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应敢于“蹲”下来看学生,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人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渠道。
  2.倾听、理解、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甚至把自己的角色变为学生的朋友,真诚地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并及时给于真诚的称赞或鼓励,唯有知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问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课堂上有了爱,才能真正察觉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能明白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更愿意也更无有顾及的参与课堂,从而才培养自主地学习和发展的习惯。
  2.用“创”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并提问: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地把这些知识归类吗?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把生活融入数学
  
  由于数学往往被学生理解成一种抽象甚至枯燥的科学.1从而一些学生敬而远之,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非是关起门来想出公式,而是由生活的发展而来,是与生活紧紧相连的,并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教师可将身边的实例融人到数学课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英语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语言,要真正学好并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城市,所以英语这门学科的后进生相对多些,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
期刊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让学生从心理意识上接受学生对老
期刊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呢?只有立足于主体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而现在的学生要么以考试为目的有选择性地听课,要么对死记硬背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有多处提及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价值的同时,应当进行创新教育。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怎样在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尝试。    1.用扎实的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    进行创新新教育并不意味着知识不重要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宗旨,改善了现行的课程,丰富了课程类型,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在师生、家长的面前,切实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家长家庭角色的转换,使家庭、社会成为学生生活的延续,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
期刊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和加强,以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激发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使他们处于稳定协调的健康状态,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把心理教育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细节,并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挖掘 心理教育 好奇心 求知欲    当前,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的
期刊
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各行各业女性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女性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在物理学习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女生问题对把女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女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分类    女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多数不喜欢学习物理。不管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文科班的女生人数总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由于中考时生物学科并不参加考试,绝大部分学生轻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是副科的思想在师生的大脑中早已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把生物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在此情况下,生物学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
期刊
小学生作文的好坏不仅体现了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多少,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挠头的事。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将他们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用书面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重在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但要教给学生怎样写,还要教给学生会写、写好。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七年级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激发“学困生” 的学习兴趣,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