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油菜生产回顾与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苏州市油菜面积、产量、品种、种植方式、栽培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低、植油效益低等5大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财政扶持、增加补贴,强化培训、提高认识,加强交流、联合攻关,精细加工、品牌销售,拓宽产业空间、发挥花海作用5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油菜;发展;对策;苏州
  中图分类号S63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047-04
  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极适宜于油菜生长。1628年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系统总结了江南油菜从种到收全过程的精湛技艺,到清代油菜遍及市郊各县。民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油菜生产受到严重摧残。解放后,国家出台了发展油菜生产政策,通过建设稳产高产农田,选育、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改革栽培方式,优化栽培技术,致使油菜单产不断提高,成为江苏省油菜面积“超百万亩”的重点产区,也是全省和全国的高产油区。进入21世纪,在耕地面积减少、植油效益和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下,油菜种植面积日趋萎缩,到2014年仅存7 333 hm2。鉴于此,笔者对苏州市油菜生产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经济发达地区恢复发展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1苏州市油菜生产回顾
  1.1面积产量
  1.1.1恢复发展期(1950~1964年)。主要表现为面积稳定、单产较低。1949年,油菜面积39 200.0 hm2,占江苏省油菜面积的42.5%;总产量1.41万t,占全省油菜籽总量的37.0%,是江苏省油菜主产区之一。1950~1964年平均植油面积40 746.2 hm2,单产523.6 kg/hm2,总产量2.13万t(图1),分别比1949年增长3.8%、45.4%和51.1%。
  1.1.2
  稳定发展期(1965~1977年)。面积相对稳定,单产、总产快速提高。1965~1977年,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2 770.8 hm2,平均单产1 204.9 kg/hm2,总产量5.15万t,与前13年同比,面积仅增加2 053.3 hm2,单产增加669.0 kg/hm2、总产增2.97万t,增幅分别为5.0%、124.8%和136.1%,其中1971年单产为1 584.8 kg/hm2,建国以来首次突破1 500 kg/hm2。
  1.1.3
  快速增长期(1978~1992年)。1978~1992年,油菜面积扩大到66 853.8 hm2,平均单产1 783.6 kg/hm2,总产11.9万t,与前15年同比面积增加24 975.6 hm2,单产增加661.8 kg/hm2,总产增加7.23万t,增幅分别为59.6%、59.0%和153.8%。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稻-油两熟制,推广以宁油7号为主的早中熟甘兰型品种和“板茬移栽、硼肥底施”为主要内容的油菜“八改”技术措施,促进了面积、单产和总产快速增长。1985~1992年,油菜平均种植面积77 972.5 hm2,平均单产1 730.7 kg/hm2,总产13.5万t,其中1985年植油面积达到89 900.0 hm2,为历史最高峰,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重点产区之一。
  1.1.4适度调整期(1993~2000年)。1993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减油菜面积,注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高产示范竞赛活动,促进单产进一步提高。1993~2000年平均种植面积62 933.3 hm2,单产1 853.8 kg/hm2,总产11.7万t,与1985~1992年同比,面积虽下降15 039.2 hm2,降幅19.3%,但单产提高123.1 kg/hm2,增幅7.1%。
  1.1.5大幅调减期(2001~2014年)。随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麦子机械化发展等因素影响,油菜面积继续大幅下调,2001~2014年平均种植面积25 047.6 hm2,单产2 217.0 kg/hm2,总产5.5万t。特别是2001年以来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其中2003年比2002年调减了12 827.0 hm2,减幅24.8%,是历史上调减面积最大的一年,到2014年仅剩7 333.0 hm2,比历史最高年(1985年)下降了91.9%,比2001年下降了87.3%。
  图11949~2014年苏州油菜面积产量
  1.2品种
  20世纪
  50年代,种植白菜型为主的地方农家品种。20世纪60~70年代以朝鲜油菜、新华油菜等晚熟甘蓝型品种为主,朝鲜油菜是苏州历史上种植年限较长的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26.7万hm2。1971年开始种植本地品种“新华油菜”,先后在江、浙、沪、徽等10多个省(市)推广,全国的科技杂志也竞相报道“新华大队油菜高产经验”,累计推广面积70.0万hm2。20世纪80年代起推广以宁油7号、中油821为主的早中熟甘蓝型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1.2万和14.8万hm2。1990年起推广高产抗病品种汇油50,成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9.9万hm2。2000年起由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优质油菜苏油1号成为主栽品种,1998~2008年累计推广面积25.3万hm2,2009年后推广双低油菜苏油4号,为苏州市油菜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3种植方式
  最初种植油菜,采取稻后撒直播方法。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冬油菜开始育苗移栽,耕翻种植。1983年以后,全面推广免耕油菜。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棉茬田内进行油菜直播栽培试验,获得成功。1993年开始,稻田套直播油菜试验示范。2010年起,机直播油菜试验示范。
  1.3.1板田免耕。俗称板田菜或稻板菜,是苏州油菜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1965年开始试验示范,1983年后全面推广,有效克服了“小雪”种菜、移栽偏迟、越冬死亡率高的缺点,移栽结束时间提前10~15 d,移栽省工省时,菜苗早活早发,移栽要点为“一撬一条缝,肥料两角送,菜秧中间种,一脚踏密缝”。1983年推广板田菜1.66万hm2,占油菜总面积的29.8%;1986年增加到6.8万hm2,占油菜总面积的80.5%;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市板田油菜面积稳定在95%左右;1999年,结合双低优质品种苏油1号推广,进一步完善了免耕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明了该品种生育特点和3 750.0 kg/hm2的产量构成、角果群分布、群体结构、苗情动态等特征特性,提出了适当早播早栽、合理化调、科学施肥、立足“三防”等综合措施,同年在张家港锦丰创造了常规油菜实收单产4 203.0 kg/hm2的高产纪录,涌现了一批超过3 750.0 kg/hm2的高产田块。2010~2014年在吴江市同里镇和常熟市海虞镇油菜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上,应用免耕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4 041.0和3 697.5 kg/hm2的高产,分别获江苏省A级考核奖励。   1.3.2套(直)播。20世纪80年代后期,常熟碧溪镇率先在棉茬田内进行油菜直播栽培试验并获成功经验,单产达到2 250.0 kg/hm2。1993年开始各县市对油菜套(直)播进行了较大规模示范,1998~2000年,昆山市正仪,张家港市锦丰,常熟辛庄、海虞等16个乡镇先后进行试验示范,全市示范面积达3 400.0 hm2,但终因茬口条件限制等原因未能大面积推广。栽培要点为:播期10月20日左右,水稻收割前3~5 d直接套播在稻田内,播种量6.0~7.5 kg/hm2,间苗后留苗密度45.0万~60.0万株/hm2,成熟时实收密度30.0万~37.5万株/hm2。管理上,重点抓好施三肥、防三害,即施好基肥、春肥(腊施)、抽苔肥,防治渍害、草害、病虫害。
  1.3.3机直播。2010年起,在吴江同里、相城望亭油菜高产示范方上选用2BFQ-6型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进行示范,获得3 300.0 kg/hm2的高产;探明了机直播油菜生育期短、总叶片少,个体生长量小、单株产量低,省工、节本、增效三大特征特性,立足早苗、足苗、壮苗,防治渍害、草害、病虫害的高产关键技术;实现了油菜精量播种、开沟作畦、浅旋灭茬、施肥覆土等作业于一体,配套应用油菜机开沟、机收获技术,充分发挥了油菜机械化生产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优势。
  1.4栽培技术
  1.4.1育苗。随着甘蓝型品种推广,提倡培育“矮脚六叶齐”壮苗,强调稀播,苗床与大田面积之比由20世纪70年代的1∶8~10改为1∶6~7,播种量由原来的15.0 kg/hm2降到7.5 kg/hm2。播期由20世纪70年代前的秋分至9月底播种提早到9月15~25日。苗床施肥,20世纪70年代前不施底肥,播种后浇“盖籽粪”(人粪);20世纪80年代过磷酸钙作底肥;20世纪90年后底肥改用三元复合肥,提倡在适当早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稀播、足肥、化控3个环节培育壮苗,即:间苗、定苗后留苗90万~120万株/hm2;苗床施纯氮187.5 kg/hm2,氮、磷、钾之比不小于1.0∶0.4∶0.5;3叶期看天、看苗用好多效唑。起苗前5~7 d施好“起身肥”,移栽前1 d浇足“起身水”。
  1.4.2移栽。20世纪60年代起,提倡套肋刀栽,宽埨窄沟,密度由打潭移栽时的7.50万株/hm2提高到9.00万株/hm2,20世纪70年代,改横勒条栽为竖勒锹劈宽行条栽,密度提高到12.75万株/hm2,促进了油菜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随免耕菜推广,移栽期由20世纪70年代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提早到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增加了冬前营养生长期,促进越冬苗由“冬养”变为“冬壮”型。超高产栽培提早到10月底之前,提倡“秋发、冬壮”。适宜移栽密度大面积为12.00万~12.75万株/hm2,高产示范方11.25万株/hm2左右。
  1.4.3施肥。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依靠人粪等有机肥料,化肥作后期追肥。20世纪80年代提倡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腊肥、增施苔肥、巧施花肥。基肥在耕翻前用畜肥、草泥等有机肥搭配磷肥底施;苗肥在活棵后及早以大粪或氨水或河泥浆加碳酸氢铵浇施;腊肥用碳酸氢铵或猪窠等有机肥在小寒前后中耕壅土施于行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倡“春肥腊施”。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广“秋发、冬壮、春稳、活熟”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肥料种类以尿素和三元复合肥为主,高产栽培施纯氮300~330 kg/hm2,大面积生产施纯氮240~270 kg/hm2,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0.5∶0.7和1.0∶0.3∶0.5以上。基肥占总氮量的50%,苗腊肥占20%,苔花肥占30%。磷肥和硼肥作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用。
  1.4.4大田管理。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通过轮作、耕翻、壅土、中耕来控制草害。冬季结合沟系加深,沟泥培于行间,疏松后敲散壅于根际,有御寒、护根防倒和灭草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化学除草。20世纪90年代后,强调四防:一防渍害。针对苏州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油菜生长期间雨水偏多,提倡“先开沟后种菜,边开沟边种菜,种好菜开好沟”,把渍害控制在秋种期间。二防冻害。在做好培土壅根的基础上,提倡越冬期使用多效唑,增强植株抗逆性。三防草害。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冬季结合清沟理墒、松土壅根进行人工除草,并根据草情做好化学除草,控制杂草为害。四防病害。提倡综合防病,化学防治采取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用药1次,尽量减少病害损失。
  1.4.5收获。以人工收获为主。20世纪90年代末,对油菜机械化收获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4.5.1人工收获。先开花、先成熟,后开花、后成熟,角果成熟参差不齐,给油菜收获带来了难度。生产中常采用“八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两成丢”的原则,即当油菜角果八成黄时进行收割。此外,也利用油菜的外部长相、色泽作为判断油菜适宜收获的标准。如“角果枇杷黄,收割正相当”,一般在5月底6月初收获结束。收获方法:早晨带露水收割,做到“四轻”(轻割、轻放、轻捆、轻运)[1],晒2~3个太阳后直接在田间脱粒,也有割倒后堆垛后熟,堆放4 d左右,于晴天抢摊晒、脱粒、扬净入库。
  1.4.5.2机械收获。随规模经营发展,苏州早在1999年对油菜机械化收获进行了试验研究。一是不同收割机的示范筛选。从收获作业方式,收割机的引进、改制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油菜机收技术,引进和改制了上海-50为驱动的4SQ-3.0S割晒机、DBS多功能背负式收割机、日本洋马、新疆-2号、上海-ⅢU、桂林-3号等不同油菜收割机,2 250 kg/hm2以上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都能进行收获作业。二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根据油菜长势长相调整留茬高度、割幅宽度,控制工作量(喂食量)和作业速度,适当调低清选风扇的风速。农艺上,大力推广直播油菜,减少相邻枝叉交错重叠。选用优质高产矮杆、成熟一致、抗倒性强的品种,掌握适宜的收获时间,减少堵塞和落粒损失、脱不净损失、夹带损失、割台损失,肯定了联合收获方式的优势,提出了农机农艺配套的关键技术。   25个低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低在有限的耕地上首先保证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下,油菜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水稻是苏州的主导作物,油菜是一种配角作物。似乎农业上所有的措施都是围绕水稻高产优质而展开,水稻收获期偏迟,为油菜适期播种和移栽增加了难度,加上秋收秋种期间用工矛盾突出,播栽质量、移栽密度得不到保证,迟栽的油菜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冬前温光资源,菜苗生长量小,壮苗越冬难度大。同比夏熟小麦,油菜也是弱势作物,由于小麦的机械化生产和国家对小麦的补贴优势,大户选择种麦弃油,油菜面积大幅下降。
  2.2植油效益低目前种植油菜以人工为主,化工量多,生产成本高。据2010~2014年苏州各县(市)典型调查汇总,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2014年7 192.5元/hm2,比2010年增加3 310.5元/hm2,增85.3%。2014年劳动力成本占油菜总成本的74.0%,比2010年增加7.1个百分点。加上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2014年油菜籽生产成本高达3.73元/kg,比2010年增加1.28元/kg,增52.3%。2014年纯效益2 725.5元/hm2,比小麦低2 494.5元/hm2,低47.8%,小麦有良种补贴、种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一喷三防补贴”等,灾情发生时还有抗灾救灾补贴,而油菜补贴远小于小麦补贴,极大地影响了农户植油的积极性。同时随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留守妇女、老弱人员,缺乏体力种植油菜,在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农忙季节存在用工难、用工贵的现象,劳动力成本相对提高,效益进一步降低。
  2.3机械化程度低一是对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行政推动力度不大,购机补贴力度不足,油菜机械化推进速度缓慢。二是受前茬水稻成熟期偏迟的限制,直播油菜不能适期播种,制约了机直播油菜的发展。三是适收期短,机械利用率不高。油菜机收获对成熟度要求高,作业时间比人工收割推迟3~5 d,适合机收割的时间较集中,作业时间短,机械利用率偏低,农户不愿购买油菜专用收获机。四是农机农艺不配套。缺少矮杆抗倒、抗裂角、成熟期集中、适合机收获的油菜品种;稻油合理的品种布局、茬口布局、生化制剂应用、成熟期调节、延长作业时间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43卷7期
  吴玉珍等苏州市油菜生产回顾与发展对策分析
  2.4单位面积产油量低近几年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含油率偏低[2],单产未突破2 700 kg/hm2,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一是大面积生产的主体技术仍为20世纪80~90年代推广的稻板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随面积减少,农户习惯在路、渠、沟配套的田块上种植小麦,油菜茬口调整到旱地和部分机械作业不方便的什边隙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沟系配套、机械作业等技术措施不能落实到位。二是全苗壮苗难度大,冻害威胁大。前茬成熟期偏迟,部分直播油菜不能适期播种,加上油菜籽粒小,秋播期间遇连阴雨和干旱,直(机)播油菜实现早苗、全苗、壮苗难度较大。生长弱小的油菜遇极端低温和“倒春寒”天气,易发生冻害。三是移栽费工费力,基础群体不足。2010~2014年全市平均移栽密度94 245株/hm2,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要求相差较大。四是磷钾肥投入不足,2010~2014年平均施纯氮223.5 kg/hm2,五氧化二磷64.5 kg/hm2,氧化钾69.0 kg/hm2,氮、磷、钾比例仅为1.00∶0.29∶0.31,磷钾肥投入明显不足,为夺取油菜高产增加了难度。
  2.5龙头企业带动力低苏州市油脂龙头企业有具大的加工能力,但对本地油菜的辐射带动力不强。一是随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本地菜籽总量较少。2010~2014年平均年生产油菜籽总量仅为2.53万t,苏州市90%以上的食用油(原料)来自进口或外省(市)调节,市场上难见精品的双低菜籽油。二是一些小榨油坊也与大企业争原料,设备落后,规模小,档次低,均以加工食用油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利用率也较低。三是一些油脂加工企业为追求利润,加入价格相对较低、营养价值较差的棕榈油等产品,将进口的棕榈油、转基因菜籽油、大豆油加工成食用调和油,巨大的价格优势造成油脂市场混乱。消费者购买食用油主要以价格和外观品质为依据,极少考虑油脂的营养品质[3],本地纯正优质菜籽油的价格明显高于食用调和油等产品[4],较多的油脂替代品使消费者减少了对优质菜籽油的强烈需求。
  3恢复发展油菜生产的对策分析
  3.1财政扶持,增加补贴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稻-麦、稻-油轮作模式合理品种布局、茬口布局,对连片规模化种植油菜的大户给予适当奖励;开展油菜种植保险,将上规模的植油大户纳入保险范围,从源头上增强农户抗风险的能力;增加油菜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早发布油菜籽收购价格,提高良种补贴标准,享受和粮食作物同等的各项补贴;加大对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油菜生产机械倾斜,把油菜开沟、播种、收获、烘干、秸秆还田等机械列为各级政府的购机补贴范围[5];开展油菜机播、机收作业补贴,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鼓励大户试验示范新技术;在油菜籽集中交易期间安排足够的收购资金,充分发挥油菜籽临储收购委托加工企业主渠道的作用,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油菜籽,并在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适当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进行优质油的开发。
  3.2强化培训,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省市油菜专家和各级农技农机推广部门的优势,组织植油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活动,培养和建设一支有知识、懂农技、懂机械的油菜科技示范队伍。一是加强对发展油菜生产重要性的再认识。发展油菜生产,有利于轮作换茬、合理布局、改良土壤,促进饲料工业、养蜂业的发展。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是油菜生产的发展方向[6]。二是加强对油菜新品种栽培技术、机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油菜秸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培训,提高种植大户应用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四是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田头,以油菜示范方为着力点,在机械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在油菜关键生育阶段,召开现场观摩会,促进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3.3加强交流,联合攻关育种部门要在培育抗倒性、抗裂角强、抗除草剂、花期集中、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耐迟播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种方面求突破;农业推广部门要从稻麦油周年高产稳产上求突破。通过稻麦、稻油合理轮作优化茬口布局、品种布局,研究适宜油菜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的茬口和栽培农艺,通过适宜的播种密度和后期生化制剂应用技术提高上下角果成熟的一致性。农机部门要在机械研发、发展油菜机械化科技示范户和推进社会化服务方面求突破。培育油菜机播、机收作业市场,推进社会化服务[7]。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方式提高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2013年苏州市农业委员会统计,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6 895.4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3.8%,为示范推广油菜轻简栽培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油菜机械直播加联合收获模式是苏州市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油菜生产的发展方向。要在搞好现有直播机示范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新型油菜直播机械,提高播种精度和均匀性,减少缺苗断垄现象发生,着力解决机直播油菜全苗、匀苗、壮苗难题。要对现有油菜收获机进一步熟化,降低损失率,提高机械适应性和兼用性,集成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制定出适合苏州市的机种机收油菜生产技术规范,为加快推进油菜生产轻简化、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4精细加工,品牌销售一要依托本地金利油脂(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市运河食物油脂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华丰油脂有限公司、苏州宝利来油脂有限公司和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等油菜籽临储收购委托加工企业[8],延伸油菜产业链,加强油脂产品深度开发,创建优质菜籽油品牌,提高菜籽油价格,充分发挥企业在双低油菜产业化、加工产品多元化和油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龙头作用。通过区域布局建立连片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植油大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展订单种植,实现从良种供应、优质栽培、保优收购、精细加工、品牌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配套,使油菜生产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二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流通中介组织,发展农民经纪人,扩大订单收购覆盖面,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完善企业、农户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从加工流通、产业化开发环节获得利益,提高农户植油积极性。三要扶持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加大宣传食用油健康知识力度。目前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菜籽油芥酸含量一般都在5%以下,油酸含量高达60%~65%[3],仅次于橄榄油。从油脂组成来看,目前的菜籽油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用植物油,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国内优质菜籽油的认识。
  3.5拓宽产业空间,发挥花海作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美丽乡村的兴起为优质油菜生产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油菜生育期长,规模化连片种植,冬季和早春以绿色覆盖大地,3、4月份油菜花极具观赏价值。2008年以来,油菜花作为与园林、古村、太湖等相配套的旅游农业在苏州各县市区推广。张家港市油菜花节以“相约常阴沙,共浴花海潮”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有金色花海迷宫探宝、花海美景摄影比赛、民俗文化庙会等精心烹制的“旅游大餐”,充分发挥了“苏南第一花海”品牌优势;相城区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在房前屋后、蟹池边也种植油菜,与绿草、红花交相辉映,“美人腿”和莲花岛上连片的油菜花延伸出了美食之旅、户外帐篷露营、放飞风筝、环岛骑行等系列活动。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以“太湖稻城、油菜花海”为主题,吸引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旅游;吴江同里紧紧环绕“有机生活从同里
  开始”这一主题,以舞龙舞狮、打连厢、荡河船、敲腰鼓、戏曲
  表演等带有本土原汁原味特色的民俗表演欢迎游客。油菜花节使餐饮、旅馆、零售等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油菜花节由“办得热闹”向“办出效益”转变,充分发挥了“油菜花海”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了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苏州农业专科学校.江苏省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408.
  [2] 王龙俊.江苏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C]//江苏省双低油菜科技发展研讨会.南京,2006:34-42.
  [3] 冷锁虎.江苏油菜生产的现状分析[C]//江苏省双低油菜科技发展研讨会.南京,2006:29-33.
  [4] 王汉中.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100-105.
  [5] 宗锦耀.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8(3):5-8.
  [6] 农业部. 2012年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Z].2012.
  [7] 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09-09)http:www.gov.cn/gzdt/2011-09/09/content_1944822.htm.
  [8] 2013年国家临储菜籽(油)委托企业名单[EB/OL].http://www.62499.cn/lookz.asp?id=118647.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园林的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具有系统性
文中以鲁宁线睢宁站加热炉改烧天然气项目为例,对改烧天然气后烟囱中产生大量冷凝水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梯形箱上部安装集水环形装置,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回流带来
白云岩顶垂体与石英二长岩或中细粒花岗岩接触,形成区内广泛而复杂的接触带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部位,将矿区划分为北接触带、西接触带、南接触带、东接触带与底部接触带。于
射流清管器主要能够起到清蜡、控制段塞、稳定清管速度等作用,是一种优化清管效果、保障流动安全的重要清管设备。首先对现有射流清管器按照用途及结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并介
[目的]了解2.0%好普水剂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其推广应用及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菌克毒克水剂为对照药剂,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2.0%好普水剂对
为解决牛顿-拉夫逊法和拟牛顿法进行天然气管网稳态分析时对初始值较敏感的问题,应用延拓法进行天然气管网稳态分析。3种方法应用到同一算例进行比较,延拓法比牛顿-拉夫逊法
本人从2016年3月开始学种花,写这篇文章分享养花知识,也许还不够格.我以仅有一年花龄的身份,来和众多新人分享下,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我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我目前在走的路.希望
连续2年选用杂交粳稻甬优2640,配套钵育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探讨甬优2640钵苗机插条件下超高产的产量结构、群体质量指标和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甬优2640钵
城市景观建设和维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在介绍了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及其特点,分析了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园林景观建
水利工程下游的河道受清水下泄影响,冲刷深度可能加大。为合理确定河流穿跨越方案,以某油气管道龙津溪穿越为例,采用64-1公式计算穿越处的河道冲刷深度;建立穿越处的二维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