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城山:帝王祈福之地 古代中华名山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最早的地理经典文献《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又至于碣石。又据《楚辞》《列子》《庄子》《史记》《淮南子》《尔雅》《说文》等古籍记载,析城山就是古昆仑的原型山体,是商王朝时期汤王祈雨之圣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析城山的雄伟和苍茫,其十分独特和稀有的岩溶地质遗迹和岩溶地貌景观,实属我国北方地区之罕见,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岩溶地质学的科研价值,而且因其稀有性、不可再生性等自然属性而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大析城山景区,位于中条山脉东北端、阳城县西南部山区。这里山峦壮美,河谷奇秀,生态原始,植被茂密,远古文化遗存俯拾皆是。景区约1268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分析城山、横河古镇、鳌背山、凤栖湖、青萝河、蟒河、东冶七大景片。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游览了析城山上的圣王坪。
  析城山景区位于阳城县原横河、西交、杨柏三乡交界处,方圆20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因为山顶呈盆地状,四周山峦如城墙环绕,有东西南北四门,故名析城山。与紧邻的历山相似的是,析城山山顶也是高山草甸,历山山顶名叫舜王坪,析城山山顶则被称为圣王坪。同为高山草甸,圣王坪虽然远不如舜王坪、马仑草原、荷叶坪平坦辽阔,但却因是一片大自然惠泽的天然牧场,更因商王朝时期汤王祈雨的历史和此地乃中华古代昆仑山的原型山体,而备受专家推崇和游客的青睐。
  
  娘娘池:高山草甸的眼睛
  坐着朋友驾驶的“奔腾”,我们穿过驾岭进入横河,很快到达析城山停车场。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初夏的第一场小雨,雨点淅淅沥沥敲打着雨伞,微风阵阵吹来撩拨着衣襟,远处是水墨画般的山色,脚下是缓缓流动的雾霭,多少年在北京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空气了!我们索性冒雨徒步前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与行进,终于在飘散的雨滴中登上了析城山。一路上的灌木林、荆秧条和马榴花留在了身后,眼前是一片呈丘陵状无序起伏的高山草甸,草甸上零星生长着一些树木,墨绿色的叶片在绿茵茵的草甸中显得格外耀眼。
  原来,每年春末到初秋,都是圣王坪放牧的黄金季节,附近的村民们赶着牛羊来此放牧,直到中秋前才离去,致使圣王坪因为载畜量过高、放牧过度而出现了草场退化、自然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原来平整的草甸被雨水冲刷成宽半米深几十厘米的沟壑,令人触目惊心。虽然全国乃至全球的草场退化与荒漠化日益严重,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经过彻底治理,圣王坪的牧场资源真正得到了有效管理,旅游资源得到了切实保护。如今,走上圣王坪,已经看不到一头牲畜,满眼是 “牧草肥美,水源充足,胭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了。
  圣王坪的中心是娘娘池和汤王庙。娘娘池位于山顶草甸的低洼处,周围环以几座长满牧草的山丘,也有人称之为汤王池。池水清澈如镜,波澜不惊,无论天旱还是雨涝,不涨不落,水深难测,如同海水一般幽暗,略有咸味,池内水草丛生,鱼虾无数。据《乐史寰宇记》记载,“析城山顶有汤王池相传成汤祷雨处”。这里原先是一个很大的独龙窝。自成汤来坪祷雨应灵,落下一场大雨,雨水都集于这独龙窝,水位上涨成为一个美丽的天池湖泊。传说当年汤王娘娘随汤王析城牧马,常沐浴于池水,梳妆打扮于池边,游乐散步于池旁,汤王池成为娘娘常来常往的好去处,一来二去人们便把汤王池叫成了娘娘池。也有说这是当年汤王祈雨为拯救将被旱魔吞噬的天下苍生而在此焚身赎罪,汤王娘娘从京城赶来相救,发现奄奄一息的汤王而痛不欲生,哭干了眼泪而汇聚成此池水。
  娘娘池面积不过千余平方米,自古以来每年水量鲜有变化,有人猜想湖底应该是含水层甚至藏有清泉眼。这波光粼粼的娘娘池,正是圣王坪成为优良牧场的重要保证。站在山丘顶部,可以看到娘娘池基本呈圆形,而它附近的一个小池则呈月牙状,真好似析城山的日月潭,又酷似一大一小两只眼睛。娘娘池附近的几处低洼处也有少量水面,估计多为雨季积水。有些低洼处因为内涝已经盐碱化,干涸的地面与地面上的枯草全部泛白,与周围绿色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免让人顿生怜悯之心和恻隐之情。
  
  当然,民间传说并非科学。科学家认为,析城山的圣王坪是一座被溶岩架空的山体。在几千万年前冰川还没有移动的时候,它本来有山峰。在冰川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山体的巨大压力和冰川移动的巨大推力,它塌陷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那大大小小几百个寸草不生、滴水不存的土窝,就是冰川移动塌陷时岩石挤压造成的。由于岩石挤压不紧,所以滴水不存;由于雨水经常冲涮,所以寸草难生。而娘娘池却是由于岩石挤压实了,没有留一丝空隙,便有了人们看到的一池清水。但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为什么圣王坪总是迷雾重重却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民间传说这一天天上的王母娘娘给仙女们放了假,大家便来到了人间仙境般的圣王坪娘娘池里洗浴戏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千百年来,无数有心之人都到圣王坪考证过,也隐约看见大雾弥漫的湖泊里有东西游动,湖水有被搅动的声响,但却无法证实是何种原因,这也正是析城山圣王坪的神秘之处。它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精神,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同书写的华章。
  胭粉花:圣王坪上的彩衣
  中午时分,雨停了。一抹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毛茸茸的草地上落满了晶莹的水珠,旅游鞋和裤管全被雨水打湿我们全然不知。一簇簇胭粉花争奇斗艳,放眼望去顿觉心旷神怡。
  由于圣王坪的气候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所以析城山周围植被既有副热带植物的种类,又有暖温带植物的大多物种,使得此地植物谱系极为丰富,成为山西省动植物种类、数量最多的地区。“析城乔木”成为古阳城八景之一,其中当数“胭粉花”为最。   此时的胭粉花俏丽惊目,胭红粉白。花成簇状,每簇怒放数百朵,烂漫于龙须草丛中。而纤细碧绿的龙须草往往生长于“漏斗”状洼地,因其适应湿地环境,在圣王坪娘娘池边、“毒龙窝”周围更是分布甚广,构成圣王坪草甸中显著的植物种群。一丛丛胭粉花挂着雨滴露珠,姹紫嫣红的花瓣,青翠挺立的高茎低株,散落在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大草甸上,其碧如玉,其艳如虹,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写意画,构图特别,意境深远。
  然而,关于胭粉花的传说更令人动容。一说汤王娘娘当年惊闻商汤王为祈雨以身焚烧而呼天喊地哭个不止,她的泪水流成了“娘娘池”,她脸上的胭脂和官粉被泪水冲落在地,变成了“胭粉花”;一说此花是跟随商汤帝来析城山祈雨的娘娘梳妆时被风吹散了胭脂粉,洒在地上而长出来的花种,因此,开放的花朵便含着一股淡淡的胭脂味儿。民间传说总是赋予其虔诚神圣的内容,但独特的胭粉花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即使移植他乡也难成活?有些人想搞个明白,就将胭粉花移栽到圣王坪山下,但无论怎么精心侍弄,往往在几天内便自然死亡,因此有了“胭粉花不下坪”的说法。其实想来,应是山下的环境不适宜胭粉花生长之缘故吧。
  汤王庙:世代祈雨的祭坛
  娘娘池东侧是汤王庙。一路观赏胭粉花海,一路遐想高山平湖,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汤王庙前。
  前些年来过此庙。那时庙宇破败不堪,大殿屋顶塌陷,殿内地面上散落着一些残缺的琉璃瓦,塑像、壁画无一留存,主塑像位置有一块石雕龙头残件,应该属于今人放置。龙头后的墙壁上,还挂着书有“圣王成汤”的红布,落款日期很近……
  如今再登析城山,发现汤王庙已焕然一新。祠庙巍峨雄伟,苍劲挺拔,飞椽拱角,富丽堂皇。金黄的琉璃瓦熠熠闪光,高阔的戏门楼舒展宽广。戏台下层门洞供人出入,二层唱戏酬神。庙内东西厢房宽敞明亮,壁画装饰工整流畅,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主副塑像或威严或慈善或肃穆或狞厉,肤色逼真形神兼备;天龙腾云驾雾,龙头雄健冷峻,鳞片闪闪发光。
  汤王庙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大殿面宽五间,戏楼宏伟庄严,在这样一处偏僻的山顶,其形制、规模可谓不小,作为曾经无人长期居住、管理的祭祀类祠庙,能够保留及修缮完好如初,更属少见。从庙内石碑记载来看,汤王庙建于北宋政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16年,正是北宋经济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由宋徽宗下旨敕建。汤王的传说在阳城流传已久,后来我们在郭裕村见到了规模更为宏大的汤王庙,故推算,这座汤王庙的始建年代还可以上溯得更早。汤王庙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代初年,庙内留有刻着捐款人名单的石碑,足见这里世世代代对汤王的敬仰和信服。
  
  上世纪50年代,考古学者在距析城山15华里的小尖山脚下,发掘出旧石器时期的火石坪。事实证明,2万多年以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创了人类远古文明的先河。《二十四孝》中所讲的炎帝访舜的故事,就发生在析城山上。而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痕迹,比如斩龙台、毒龙窝。圣王坪上许多寸草不生、滴水不存的大大小小的土窝,传说就是大禹治水,在圣王坪斩了一条毒龙之后,许多闹水的毒龙害怕了,钻入地下逃生而在圣王坪上留下的痕迹,所以人们把这些土窝叫做了“毒龙窝”。也许正是因为炎帝、舜帝、大禹都到过这里,漫长的夏朝结束之后举国大旱,商汤帝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也把此地当成了国家社稷的祈福之地,带着满朝文武官员行程千余里,登上了析城山,为万民祈福,向苍天祈雨。汤王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部落首领,商王朝的建立者。因此,在他所走过的路上就有了驾岭、护驾、回龙等与他此行相关的村名,就有了圣王坪上的汤帝庙、梳妆台、娘娘池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析城山巅之所以叫做圣王坪,是人们为了纪念商汤祈雨、造福万民而留下的名字。3600多年前,析城山便是帝王们祭祀天地的地方,它早于秦始皇泰山封禅一千多年,以至西周时代,周穆王也曾沿着商汤帝的足迹来到这里,并留下了一个周穆王圣王坪垂钓的故事……
  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许多史书对汤王到析城山祈雨均有详细记载,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即便汤王没有在阳城祷雨,但既然舜王的足迹在传说中能够远达潇湘,那么,汤王的故事流传于商王朝中心附近的阳城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汤王在阳城受到崇拜与祭祀,不是因为他作为开国之君的功勋与贤良,而是他在当地已经成为百姓祈雨的神灵。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也只有保佑风调雨顺的神灵才能够得到如此长久与广泛的尊崇。
  析城山,文人墨客的世界
  游完圣王坪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映照得灿烂辉煌。登上南门,举目远望,脚踏石墩,环视四周,遥想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析城山的朝拜和礼赞,不由得感慨万千。
  析城山及其周边有200多个岩龛、洞穴,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群居生活的遗址。山上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建有商汤庙,几千年来,在中原地区已形成了一个以析城山为中心的雩祭文化圈,形成了一个春祈秋报的祭汤习俗。析城山系的云蒙山相传为鬼谷子隐居授徒之处,当地有许多遗址和传说。老云蒙有祖师顶,顶上有祖师庙三楹。峰西屹立几座石峰,相传是老子为鬼谷子送来的宝塔,俗称老子塔。鳌背峰是析城山向西南延伸的一座巨峰,隔桑园河与老云蒙对峙,在横河镇东南与河南接壤处。当地民间流传有“鳌背峰赛过天高”的谚语。远观其山形酷似巨鳌伏地。相传女娲为补天而断鳌足之后,巨鳌即伏地化作此山。鳌背峰东麓有一条峡谷,名银河峡,峡中五彩石广布,传说是女娲补天炼石处……
  古往今来,沧桑巨变。析城山已经形成了“龙脉之祖神话传说、历史与特色文化、喀斯特地质地貌、河流峡谷、森林、亚高山草甸、观光农业、红色旅游等多个系列的旅游资源。为这些上苍留给人间的宝贵财富,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沿青萝河北上,被析城山美丽的景色所感,写下了五律《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在诗中描述孤崦访僧,夕阳,孤僧,寒云,青藤等等这些很清静的景物,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内心渴望宁静的意向。清朝康熙老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为析城山的博大精深而感叹,写下了雄伟神奇的《析城山》:“河东形胜古王畿,蒲坂南来垒嶂奇。禹贡山川连砥柱,唐风宫室尽茅茨。阴埋半岭云车过,翠入中锋雨脚移。极目下方千万壑,樵村归路客先知。”将析城山的来历、典故、影响、地位等描述得淋漓尽致。清朝乾隆年间乐亭知县、沧州判吏郭兆麒赞析城山南门峰:“登陡不厌高,一峰东南峙。砥柱与王屋,环列手可指。俯视但鸿蒙,万点暮烟紫。黄河天上来,匹练遥相似。高飙叱咤生,长剑纵横倚。不遇黄石公,当从赤松子。”诗作大气磅礴笔锋洒脱,借连绵起伏的群峰抒发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清朝道光五年举人、榆次教谕长子训导张域诗诵胭粉花:“万斛胭脂种作田,灵花开放碧峰巅。人间未许窥颜色,时有香风落九天。”浪漫主义的手法盛赞了胭粉花的高洁、珍贵、羞涩和顽强的生命力,读来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明朝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王国光是阳城最为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国光有才智”(《明史》),办事极为干练,善诗工书,游览所至,即题诗挥毫,遗迹甚多。其游完凤栖湖畔的修真古洞即作诗《仙人洞》:“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隐隐虫书环四壁,前朝犹自显标题。”凝练的诗章、精巧的构思将修真古洞钟乳密布、千姿百态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吟诵仍诗意盎然、备感亲切……
  此时,虽然夜幕降临,但却雨过天晴。月亮挂在头顶,星星眨着眼睛,我们踏上归程,带着满满的收获,挥手作别析城山。
  (部分图片由阳城县委通讯组和阳城县旅游局提供)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11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为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浙江省农民培训工作的实际,通过出台建设意见、列入目标任务考核、强化服务督查等措施,来加强省农广校体系建设,力争使此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立足省情,明确体系建设重
“忍耐”让人压抑,憋得面红耳赤的,总有忍不住耐不住的时候,感觉像沉默的火山,会有一怒冲冠时。“宽容”是豁达的,潇洒的,却是有姿态的,隔着点距离,和而不同,说到底,还是有点矜持。  我喜欢“悦纳”这个词,它是一种特大气的范儿。是“诗意地,與这个世界把盏言欢,心始终在坦途上”,于是,所剩的,“便全是与美好相逢了”。看到山,看到水,看到市井里简单的快乐幸福,眼睛都是喜悦的,心灵都是张开的,能够发现美,能
挺进石城  我从丽江坝子出发,前往160多公里开外的石头城。一路翻山越岭,坡陡弯急。南北走向的哈巴雪山,毫无遮掩地在我左边车窗外横亘连绵,纳西人的先祖开垦的千年梯田一片葱绿,在道路两侧的谷地铺展。蓝天、雪山、麦田、绿树,交织出一幅幅斑斓的画面。  到达宝山乡政府所在地后,前往石头城还有20多公里路程,其车道没有铺装,若遇雨雪则难以通行。不过,这一路上,金沙江不时在重崖叠嶂间露出碧绿的倩影,其半遮半
谁最重要  漠北  古时候人们想猎杀一头熊,会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头。熊想吃蜂蜜时,必须先推开木头,而木头会荡回来撞熊;熊生气就更用力推开木头,而木头也更猛烈地撞击它,就这样不断重复,直到熊被撞死为止。  以怨报怨的人其像这只笨熊一样,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但是,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地想着,好像已经被拖害过千百次似的。满腔的恨意,只会让你更想起那件事,更想到那个人,这是何苦呢
一只猴子学会了捉螃蟹吃,便经常到小河湿漉漉的岸边寻找螃蟹。  螃蟹有的躲在河边的碎石底下,更多的则是躲在岸边的洞穴里。  猴子像一个颇具耐心的工匠,沿着岸边仔细寻找着隐藏于草丛中的小小洞穴。  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藏着美食的洞穴。  猴子把自己一根毛茸茸的手指探進洞穴,如果恰好遇到了脾气暴躁的螃蟹,那它一定会舞动大鳌气势汹汹地驱赶“来犯之敌”,这样恰恰暴露了自己。  接下来,猴子便把螃蟹从洞穴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特别是三孩生育政策放开后,我们妇产科医生经常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多长时间是最佳生育间隔。权威机构提出“合理间隔”  生育间隔即妊娠间隔(IPI),是指一次分娩结果(包括活产、流产、死产、堕胎等)与下次妊娠的时间间隔,通常指一次活产后距下次怀孕的时间间隔。  为降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女性在前次活产分娩后至少等待2年,在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后至少等待
在昆虫界,大黄蜂绝对是一个“另类”,它体格庞大,性情暴烈,几乎没有天敌。它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一样,处于昆虫界食物链的顶端。  按道理,大黄蜂身体的配件应该远远优于其他昆虫。事实也的确如此。它口器发达、上颚粗壮、腿部有力。雌蜂身体末端长有可怕的螫刺,上连毒囊,分泌毒液,蜜蜂见之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连昆虫界的有名猎手蜘蛛遇到大黄蜂,都只能退避三舍。其实大黄蜂的长相,看起来憨态可掬,有些滑稽可笑,体态沉
提到定坤丹、龟龄集和安宫牛黄丸这些颇具皇家色彩的传世珍药,估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对“广誉远”这三个字未必有太多人在意。殊不知,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广誉远”在中药界可谓名副其实的资历元老。虽说广誉远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山西老字号品牌,其前身“广盛号”药店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距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
“欢迎回家,亲爱的”。——T-mobile联合500名表演人员,在伦敦希斯罗机场T5航站楼为旅行回家的人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歌舞剧,与旅行回家的人们分享人性的温暖和真诚,诠释了“生命在于分享”的主题立意。一张张简单的容颜,一双双清澈的眼眸,加上每一句感动心扉的歌唱,让人面带微笑从头看到尾。  这是一场温情的分享。  不分肤色、种族、国家,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生命在于分享。真诚,友善,暖美,奔放。
1 抬梁式。 2 穿斗式。 3 井干式。  因著这次的非遗系列专题,我专程拜访了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非遗保护项目古建油漆彩绘第三代传承人之一的张峰亮张总。紧临双秀公园的小巷清雅幽静,雨后的空气夹杂着公园绿植丰沛的草木气息,鲜润怡人。彼时正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5月初,经过门卫扫健康码后进入一个宽敞的大院,低层红砖楼显得笃素净洁,似乎只有刚才经过的街边那宇石狮镇守、红扉紧闭、斗栱秀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