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设计问题情境,捕捉探究契机;发掘思考潜能,提高思维能力;拓展创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等四个方面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正值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行,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生物课堂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要彻底真正改变生物教学,要注重探究并体现创新。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以飨同行。
一、设计问题情境,捕捉探究契机
探究式学习包括探究意图(需要)、探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探究文字的实施与开展(探究行动)、反思(总结和结论)等基本过程。对教师来说,在生物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理解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适合我们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际要求的“广义探究”。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节的学习中,选择“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作为情境,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情境,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二、发掘思考潜能,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教师只给学生说明进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原因是DNA不纯,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要解决的问题,以及I2噬菌体的结构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同位素失踪技术的原理,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拓展创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植物细胞工程”一节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二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际操作后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同时结合教材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还可再补充机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形成层部位来做实验?(2)激素如何去使用?(3)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植物体?(4)实验中光照问题如何控制(5)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例如显微镜的使用要养成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使用实验用具,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皿,以及如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等等。在分组实验中,在每次分组实验中操作与记录的学生都要有目的地交换,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我还有机组合学生,组成帮扶对子,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互动合作,提高他们的技能。课后进行的探究实验,我又先培训各小组长,后放手让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报告公布在班上让学生互评,并由组长对组内每个同学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操作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与仪器.2007.
[2]潘志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生命世界.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正值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行,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生物课堂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要彻底真正改变生物教学,要注重探究并体现创新。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以飨同行。
一、设计问题情境,捕捉探究契机
探究式学习包括探究意图(需要)、探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探究文字的实施与开展(探究行动)、反思(总结和结论)等基本过程。对教师来说,在生物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理解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适合我们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际要求的“广义探究”。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节的学习中,选择“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作为情境,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情境,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二、发掘思考潜能,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教师只给学生说明进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原因是DNA不纯,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要解决的问题,以及I2噬菌体的结构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同位素失踪技术的原理,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拓展创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植物细胞工程”一节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二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际操作后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同时结合教材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还可再补充机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形成层部位来做实验?(2)激素如何去使用?(3)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植物体?(4)实验中光照问题如何控制(5)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例如显微镜的使用要养成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使用实验用具,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皿,以及如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等等。在分组实验中,在每次分组实验中操作与记录的学生都要有目的地交换,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我还有机组合学生,组成帮扶对子,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互动合作,提高他们的技能。课后进行的探究实验,我又先培训各小组长,后放手让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报告公布在班上让学生互评,并由组长对组内每个同学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操作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与仪器.2007.
[2]潘志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生命世界.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