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粤争雄的路径选择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自古繁华,素有深厚底蕴,惯于厚积薄发;广东从来敢为天下先,要做只做“排头兵”。两大经济强省,两种路径选择,如今已然有了点交锋的意味。是广东继续雄踞中国第一经济大省,还是江苏猛追过后骤然越位?它们当下的选择即是映照中国未来经济的镜子。
  苏粤争雄,天下注目。2012年,广东以5.7万亿元的总量,略超江苏的5.4万亿元,而如果两地的发展速度不变,只需两三年,江苏即可超过广东。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强省。
  自古豪门不易,广东能够在改革开放之后,雄踞中国第一经济大省长达24年之久,自有其深厚的底蕴,虽然近几年广东的发展速度有所下降,但是,从发展质量方面来说,广东仍然领先于全国。
  转移 南北挂钩VS三角崛起
  江苏能够超越山东,最终与广东争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苏北崛起。而广东是珠三角一枝独秀,粤东、粤西与粤北全线塌陷。
  无论是珠三角还是苏南,最近几年都遇到了发展困境,由于传统产业成本上升,本身战略腹地有限。不足以承载未来发展。珠三角和苏南都进行了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即是非珠一角和苏北。
  2005年,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各地产业转移园蜂起争雄,正式拉开了广东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序幕。目前。广东三十多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山区和东西两翼。珠三角边缘地带的发展,就成为珠三角维系未来竞争的潜力所在。在未来,珠三角东西两翼以及北角的腾飞,已成必然之势,再造广东,全系于此。
  南北挂钩,则是江苏未来突嗣大战略。苏南的产业向苏北转移,既扩大苏南的战略腹地,亦带动苏北发展,最后实现南北共振。江苏最近几年增速超过广东。某种意义上,就在于产业转移相对广东更为成功,而作为产业转移最主要的表现载体,两者在产业转移同方面的发展,存在重大区别。
  江苏的产业转移园区模式,可以称为“我的地盘你做主”。主导方为苏南城市,园区充分授权。其运动模式有两种,一是苏南城市自行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一是与苏南结对的城市主导招商,苏北城市负责建设园区,提供土地和规划。而当下江苏的产业园区,多数是第一种模式。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其精义在于“南北园区共建”。共建园区都是由苏南、苏北派出人员共同管理,共建园区的管委会由苏南干部担任一把手,苏北干部任副职,同时。苏南城市与苏北城市互派挂职交流工作。
  而广东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是典型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以合作方政府为主。当地政府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招商事宜。
  在财政政策上,广东的产业转移园实行分成制,在留成部分后。剩余部分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而江苏的产业转移园,则比较着眼于长远。合作前期十年内产生的所有收益,均不进行分配,进行滚动发展。事实上,这可以看做是苏南城市的一种变相扶持。
  在资金来源上,江苏的产业转移园更为充足。以苏州宿迁工业圃为例,其模式为苏南城市与苏北城市共同注册开发公司,出资比例大约为1.5:0.5,同时江苏省再按“1”的比例配套资金。然后再向社会筹集资金。而广东的模式。是当地出地,珠三角城市出钱,资金由珠三角自筹。然后省政府在园区的财政补贴、税收、用地方面给予扶持。相对而言,江苏的产业园获得的直接资金支持更多,融资能力也更强。
  广东由于非珠三角地域广阔。而且非常分散,采取了重点扶持的模式。其扶持机基地、华为、中兴、腾讯、元征、金蝶等,均为广东本土企业。
  2012年,广东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9%。不过,相对江苏,广东的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比例。仍不完善,传统制造业比例仍然过大,这是广东未来产业转型的最大重点。
  江苏在高新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产业更为集中。但是,广东的产业结构,无疑更为多元和丰富,更为立体。
  而这两种产业机构的不同,来自不同的发展模式。
  最近几年,新江苏模式成为江苏的主流。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倚重外来经济,欧美、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企业撑起了江苏经济的半边天。起点高,顺势完成了产业转型。但是,这种产业基础缺少稳定性,由于培育本土经济耗时长,见效慢,新江苏模式,已经为全国所追捧。
  广东其实与浙江类似,都是“傻把式”,专注于本土经济。民营经济长久来说是战略,但是,就短期而言,却并非救急之策,所以这两年,广东与浙江受到的损失最大。
  饶是如此,广东与浙江仍然是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亦最能藏富于民的地方。尤其是广东,其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其实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命同一线。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广东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东莞模式,是外向型經济代表;一种是深圳模式,高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达;一种是以佛山为代表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家电王国、木工王国、家具王国。本土经济强劲,以广汽为代表,广州亦发展了部分高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以湛江为代表,广东部分区域,如湛江、茂名、惠州又实行了央地合作模式,搞大化工、大钢铁、大项目拉动,部分类似天津滨海模式。同时,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亦孕育了广州和深圳两大全国中心城市,三产发达。这种混合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混合的产业结构。亦增强了广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协同效应 三面开花VS西线崛起
  一桥飞架南北,环球同此凉热。
  杭州湾大桥打通了长三角南线,而港珠澳大桥。却迟迟不能竣工,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一种隐喻:江浙沪的产业合作,比港珠澳更为有序。
  广东未来发展,实际上面临着三大关系。一是珠三角和非珠三角的粤东西北区域之间的关系;一是小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江浙城市之间;一是大珠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城市之间的关系。而其核心,在于小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关系。   广东近年的增速降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不能共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珠三角“西线塌陷”。
  以总量计,珠三角东线的东莞、惠州和深圳,其GDP总值超过2万亿元,中线的广州和佛山,总量比东线略小,但也超过2万亿元,广东其他城市总值,一共才1.7万亿元。其中,珠三角西线城市,GDP总值大约为7000亿元,约为东线的三分之一。还不如广东非珠三角地区。
  相比而言,长三角的三翼则比较均衡,上海一城独大,但是北翼的副中心苏州、南京、无锡亦为经济重镇,三个城市经济总量均不小。而南翼副中心城市杭州和宁波,亦为经济重镇,长三角中的江苏城市群经济总量,与长三角中的浙江城市群经济总量,基本相当。
  未来。广东要实现珠三角的二次腾飞,再造西线。势在必行。
  港珠澳大桥从1983年就提出动议,最后,1993年才提出设想的杭州湾大桥反后发先至,其中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粤港两地都想争大珠三角地区的老大。同时,广深争雄亦持续多年,多重争端的存在。其更深的原因。则是诸城市定位发生了部分重叠乃至冲突。
  如此,则珠三角一体化,一个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重构珠三角诸城市之间的定位,同时,重新进行产业规划,形成错位发展。
  粤港澳经济圈内部的发展轨迹,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改革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乃是香港辐射珠三角城市圈的黄金时期。香港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珠三角区域成功实现工业化。两全其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随着部分珠三角重镇的崛起,诸城之间争雄不息。
  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五大湖区城市群、日本关西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其最大特点,即是形成了产业部门合理分工,避免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在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能否合理划分珠三角各重镇之间的“势力范围”,是珠三角一体化成败的关键。
  香港的服务业,将成为珠三角必然借用的重器。当下,香港的三产占比超过90%,是中国两岸三地中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香港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仍然是广东乃至中国其他城市都无法取代的。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由港,香港对进出口货物免征关税,也不实行外汇管制,这是任何内地城市在短期内都无法超越的。
  在未来,香港仍然将是大珠三角区域的服务业中心。最近几年。在“腾笼换鸟”战略的驱动下,部分珠三角城市欲发展服务业,最后发现遭遇挫折,其本源,就在于没有意识到,很多珠三角城市的服务业,其实早已经被香港代做,并非每个城市都需要单独发展服务业。
  对于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经济重镇来说。服务业的比重,将必然要受到香港的制约。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均衡发展,方为上策。同时。尽管制造业优势亦不可丢弃。特别是深圳。华为、中兴等众多企业的巨头崛起,对其经济贡献甚伟。实体经济优势需长久维持。
  东莞、佛山、中山,一直是中國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制造工厂的美名。某种意义上就是靠他们赢得的。诸制造业强镇未来的转型,恐怕不适合过于发展服务业,升级和转型的重点是发展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目前。顺德、东莞都欲扬弃传统制造业,重点去搞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恐怕难以如愿。南于中国诸侯经济的特点,以及中国尚属于消费不足的穷国,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利用高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进行突破,奇正结合,方为上策。
  在产业协同方面。长三角城市相对更好。除上海外,其他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南京主要侧重于物流、重化工和信息产业。杭州则是上海后花园、制造业中心。苏州和常州则专攻现代制造业。无锡集中于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宁波则身兼港口、重化工业、服装等制造业三位一体。每个城市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都没有搞“小而全”、“大而全”,也都没有一窝蜂地提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在与上海的关系定位方面,除了杭州提出做到了上海的“后花园”、舟山要做上海的“前花园”外。没有其他城市做类似的定位。实现了“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的模式。
  结语
  从文化的汇聚力中寻找未来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这中国四大经济强省中,唯有广东文化产业占比超过5%。
  在山东,唯有青岛文化产业占比超过5%,达到7%。在江苏,苏州文化产业占比最高。但也不过是4%,尚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其他江苏重镇如常州、南京、无锡等,文化产业更未兴盛。在浙江。杭州一枝独秀,文化产业占比超过10%。直追北京,但是浙江的其他经济重镇,如宁波、温州等,文化产业塌陷。唯有广东,其最大的四大经济重镇广佛深莞中。就有三大重镇文化产业占比超过5%。其中广州占比为8.03%,深圳占比6.7%。以制造业发达而闻名的东莞,占比亦达5%左右,成为与电子信息并列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
  未来。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育更多的文化强藩。广州、深圳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其文化产业比重,有望超过10%。东莞的目标,亦定为8%,其他经济强镇如佛山、中山、惠州、珠海等,如文化产业比重达到或超过5%,则广东文化产业将更为繁盛,可造就中国第一文化强省。这一点。远非江苏可比。
  以国家而言,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文化产业大国,其关键在于美国是全球最著名的多元文化的汇聚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有时候,国家或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利用、汇聚全球性的资源。比如,美国推出了一部叫《功夫熊猫》的动画片,广获好评,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大家都知道,熊猫是中国国宝,功夫文化也是中国的传统,然而功夫熊猫这样的传奇,却是由美国人来完成的。这就是汇聚天下资源、融合天下文化的威力。
  以城市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能够成为北美创意中心,与其兼备法国和英国文化,并广泛吸收全球精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也成为了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的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广东外来人口超过3000万,是中国移民最大的省,深圳等少数城市,户籍人口更只是少数,成为全国有名的移民城市。而文化产业发达的区域,都是多元文化的熔炉。
  广东人相对内地,权力崇拜色彩比较淡漠,岭南文化具有强烈的平民文化特征,与平民意识直接关联的。是平等观念,以及重视交换,遵守契约等。
  同样是经济重镇,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的文化产业,就远不及广东,其最大区别,就在于开放包容度不足。
其他文献
随着宠物热的兴起、畜禽饲养模式及其产品消费方式等影响因素,国内布病、狂犬病、结核病、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同时一些新发疾病如埃博拉病毒2014年在西非暴发
<正>应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探讨哈萨克族成人的体型特征。采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成人(20岁以上)共1147人(男486人、女661人)人群进行体型评价。
会议
本文主要选取了车内异味问题较为突出的胶粘剂材料作为典型材料,通过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联用技术,对车用胶粘剂材料的异味进行溯源分析。以此确定胶粘剂材料中的异味来
目的将相对独立的病区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口服摆药室构建成三位一体的药品供应中心。方法对人、时、空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人员绝对定岗、相对定位,依各岗位工作量峰谷
莱克多巴胺是“瘦肉精”的替代品,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长期以来各种因非法使用β-兴奋剂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和免疫分析法。
针对古城区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农业污染现状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减控农业污染的措施。
本文对双塔区的新建保护地番茄进行了配方施肥校验试验,为建立保护地番茄的肥力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证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番茄的生育性状、产量、含糖量均有明显影
海米炝三样原料:黄瓜1根,莴笋1根,水发木耳、海米少许、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TC-C18色谱柱;甲醇-0.5%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39
本文介绍利用西安地区生产的黏土陶粒,试验研究了不同品质黏土陶粒、体积砂率及粉煤灰掺量对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干表观密度在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