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广东等省的经济发展之所以令人瞩目,创造了增长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已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特色、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群,“一镇一品”、“一县一业”蔚成风气,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品不响”,集群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我省也较早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什么没能出现众多的产业集群引领湖北崛起呢?我们既要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双管齐下,对症下药,以期大力发展我省的集群经济。
湖北集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整体规划,各区产业集群特色不突出。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武汉、鄂州、黄石三市冶金、建材产业结构趋同,重工业产业档次没有拉开;孝感、黄冈、咸宁以及仙桃、潜江、天门第一产业趋同,在粮棉油猪鱼蛋和果茶等方面大同小异。
产业集群缺乏科技创新,难以维持持续竞争力。产业技术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能代表我国工业水平、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稀少,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不大,使产业集群中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表现为“两个缺乏”,即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平台。武穴花桥木产业集群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导致在螺钉市场的“龙头”地位被浙江永康取代。
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集群效应不明显。据省委政研室城市处的调研表明,在调查的27个县(市、区)中,仅有产业集群28个,其中5个县(市、区)域内无产业集群。28个产业集群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平均仅为4.3亿元,而同期浙江省519个产业集群产品销售平均收入为11.5亿元。湖北除汽车、钢铁、汉正街小商品产业集群和武汉光谷的光电子产业集群、轻加工产业集群外,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集群效应不明显。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省产业集群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且额度小,不少中小企业融资无门。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去年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在2亿元左右,随州市农村信用社集中全市农村信用社可贷资金的70%用于三里岗,但贷款规模只达到1.2亿元,缺口仍达40%。
部分企业税负偏重,扶持政策不到位。武穴市花桥镇(五金产业集群)企业反映,同样一台螺纹机,花桥的年纳税额是2400元,而河南温县是800元,温州是600元。税赋过高,导致多家企业外迁他乡。随州市2003年在出口退税长期到不了位,经市政府协调,市财政担保,国税部门向银行贷款5500万元,才兑付了香菇企业的出口退税。随州市三里岗中兴公司是省政府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但相关扶持政策均未落实到位。
促进湖北集群经济发展的决策建议
1.做好区域集群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统筹发展与分工协作相结合。要以推进区域产业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实现互利互赢为目标,统筹资源、人才、技术和投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产业一体化;同时,省内各地区要围绕总体布局,明确各自分工,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促进共同发展。各区域要按照“特色、集成、跨越”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导向,有限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县域和重点乡镇是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应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小城镇建设,选择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功能定位独特的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
2.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集群规划落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然涉及到区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存量调整就必然涉及到各地GDP统计、利税分配、招商引资和就业等问题,既有体制上的障碍,又有政策(如财税、金融、人事、劳动政策)障碍,这些问题恰恰是当地政府官员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统筹安排,受益方给受损方以必要的补偿,修改、调整既有政策,以消除政策障碍。
3.以裂变和招商方式增生培育产业集群。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集群产业组织形式有益于提高效率,它用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它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使得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最终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产业集群区域成为专业化信息聚集和碰撞之地,不仅带来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信息成本的降低。对于处于发育期的产业集群,要着重引导产业集群龙头大企业裂变和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来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其一、大型企业要结合国有企业转制与改革的政策,实行主辅分离,将核心业务之外″大而全″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产租赁等方式转制,就近形成一个外部市场配套群体;其二、中小企业要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经济特征,围绕所在产业链主动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招商引资也要从有利于增生和培育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进行,尽量引进配套企业,引进符合规划的创新型企业。
4.政府部门要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金融、信用服务,改善集群经营环境。在发展技术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构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政府部门对通用技术的开发投入,鼓励产业集群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改善金融环境,各级政府可出面组织银、企联席会议,就银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专项银团贷款,扩大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并采用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直接分配到产业特色明显、发展比较健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群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自律性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对集群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推荐信用度较高的企业作为金融部门发放授信贷款的目标企业;改善经营环境,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特色产业集群产品博览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大力宣传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宣传和提升湖北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服务,创造条件建立直通式的外贸机构业务代办点,协助企业办理自营出口,引导企业进行国际质量认证工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5.各级政府要推出一整套具有震撼力的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仅有规划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观念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转变,从服务型的政府向服务引导型政府转变,实现政企互动,并科学地制定一整套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引导措施,把区域内所有的资源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发展产业集群的潮流之中,把土地、电力、资金等稀缺资源坚决地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倾斜,对产业集群中为区域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企业和个人进行重奖。同时,扶持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中最重要的要素进行培育,为吸引和集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到产业集群中工作和创业制定各项优惠措施。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湖北集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整体规划,各区产业集群特色不突出。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武汉、鄂州、黄石三市冶金、建材产业结构趋同,重工业产业档次没有拉开;孝感、黄冈、咸宁以及仙桃、潜江、天门第一产业趋同,在粮棉油猪鱼蛋和果茶等方面大同小异。
产业集群缺乏科技创新,难以维持持续竞争力。产业技术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能代表我国工业水平、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稀少,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不大,使产业集群中难以产生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表现为“两个缺乏”,即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平台。武穴花桥木产业集群由于没有及时通过技术创新,导致在螺钉市场的“龙头”地位被浙江永康取代。
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集群效应不明显。据省委政研室城市处的调研表明,在调查的27个县(市、区)中,仅有产业集群28个,其中5个县(市、区)域内无产业集群。28个产业集群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平均仅为4.3亿元,而同期浙江省519个产业集群产品销售平均收入为11.5亿元。湖北除汽车、钢铁、汉正街小商品产业集群和武汉光谷的光电子产业集群、轻加工产业集群外,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集群效应不明显。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省产业集群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且额度小,不少中小企业融资无门。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去年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在2亿元左右,随州市农村信用社集中全市农村信用社可贷资金的70%用于三里岗,但贷款规模只达到1.2亿元,缺口仍达40%。
部分企业税负偏重,扶持政策不到位。武穴市花桥镇(五金产业集群)企业反映,同样一台螺纹机,花桥的年纳税额是2400元,而河南温县是800元,温州是600元。税赋过高,导致多家企业外迁他乡。随州市2003年在出口退税长期到不了位,经市政府协调,市财政担保,国税部门向银行贷款5500万元,才兑付了香菇企业的出口退税。随州市三里岗中兴公司是省政府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但相关扶持政策均未落实到位。
促进湖北集群经济发展的决策建议
1.做好区域集群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统筹发展与分工协作相结合。要以推进区域产业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实现互利互赢为目标,统筹资源、人才、技术和投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产业一体化;同时,省内各地区要围绕总体布局,明确各自分工,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促进共同发展。各区域要按照“特色、集成、跨越”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导向,有限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县域和重点乡镇是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应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小城镇建设,选择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主导产业。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功能定位独特的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
2.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集群规划落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然涉及到区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存量调整就必然涉及到各地GDP统计、利税分配、招商引资和就业等问题,既有体制上的障碍,又有政策(如财税、金融、人事、劳动政策)障碍,这些问题恰恰是当地政府官员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统筹安排,受益方给受损方以必要的补偿,修改、调整既有政策,以消除政策障碍。
3.以裂变和招商方式增生培育产业集群。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集群产业组织形式有益于提高效率,它用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它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使得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最终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产业集群区域成为专业化信息聚集和碰撞之地,不仅带来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信息成本的降低。对于处于发育期的产业集群,要着重引导产业集群龙头大企业裂变和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聚集来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其一、大型企业要结合国有企业转制与改革的政策,实行主辅分离,将核心业务之外″大而全″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资产租赁等方式转制,就近形成一个外部市场配套群体;其二、中小企业要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经济特征,围绕所在产业链主动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招商引资也要从有利于增生和培育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进行,尽量引进配套企业,引进符合规划的创新型企业。
4.政府部门要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金融、信用服务,改善集群经营环境。在发展技术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构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政府部门对通用技术的开发投入,鼓励产业集群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改善金融环境,各级政府可出面组织银、企联席会议,就银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专项银团贷款,扩大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并采用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直接分配到产业特色明显、发展比较健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群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自律性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对集群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推荐信用度较高的企业作为金融部门发放授信贷款的目标企业;改善经营环境,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特色产业集群产品博览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大力宣传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宣传和提升湖北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服务,创造条件建立直通式的外贸机构业务代办点,协助企业办理自营出口,引导企业进行国际质量认证工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5.各级政府要推出一整套具有震撼力的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仅有规划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观念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转变,从服务型的政府向服务引导型政府转变,实现政企互动,并科学地制定一整套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引导措施,把区域内所有的资源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发展产业集群的潮流之中,把土地、电力、资金等稀缺资源坚决地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倾斜,对产业集群中为区域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企业和个人进行重奖。同时,扶持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中最重要的要素进行培育,为吸引和集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到产业集群中工作和创业制定各项优惠措施。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