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 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调动是创新之路,是作文生成机制;思想调动是作文的根本出路;驱遣真情,才能唤醒学生作文的灵魂;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去调动知识储备,产生灵感的火花;佳境是调动的完善,调动在人文合一中走向创新。
关键词:调动;激活;作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65
作文是学生最具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作文要展示个性,要有创造力,这是写作教学的真谛。笔者从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尝试了创新作文的几点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创新可能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在教学中都得到重视,但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切实提高。学生普遍存在“不会写”“不想写”“没意思”“怕写”等问题,这些都是本质性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说“创新”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行为。所以,这些长期困扰学生发展的根深蒂固的问题是横在创新作文前的首要问题。
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1.表达或语言上没了或少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根,从而导致作文土壤的薄弱和贫瘠。学生胡编乱造,千人一面,情感干瘪。2.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3.怕写作文,懒于写作的懒汉心理,没有热情或情感受挫。4.“意不称物,言不达意”之下“物——意——言”转化痛苦。5.对汉语本身所具有的美质挖掘体悟不够。6.应试教育的规范和束缚。7.对文章写作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更少于实践。8.写作是人类以文学方式拥有世界和实现自我,对此少于认识。
人的心灵世界是最广阔的、深邃的。只要心在,便是一切,就有创造一切的可能。对于中学生,只要给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只要激活调动他们,他们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就会有“飞翔”的可能,就可能发掘和表现心灵世界。可见,调动是创新之路,是作文生成机制。
二、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调动是一种心理激活状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要激活调动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原则。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自我特征的把握和发挥应该是一切写作的基点。作文是对自我的完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心理,平等相待、热情鼓励,使他们轻松于调动,愉悦于调动,新奇于调动和成功于调动,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以作文形式实现自我。只有学生被尊重了,创新才变得有可能。调动自我,激活内心,使他们去掉平庸、去掉寄费,打通梗塞,充满乐趣,看到可喜的一面面:一颗颗神采飞扬富于创作的内心,一个个丰富的精神向往,把个人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赢利丰富、自由,实现因人而异的种种创新可能。思想的成熟从根子上解决了为文的境界,思想调动是创新作文的根本出路,但同样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驱遣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驱遣真情,才能唤醒学生作文的灵魂。优秀的作品总是充满作者的真情,要感动别人,自己得先感动,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我为写作而存在,我即写作,写作即我,自我的情感与写作融为一体,使得写作成為实现自我的途径,使得人文合一,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学生要学会感动,学会以“情”眼看世界,并倾注笔端,寄之诗文。《诗品序》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驰于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之中,徘徊于升迁浮沉的人情世故之间,在情的关照下,世界和我融为一体,也产生了无比感人的力量,这便是调动的情感机制。
四、化腐朽为神奇
调动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在主体思维制约下,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挖掘自己的记忆宝库,产生灵感的火花。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这个意思。那幅只画和尚不画庙的《深山藏古寺》和那幅画马不画人,甚至不画花,只画翩翩飞舞蝴蝶围绕马蹄飞舞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便因而更胜一筹。画理通文理,刘熙载在《艺概》中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这个时候就要开拓思维,调动思维,激活思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般来说,如果眼睛死死地盯在一个点上,不会联想、不善变通、不善调动、不敢调动,不敢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总之,调动从写作者内在的激活状态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积累、情感积累、艺术积累而完成作文,是对创新的具体的内在的操作,而且调动机制体现了对写作者本人的尊重、激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想、情感、艺术调动中走的是人文合一的创新之路,同时也暗含了全社会尊重人的要求和社会价值观。学生写作的心理调动和激活使其本身受益。从这个意义上看,写作是调动的完成,佳境是调动的完善,调动在人文合一中走向创新。
参考文献:
[1] 苏红涛.初中作文教学浅析[J].快乐阅读 ,2013(8) :51 .
[2] 刘毅.用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J]. 成才之路, 2013(26) :67.
关键词:调动;激活;作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65
作文是学生最具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作文要展示个性,要有创造力,这是写作教学的真谛。笔者从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尝试了创新作文的几点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和创新可能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在教学中都得到重视,但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切实提高。学生普遍存在“不会写”“不想写”“没意思”“怕写”等问题,这些都是本质性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说“创新”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行为。所以,这些长期困扰学生发展的根深蒂固的问题是横在创新作文前的首要问题。
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1.表达或语言上没了或少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根,从而导致作文土壤的薄弱和贫瘠。学生胡编乱造,千人一面,情感干瘪。2.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3.怕写作文,懒于写作的懒汉心理,没有热情或情感受挫。4.“意不称物,言不达意”之下“物——意——言”转化痛苦。5.对汉语本身所具有的美质挖掘体悟不够。6.应试教育的规范和束缚。7.对文章写作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更少于实践。8.写作是人类以文学方式拥有世界和实现自我,对此少于认识。
人的心灵世界是最广阔的、深邃的。只要心在,便是一切,就有创造一切的可能。对于中学生,只要给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只要激活调动他们,他们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就会有“飞翔”的可能,就可能发掘和表现心灵世界。可见,调动是创新之路,是作文生成机制。
二、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调动是一种心理激活状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要激活调动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原则。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自我特征的把握和发挥应该是一切写作的基点。作文是对自我的完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心理,平等相待、热情鼓励,使他们轻松于调动,愉悦于调动,新奇于调动和成功于调动,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以作文形式实现自我。只有学生被尊重了,创新才变得有可能。调动自我,激活内心,使他们去掉平庸、去掉寄费,打通梗塞,充满乐趣,看到可喜的一面面:一颗颗神采飞扬富于创作的内心,一个个丰富的精神向往,把个人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赢利丰富、自由,实现因人而异的种种创新可能。思想的成熟从根子上解决了为文的境界,思想调动是创新作文的根本出路,但同样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驱遣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驱遣真情,才能唤醒学生作文的灵魂。优秀的作品总是充满作者的真情,要感动别人,自己得先感动,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我为写作而存在,我即写作,写作即我,自我的情感与写作融为一体,使得写作成為实现自我的途径,使得人文合一,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学生要学会感动,学会以“情”眼看世界,并倾注笔端,寄之诗文。《诗品序》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驰于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之中,徘徊于升迁浮沉的人情世故之间,在情的关照下,世界和我融为一体,也产生了无比感人的力量,这便是调动的情感机制。
四、化腐朽为神奇
调动是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在主体思维制约下,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挖掘自己的记忆宝库,产生灵感的火花。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这个意思。那幅只画和尚不画庙的《深山藏古寺》和那幅画马不画人,甚至不画花,只画翩翩飞舞蝴蝶围绕马蹄飞舞的“踏花归去马蹄香”便因而更胜一筹。画理通文理,刘熙载在《艺概》中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这个时候就要开拓思维,调动思维,激活思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般来说,如果眼睛死死地盯在一个点上,不会联想、不善变通、不善调动、不敢调动,不敢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总之,调动从写作者内在的激活状态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积累、情感积累、艺术积累而完成作文,是对创新的具体的内在的操作,而且调动机制体现了对写作者本人的尊重、激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想、情感、艺术调动中走的是人文合一的创新之路,同时也暗含了全社会尊重人的要求和社会价值观。学生写作的心理调动和激活使其本身受益。从这个意义上看,写作是调动的完成,佳境是调动的完善,调动在人文合一中走向创新。
参考文献:
[1] 苏红涛.初中作文教学浅析[J].快乐阅读 ,2013(8) :51 .
[2] 刘毅.用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J]. 成才之路, 2013(2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