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嗨,大家好!我是一块废玻璃,原本我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好,却因为做错事而被“老板”炒了鱿鱼,所以我要回家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的家在哪里呢?可能是在我“工作”期间,家人都搬了家,导致我找不到家门了,眼前有四个房子,分别是“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到底哪个是我的家呢?我摸不清头脑,没办法,只好一个一个问了。
我先进入“有害垃圾”的房子里,可惜那里的垃圾都不欢迎我,我对它们说:“我是一块废玻璃,我被辞退了,无家可归,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可以吗?”这时,那些有害垃圾开口了:“我们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你并不是,所以,你到别的房子看看吧。”被它们拒绝后,我伤心极了,只好去其他地方看看。
我来到了“湿垃圾”的房子里,我对它们说:“你们好,我是一块废玻璃,在找归宿,我可以留下来吗?”那些湿垃圾说:“我们湿垃圾是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你不属于这里,所以,你到别的地方找找吧。”我只好丧气地走出了湿垃圾的房子。我又来到干垃圾的门前,心想,干垃圾,我是干的,这里就是我的家吧?我高兴地奔向干垃圾,可干垃圾们并不认识我,它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干垃圾是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你应该属于可回收垃圾,去那里吧!”
怎么它们都不要我?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可回收垃圾的面前,小心地问了句:“我可以留在这里吗?”只听一个干脆的声音回答我:“小家伙,你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来吧,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我们的兄弟!”我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哈哈,我终于找到家了!正当我高興的时候,一位工人来到我们面前,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可再利用的资源,跟我走吧,继续去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酷点评
@如意star:很喜欢《垃圾箱之间的对话》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辞藻,但是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采用童话的形式,赋予垃圾箱以人的情感,又以“我”为线索串起垃圾箱之间的对话,让人们为自己乱扔垃圾,不给垃圾进行分类就随手扔掉的行为感到惭愧。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文章结尾以梦境的形式呼吁人们:垃圾分类,请从我做起!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奋斗!更加体现了想象手法的魅力!
@蓝天白云:单从创意表达上来看,三篇文章都非常出色。《垃圾箱之间的对话》用童话的形式讲述“我”在漫步中无意间听到垃圾箱之间的对话后,号召人们认真为垃圾分类,然后在梦境中看到了十年后的美好家园;《垃圾回家记》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赋予垃圾以人的情感,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可回收垃圾竟然被人们放在了有害垃圾箱里,最终在一个高大男人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告诉人们,在投放垃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分类箱;《废玻璃找家记》视角独特,从一块废弃玻璃找家的角度向人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
@平凡:我想为《垃圾回家记》的作者投上一票,作者独具匠心,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不但启示大家一要注意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还让我领悟到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也要学会抗争,最终才能取得胜利;同时在构思上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开篇的对话给人以生动感;篇末用议论的方式,意味深长,真可谓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本期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都做到了创意表达。李若婧的童话形式、朱钇帆的对话形式、吴思莹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都引人入胜,光彩夺目,让人从中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要从自身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让每一片垃圾都找到它们最合适的家。经过专家评定,李若婧同学的《垃圾箱之间的对话》因其新颖的构思形式展现了垃圾箱的苦恼,很好地突出了主题,比另外两篇文章更让人印象深刻,形式也更具创意,所以本期擂主是李若婧同学。同学们快来挑战擂主吧,挑战成功者将有精美奖品送出!
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的家在哪里呢?可能是在我“工作”期间,家人都搬了家,导致我找不到家门了,眼前有四个房子,分别是“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到底哪个是我的家呢?我摸不清头脑,没办法,只好一个一个问了。
我先进入“有害垃圾”的房子里,可惜那里的垃圾都不欢迎我,我对它们说:“我是一块废玻璃,我被辞退了,无家可归,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可以吗?”这时,那些有害垃圾开口了:“我们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你并不是,所以,你到别的房子看看吧。”被它们拒绝后,我伤心极了,只好去其他地方看看。
我来到了“湿垃圾”的房子里,我对它们说:“你们好,我是一块废玻璃,在找归宿,我可以留下来吗?”那些湿垃圾说:“我们湿垃圾是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你不属于这里,所以,你到别的地方找找吧。”我只好丧气地走出了湿垃圾的房子。我又来到干垃圾的门前,心想,干垃圾,我是干的,这里就是我的家吧?我高兴地奔向干垃圾,可干垃圾们并不认识我,它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干垃圾是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你应该属于可回收垃圾,去那里吧!”
怎么它们都不要我?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可回收垃圾的面前,小心地问了句:“我可以留在这里吗?”只听一个干脆的声音回答我:“小家伙,你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来吧,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我们的兄弟!”我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哈哈,我终于找到家了!正当我高興的时候,一位工人来到我们面前,面带微笑地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可再利用的资源,跟我走吧,继续去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酷点评
@如意star:很喜欢《垃圾箱之间的对话》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辞藻,但是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采用童话的形式,赋予垃圾箱以人的情感,又以“我”为线索串起垃圾箱之间的对话,让人们为自己乱扔垃圾,不给垃圾进行分类就随手扔掉的行为感到惭愧。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文章结尾以梦境的形式呼吁人们:垃圾分类,请从我做起!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奋斗!更加体现了想象手法的魅力!
@蓝天白云:单从创意表达上来看,三篇文章都非常出色。《垃圾箱之间的对话》用童话的形式讲述“我”在漫步中无意间听到垃圾箱之间的对话后,号召人们认真为垃圾分类,然后在梦境中看到了十年后的美好家园;《垃圾回家记》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赋予垃圾以人的情感,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可回收垃圾竟然被人们放在了有害垃圾箱里,最终在一个高大男人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告诉人们,在投放垃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分类箱;《废玻璃找家记》视角独特,从一块废弃玻璃找家的角度向人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
@平凡:我想为《垃圾回家记》的作者投上一票,作者独具匠心,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不但启示大家一要注意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还让我领悟到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也要学会抗争,最终才能取得胜利;同时在构思上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开篇的对话给人以生动感;篇末用议论的方式,意味深长,真可谓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本期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都做到了创意表达。李若婧的童话形式、朱钇帆的对话形式、吴思莹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都引人入胜,光彩夺目,让人从中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了人类共同的家园,要从自身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让每一片垃圾都找到它们最合适的家。经过专家评定,李若婧同学的《垃圾箱之间的对话》因其新颖的构思形式展现了垃圾箱的苦恼,很好地突出了主题,比另外两篇文章更让人印象深刻,形式也更具创意,所以本期擂主是李若婧同学。同学们快来挑战擂主吧,挑战成功者将有精美奖品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