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汉语文化中的精神财富,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学习古诗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它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诗虽然言简意赅,但是意蕴无穷,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当重视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
一、析字鉴赏法
古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能够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意境,描绘出一幅画面,讲述一个道理,这与其用字的精巧有关,因此,在鉴赏古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析字鉴赏法。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重点词圈出来,比如“花溅泪”“鸟惊心”“抵”“浑”等。首先,让学生们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一个阶段:厘清字意,扫除理解障碍。
其次,让学生们试着找出重点词的近义词,将其放在诗句中。比如,“家书抵万金”中的“抵”,表示“值得”,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看看“家书抵万金”与“家书值万金”,这两句仅有一字之差的句子,置放到整首古诗中有什么不同。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对比差异,寻找个性。
再次,让学生们围绕着重点词进行想象和联想。比如,“白头搔更短”,诗人为什么会“白头”,“白头”到怎样的地步。为什么梳头发不是用“梳”而是用“搔”,“搔”是否有更深的用意(因为诗人的头发很稀疏,根本不需要用梳子,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指当梳即可),在头发已经又白又稀疏的情况下,“更短”还可以是怎样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呢?等等,围绕着重点词句,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整首诗从字面意思到内涵意思都补充完整,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三个阶段:沉淀意思,细品内涵。
二、诵读鉴赏法
在读书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书要熟读才能够领会真正的意思与内涵,同样地,它也适用于学习古诗。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诵读鉴赏法,即通过多次地诵读去品味与感受古诗的内涵。
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首古诗时,其朗读多关注将字词读准,停顿准确,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一个阶段:准确地通读全诗且可以在字面上去理解古诗的内容。
通读过后,教师会进一步对古诗中的字词句式进行讲解,将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古诗所承载的意义进行讲解,当学生学习吸收后再去诵读时,对比起初次诵读自然有了更为饱满的情绪和更为蓬勃的张力,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带着理解去诵读且读出诗人的想法与感情。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可以在后续通过不同的形式(比如读到陶渊明同一时期的其他古诗及解答与这首古诗有关的各种题目、接触与这首古诗类似思想精神的其他古诗,等等)去增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再回过头来诵读时,其感情会更加深厚,读的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也会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三个阶段:带着自己独特的认识、阅历、经历去与诗人对话。
三、情境鉴赏法
情境鉴赏,强调学生从情感层面、从内涵层面去品读古诗,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情境鉴赏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古诗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小令虽然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
秋日夕阳图,其原因就在于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一共有枯藤、老树、傍黄昏时的乌鸦、小桥、流水、农家、古老荒凉的道路、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骨如柴的马、夕阳情景这十种意象,多而不乱,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其画面感非常强。教师在营造情景时,可以有配乐法,在课堂上播放与古诗意境相吻合的歌曲,让歌曲伴着学生读诗,让旋律激活学生的情绪。可以有画面视觉法,在课堂上展示各个意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上于脑海中想象出这幅画面,等等。进入到意境中的学生就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进入诗人的角色中去品讀古诗。
四、模仿鉴赏法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学习习惯不同,并不是每一种鉴赏方法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接触到多种鉴赏方式,教师在课上也可以采用模仿鉴赏教学法。
比如,教师可以参考《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主流文学素养类节目,让学生们模仿各个专家的方法去鉴赏古诗。比如,有的专家会从文学作品的背景入手去鉴赏。有的专家会从作者本人的性格特点,人生阅历入手去鉴赏。有的专家会从文学作品本身的体裁与题材特征去鉴赏。有的专家会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文学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鉴赏,等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模仿上述的综艺节目,在班级中举办《古诗鉴赏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现学现用地去鉴赏。总的来讲,模仿鉴赏法强调用符合学生个人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方法去鉴赏古诗。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抽空赏一首诗,让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让奔跑的步伐得到休息,这是何等悠哉放松的乐事。鉴赏古诗的价值和意义包含着对精神的涵养,对自我的熏陶,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25000)
一、析字鉴赏法
古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能够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意境,描绘出一幅画面,讲述一个道理,这与其用字的精巧有关,因此,在鉴赏古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析字鉴赏法。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重点词圈出来,比如“花溅泪”“鸟惊心”“抵”“浑”等。首先,让学生们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一个阶段:厘清字意,扫除理解障碍。
其次,让学生们试着找出重点词的近义词,将其放在诗句中。比如,“家书抵万金”中的“抵”,表示“值得”,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看看“家书抵万金”与“家书值万金”,这两句仅有一字之差的句子,置放到整首古诗中有什么不同。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对比差异,寻找个性。
再次,让学生们围绕着重点词进行想象和联想。比如,“白头搔更短”,诗人为什么会“白头”,“白头”到怎样的地步。为什么梳头发不是用“梳”而是用“搔”,“搔”是否有更深的用意(因为诗人的头发很稀疏,根本不需要用梳子,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指当梳即可),在头发已经又白又稀疏的情况下,“更短”还可以是怎样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呢?等等,围绕着重点词句,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整首诗从字面意思到内涵意思都补充完整,这是析字鉴赏的第三个阶段:沉淀意思,细品内涵。
二、诵读鉴赏法
在读书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书要熟读才能够领会真正的意思与内涵,同样地,它也适用于学习古诗。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诵读鉴赏法,即通过多次地诵读去品味与感受古诗的内涵。
以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为例,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首古诗时,其朗读多关注将字词读准,停顿准确,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一个阶段:准确地通读全诗且可以在字面上去理解古诗的内容。
通读过后,教师会进一步对古诗中的字词句式进行讲解,将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古诗所承载的意义进行讲解,当学生学习吸收后再去诵读时,对比起初次诵读自然有了更为饱满的情绪和更为蓬勃的张力,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带着理解去诵读且读出诗人的想法与感情。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可以在后续通过不同的形式(比如读到陶渊明同一时期的其他古诗及解答与这首古诗有关的各种题目、接触与这首古诗类似思想精神的其他古诗,等等)去增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再回过头来诵读时,其感情会更加深厚,读的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也会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是诵读鉴赏的第三个阶段:带着自己独特的认识、阅历、经历去与诗人对话。
三、情境鉴赏法
情境鉴赏,强调学生从情感层面、从内涵层面去品读古诗,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情境鉴赏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古诗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小令虽然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
秋日夕阳图,其原因就在于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一共有枯藤、老树、傍黄昏时的乌鸦、小桥、流水、农家、古老荒凉的道路、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骨如柴的马、夕阳情景这十种意象,多而不乱,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其画面感非常强。教师在营造情景时,可以有配乐法,在课堂上播放与古诗意境相吻合的歌曲,让歌曲伴着学生读诗,让旋律激活学生的情绪。可以有画面视觉法,在课堂上展示各个意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上于脑海中想象出这幅画面,等等。进入到意境中的学生就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进入诗人的角色中去品讀古诗。
四、模仿鉴赏法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学习习惯不同,并不是每一种鉴赏方法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接触到多种鉴赏方式,教师在课上也可以采用模仿鉴赏教学法。
比如,教师可以参考《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主流文学素养类节目,让学生们模仿各个专家的方法去鉴赏古诗。比如,有的专家会从文学作品的背景入手去鉴赏。有的专家会从作者本人的性格特点,人生阅历入手去鉴赏。有的专家会从文学作品本身的体裁与题材特征去鉴赏。有的专家会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文学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鉴赏,等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模仿上述的综艺节目,在班级中举办《古诗鉴赏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现学现用地去鉴赏。总的来讲,模仿鉴赏法强调用符合学生个人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方法去鉴赏古诗。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抽空赏一首诗,让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让奔跑的步伐得到休息,这是何等悠哉放松的乐事。鉴赏古诗的价值和意义包含着对精神的涵养,对自我的熏陶,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