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可以说教师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呢?让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呢?课堂教学是实现一切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确保课堂教学的适时适当、有益有效、科学合理以及富有生机和活力,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究并力争实现的一个严峻话题。为什么说它“严峻”,只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当然”(想当然的、自以为是的感觉主义)而“应然”(未来的理想的科学的和合理的追求)或则“实然”(实际实利实惠的现实主义,是“存在即合理”的曲解)而“应然”。在无意识的驱动下,依随习以为常的做派(因循经验,感觉至上),该怎么教就怎么教,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了科学而合理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了“形而上”(理论的探讨和建树)的论证,低迷于“形而下”(操作层面的实际运用)的茫然中,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上有些含混而本末倒置,脱离文本、脱离学生、架空语言、忽视生命而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空洞、失效……建构“新、奇、实、活”的课堂教学,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师生沐浴人性光辉”,当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内核”,精髓所在!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感想:多给学生以信任
1.1 信任激励。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语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2 尊重激励。每位都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每时每刻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我们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2 感想:以师爱激励学生进步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班集体,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老师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应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应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读了郭思乐老师这本书后,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应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让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总之,只有当我们每位教师能够真正的放下架子、走下台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敞开心扉,献出挚情,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才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就构建了师生生命的绿洲。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片绿洲将草更绿,花更壮。
1 感想:多给学生以信任
1.1 信任激励。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语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2 尊重激励。每位都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每时每刻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我们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2 感想:以师爱激励学生进步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班集体,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老师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应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应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读了郭思乐老师这本书后,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应以爱心、耐心、诚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让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总之,只有当我们每位教师能够真正的放下架子、走下台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敞开心扉,献出挚情,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才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就构建了师生生命的绿洲。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片绿洲将草更绿,花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