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该文化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思想基础。从和合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课堂诸元素(学生、小组等)存在差异,但又存在于课堂这样一个共同体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如果能协调好元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相互渗透和依存,处于一种平衡、发展的状态,课堂将呈现出真正的和谐,从而有益于学生发展。
一、历史和合课堂是情与知互促的课堂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近年来,本人在历史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时本人通过多媒体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听,还可以显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等,尽量使学生动起来。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历史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认知与情感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可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一是以情感激趣。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本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以多媒体激趣。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美妙悦耳的声音,充满视觉冲击、生动精彩的视频画面,为安静的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动与静的结合,让学生直接体会到课堂的生机勃勃,这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和合课堂是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的课堂
和合文化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性,首先要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决定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师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激发下得以激活和发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这是极不可取的。
三、历史和合课堂是师生合作与发展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唱个人独角戏,而是以小组作为基本形式,开展生生间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历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对这个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情感和技能目标。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一般来讲,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还要吃透学情,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精心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保障小组合作的成功。讨论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在设置讨论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去探究知识。要尽可能从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每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收获,努力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效果。
总之,和合文化下的历史课堂不仅仅是转“知”成“识”的课堂,更是转“识”成“智”的课堂。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心去观察学生,构建起和合文化下的历史新课堂,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历史和合课堂是情与知互促的课堂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近年来,本人在历史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时本人通过多媒体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听,还可以显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等,尽量使学生动起来。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历史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认知与情感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可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一是以情感激趣。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本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以多媒体激趣。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课文内容,美妙悦耳的声音,充满视觉冲击、生动精彩的视频画面,为安静的课堂增添了不少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动与静的结合,让学生直接体会到课堂的生机勃勃,这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和合课堂是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的课堂
和合文化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性,首先要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决定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师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激发下得以激活和发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这是极不可取的。
三、历史和合课堂是师生合作与发展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唱个人独角戏,而是以小组作为基本形式,开展生生间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历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对这个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情感和技能目标。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一般来讲,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教师还要吃透学情,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精心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保障小组合作的成功。讨论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在设置讨论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去探究知识。要尽可能从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每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收获,努力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效果。
总之,和合文化下的历史课堂不仅仅是转“知”成“识”的课堂,更是转“识”成“智”的课堂。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心去观察学生,构建起和合文化下的历史新课堂,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