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高架桥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断推进以来,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纵观目前幼儿园户外运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有:材料投放,少变化;教师指导,少策略;教师观察,少深度;游戏内容,少挑战等。在发现了户外运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后,我们不断学习、研讨,反复推敲现有游戏材料、形式和教师指导中存在的各种可调整的方向并不断进行优化,促进孩子的运动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一、材料提供——从“高结构”走向“低结构”
  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努力为孩子提供“低结构”的开放性材料,这样的材料往往具备以下特质:自然美、真实性、平等性、多样性、可变性等。因此在户外运动游戏中我们更多地投放此类型低结构材料,让孩子与材料有效互动起来。
  在攀爬区,为孩子提供了轮胎,轮胎弹性佳、没有棱角不易发生危险,并且可塑性强,用这样的材料进行建构满足幼儿安全的需要以及材料多变性的需求。活动中把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在此区域能够自由建构,有时轮胎变成了一座座风格迥异的桥;有时变成了通向快乐之门的崎岖小路;有时它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座山峰……每天它都在一群群“魔术师”的手下变换着自己的身份,但同时承担着不断挑战的责任,这便是“低结构”材料的魅力,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变化、挑战和提升。
  二、教师指导——从“显性”到“隐性”
  教师指导包括游戏前游戏规则的制定,到游戏时幼儿突发情况的介入以及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在课程游戏化实施后,我们更多将教师的指导“弱化”,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体,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1.游戏前——发动讨论定规则
  游戏具有规则性,但以往的规则往往会由教师独立制定完成,并将游戏的规则和方法教给幼儿,以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但是这样的游戏是教师要孩子玩的游戏,而不是他们想要的游戏。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们在商定规则时的协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遇到冲突和分歧时能妥协、会少数服从多数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上述能力的发展以及运动游戏中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运动难度的不断挑战,我们引导幼儿自主讨论,通过绘画的形式自己制定规则,并公布于游戏区。
  还是以攀爬区为例,教师提出要求:用轮胎和其他材料搭建稳稳的高架桥。用什么材料——自己选择;怎么闯关——自己设计;如何合作——自己商定,但是一定要搭建一座能稳稳通过的高架。从一开始随意的搭建,到后来会综合使用轮胎架、垫子和纸棒等材料设计出闯关难度越来越高的高架游戏。他们一遍遍尝试,发现有晃动及时调整:把轮胎靠近以缩小轮胎间的间距、用大轮胎搭底座等方式让高架桥越来越稳。在搭出难度越来越大的高架桥同时,通过轮胎的闯关线路也在孩子们的设计中变得越来越具挑战。从一开始“高架桥”允许爬着通过、到后来允许跪着通过、到现在只能站着通过——最多只允许旁边有一个“小小安全员”做保护。游戏规则越来越苛刻,可是孩子们挑战的热情却越来越高,在此期间教师就是一个支持者——用肯定的眼神、鼓励的微笑来支持孩子们面对在建构、协商和规则制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让他们在尝试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2.游戏时——鼓励尝试少介入
  教师的指导更多的体现在游戏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马上介入,从而干扰孩子自主、自发、投入的探究和创造活动。心理学中有一种学习方式叫“试误”,就是说在错误中进行自我纠正和习得,而游戏亦有异曲同工之处,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调整中不断发展。
  攀爬区里孩子们的高架已经搭了第十天了,但是高度一直停留在五层,每次想要继续往上搭时总是发现不是下面基础没打扎实,就是往上拖的力气不够。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相救”,而是“静观其变”。这里的“静”并不是静止之意,而是等待并观察孩子的发展状况,在活动中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当孩子们一次次尝试每次就差一点点就能挪到第四层的时候我会及时在旁为其加油,当他们一次次面临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我鼓励他们,当他们屡战屡败选择放弃的时候我又给予孩子最暖心的关怀。大班孩子喜欢挑战的勇气被一次次激发出来,以至于到最后都不愿妥协来接受帮助,反而三五成群地开始投入进一步的探究之中。突然,仔仔想到了办法,他一轱辘爬上轮胎最顶层,整个身体趴在上面,手尽力往下放,让下面的孩子则合作把轮胎往上托,终于上下两边有了交集,当第五层的轮胎在孩子们的合作下一点点挪到与第四层的轮胎重合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和调整最终搭成了稳稳的高架,每一次的嘗试都成了明天建构的经验基础,让他们的建构经验、合作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游戏后——提出问题勤反思
  反思中更多是教师用专业引领的方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如想一想我们下一次的高架还能变得更高吗?你将会用到哪些材料呢?你们的规则会发生哪些变化吗?人员安排上今天的分配合理吗,还需要做些什么样的调整吗?搭建过程中如何注意安全?这样开放的提问激发起幼儿更多的思考,从而让幼儿在运动能力、规则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意志品质等多方面得以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儿童观,把运动游戏的设计和实施也看作课程的一部分,让幼儿参与材料选择、规则制定及场地布局等过程中来,用更为开放的思想接纳孩子,用多样化的方式支持孩子,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是高效、有效学习的基础。基于此,文章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案例,给出五种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供帮助,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与学。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更为喜欢美术、体育等学科,易对文字较多的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
期刊
摘 要: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美术是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艺趣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学目标是启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类,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需要突出趣味性,这样才能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实现“玩美之艺,赏美之趣”,在美术活动中探求
期刊
在藏语里,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它生长在高原,随着季节的变换不断改变颜色,是高原上最顽强的花朵。这份顽强,也使它格外迷人。  初到青海湖,我就被它的美迷住了:湛藍的天空一望无际,隐隐约约能看到几朵洁白的云朵。平静的湖面随着游轮的行驶掀起一道道波澜,湖天一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在青海湖边,有大片大片的格桑花海。正当我陶醉在如画般的景色中时,耳边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小姐姐,抱一
期刊
真实案例:  连续上了两节语文课,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回到办公室看着眼前成堆的作业本、练习册,想着班里几个小调皮的学习习惯,思考着最近孩子们生活学习常规有点小问题,心情就像此刻窗外的天气一样阴沉、烦闷。  杯子还没端到嘴边,就有个学生闯进门来向我告状说C同学把图书馆的门弄坏了(我们班在图书馆隔壁)。我一听火腾地窜了上来,这是C同学这星期弄坏的第三扇门了。第一次是把美术室的门锁里塞满了粉笔屑和铅笔
期刊
摘 要:诗配画是近年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集绘画的形象性与古诗文于一体,意味隽永,令人陶醉。诗配画对儿童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古诗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诗配画;优势;价值;方法  什么是美育?美育一般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
期刊
摘 要:互动,是教与学擦出火花,撞出精彩的前提条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重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以多维的互动,转变课堂教学思路,打造生成式的、共进式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教学共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教人者教己”的理念,即教师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还应当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多互动、同进步。据此,我们倡导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之中,
期刊
摘 要:特教生是一群有别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群体,在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时,我们要因材施教,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效。我们可以通过多元激趣,催长职业意识,分层实践,蕴育职业技能,赏识评价,润养职业技术。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策略;多元激趣;分层实践;赏识评价  为贯彻落实《海门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相关要求,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条件、有意愿的残疾学生能接受适宜的
期刊
摘 要:立足于“评价促发展”的教育理念,文章结合幼儿园美术多元评价的实践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现状、探讨问题的基础上,对幼儿美术作品多种评价的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希望能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借鉴。  关键词:幼教;中班;美术;评价  美术作品是创作者的心理映照,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不仅基于艺术角度,更要对创作者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尤其在中班幼儿的思维有所發展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借这一行为
期刊
摘 要:微探究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从微观视角入手,通过选择切入点小、提炼精当、质量品位高等“微小”“精微”“微妙”的微任务,以可控的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为特征,以期达成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效能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微探究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向导,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主动思考、感悟和体验,又是参与微探究活动的学习者,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探索研究等方式,开展个人、小组等学习
期刊
摘 要:英语新课标中提到,读和写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展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对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读写课“Letters and sounds”和“Let’s spell”的教学从教材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深析单元整体设计,渗透语音梯度螺旋;巧设口诀帮助记忆,辨析字母书写格式;多元模式辅助拼读,克服读写遗忘规律这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