、整理能力的培养,如保管好自己的文具、自主收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物品;能够自主阅读,能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如自己的名字、学号、数字等等,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善于倾听等等,都是幼儿进入小学阶段是应当掌握的技能。
2.2 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针对大班的幼儿,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幼小衔接活动,让大班幼儿亲自体现小学生的生活,促使幼儿有更好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例如,在大班下学期,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让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领他们一起做操、戴红领巾、升国旗等等,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通过实地的参观,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更加真实的认知,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
2.3 “家校合作”,发挥幼儿园与家长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成長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好的学前教育效果。首先,和家长分享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让家长明晰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向,为发挥家校合力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强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宣传,促使家长也实施与幼儿教师目标一致的教育方式,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过度的重要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深入审视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改革创新,实施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强化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娟,崔蕾,李洋.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基于西安5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47-48.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小衔接;现状;对策
幼小衔接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解读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创新,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为促使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有效过度奠定基础。
1 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的现状
1.1 幼小衔接被片面理解为“小学化”教育
首先,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的现状普遍存在。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家长都等重视拼音、汉字、数学等知识的教育。这种简单地将小学化的知识“提前”讲解的方式,并非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反而给“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让幼儿过早地接受不符合自己年龄层次的教育,背离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初衷,同时也与《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不符。
其次,幼小衔接教育中忽视幼儿思维、习惯以及技能的培养。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差异,并非仅体现在“知识”层面。在学前教育中,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习的技能等,即使进入小学时知识层面依然是“一张白纸”,凭借自身掌握的技能,幼儿都能够快速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并且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然而,在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生活技能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导致部分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因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幼儿,一些孩子不懂得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常有文具用品丢失的现象,在课间时间,常常脱下外套随便乱丢(在幼儿园时期,生活老师会帮助幼儿收拾整理带回班级)。等等,类似现象,都是幼儿学习和生活技能低下的表现。
1.2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缺乏一致性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育模式,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前教育中,因幼儿缺乏自理能力,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与家庭密切合作。然而,在当前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目标缺乏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家长不了解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发挥合力作用,方能实现好的教育效果。而正是因为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联系性,导致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难以发挥家校的合力作用。
其次,家长更加倾向于知识培养。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会立足《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开展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相比之下,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会更加倾向于知识教育,如拼音、汉字以及数学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学前教育之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2.1 明确教育目标,优化幼小衔接的内容
针对当前幼小衔接教育被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教育的目标,不断优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为促使幼儿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阶段奠定基础。
首先,重视启蒙教育。我们说不能将幼小衔接教育简单定性为知识教育,并非在学前教育中不能开展知识教育。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启蒙教育,启迪幼儿的知识思维,开拓幼儿的知识视野。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进行汉字启蒙教育,让幼儿知道汉字的由来,汉字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也可以适当开展数字教育,让学生认知数字,但并不是要进行小学阶段的加减乘除教育。适当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轻松过度到小学生活,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
其次,强化技能、习惯培养。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技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有显著差异的,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并非不能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缺乏好的习惯、技能等,导致一时间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和生活的技能,提高幼儿综合素养。例如,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强化幼儿收纳、整理能力的培养,如保管好自己的文具、自主收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物品;能够自主阅读,能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如自己的名字、学号、数字等等,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善于倾听等等,都是幼儿进入小学阶段是应当掌握的技能。
2.2 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将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针对大班的幼儿,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幼小衔接活动,让大班幼儿亲自体现小学生的生活,促使幼儿有更好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例如,在大班下学期,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让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领他们一起做操、戴红领巾、升国旗等等,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通过实地的参观,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更加真实的认知,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
2.3 “家校合作”,发挥幼儿园与家长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成長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好的学前教育效果。首先,和家长分享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让家长明晰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向,为发挥家校合力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强化幼小衔接教育的宣传,促使家长也实施与幼儿教师目标一致的教育方式,共同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过度的重要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深入审视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科学改革创新,实施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强化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力,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娟,崔蕾,李洋.幼小衔接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基于西安5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