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灵异”因素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表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莎士比亚剧作中大量出现鬼魂、神仙、精灵、预兆等灵异因素,这不仅是莎士比亚艺术表现的手段,也与他的思想观念及其发展密切相连。莎士比亚采用不同形态的灵异成份来表达他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判断,甚至还借助它们来表达他对基督教观念的反叛和回归。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灵异因素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灵异”是指各种非自然、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上、无法解释的类似“幽灵”一类的一种现象。根据西方的灵学研究,鬼魂现形、鬼魂附身属于理论灵学的范畴;天眼通(透视力、预知力)和天耳通则是应用灵学的分支。在莎士比亚剧作中频繁出现的各种灵异现象——女巫、预言、鬼魂、精灵等全面涵盖了理论灵学和应用灵学的研究对象。莎剧中的灵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些自然现象尤其是异常的自然现象即所谓预兆,剧中人物给了它们特殊的理解,使它们成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方向的预示,并且一一获得验证。二是女巫、术士、预言者或歌者,现实生活中虽有其人,但他們兴风作法或预知祸福的能力却是人类不具备的;三是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即神灵鬼怪和它们的作为。
  预言,作为人类群体的独特现象,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社会一样悠久。从中国的龟壳占卜、周易、八卦、太极图到希腊的巫术、巴比伦的肝脏占和星占等等,人类远古的先祖们总是希望借助自然中的神秘力量预知未来,由此产生了诸多的预言传说。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预言以其神秘、复杂构成了莎剧,尤其是成就最高的悲剧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麦克白》中三个女巫对麦克白命运的预言、《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裘力斯·凯撒》中的预言者对凯撒遇刺的预言、《雅典的泰门》中的诗人对泰门遭遇的预言、《李尔王》中弄人的预言、《科利奥兰纳斯》中的占卜者的告知等等,在这些悲剧中,预言以先验性的感知在以后的事实中得到映证。通过创设悲剧情境,“暗示人物的必然结局,指示着悲剧情节发展的方向,并暗含着这一发展的最终完成”,从而增加了情节曲折动人的效果,形成戏剧结构上的完整统一。莎士比亚之所以用神巫预言这一表现手法,除了悲剧表现的考虑之外,与其所处的时代和人文主义者本身对宗教的复杂态度及莎氏本人天主教的家庭出身乃至当时的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一般艺术文本在整体上都具有预言性质,它们在开端部分就将其整个作品的情感意味作了暗示,又在作品展开的每一环节都预示出下一步的发展趋向”。因此,作为一个广义的“预言”,莎士比亚的悲剧对现代文明的深刻预见意义,充分地体现在他对于生存与死亡、贫穷与富贵、互爱与仇恨、民主与暴政以及罪恶消灭与消灭罪恶等一系列命题的思索中,折射出莎士比亚对于古希腊时期就困惑着人们的斯芬克斯之谜的理解。
  “鬼魂”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灵异”因素的具体体现。莎剧中遭受冤屈的鬼魂大多是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正面人物,象征被邪恶所迫害的正义力量。莎剧中的鬼魂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真正来自阴间的鬼魂,幻觉鬼和梦中鬼。来自阴间的鬼魂昭示莎士比亚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控诉,幻觉鬼则是人内心激烈冲突的外化,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思考,梦中鬼则表达出莎士比亚对正义以及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
  在《哈姆雷特》中,作者在安排哈姆雷特和其父鬼魂见而之前,着力进行了铺垫,以设置紧张的悬念。首先,在第一幕第一场让夜守城池的将士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鬼魂场面,接着在第四场深夜凛冽的寒风中鬼魂兀然出现。哈姆雷特不顾众人劝阻,毅然紧随其后,于是便出现了那令人毛发悚然、而又震撼人心的人鬼对话的场面。哈姆雷特痛苦地质询:
  “为什么安葬你遗体的坟盖张开它沉重的大理石,把你重新吐放出来,你这已死的身体,这样全身甲胄,出现在月光之下,使黑夜变得这样阴森,使我们这些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由于不可思议的恐怖而心惊胆颤。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第五场,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被自己的兄弟哈姆雷特的叔父设计毒害而惨死的经过,并要哈姆雷特替自己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仇恨”。这种扣人心弦的场面,安排在如此庄严的时刻,发生在令人恐怖、寒风凛冽的寂静的黑夜之中,使我们产生许多神秘的联想。无论我们是信鬼还是不信鬼,此刻都会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灵魂的震撼。
  再如《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对女巫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女巫虽然具有预知祸福等超自然能力,但她们本质仍然是人。女巫是麦克白邪恶心灵的外化,三个幽灵则直截了当地告诫麦克白:
  “你要残忍、勇敢、坚决;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你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
  女巫形象是麦克白意识潜在的显示物,是人物隐秘心理外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女巫为代表的邪恶力量作为伏线贯穿全剧,在营造戏剧氛围的同时,使麦克白的多重心理得以充分展现。班柯的鬼魂暗示了麦克白几乎心理崩溃,终向毁灭的结局。在揭示主人公心理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超自然因素的运用,也为全剧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牢牢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莎剧中的神仙精灵场景没有鬼魂场景中那样阴森恐怖的气氛。相反,却充满了绚丽多姿的浪漫色彩。《仲夏夜之梦》中雅典附近的森林是仙王奥布朗主宰的世界,月光下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甘露,一方面,仙王和仙后象凡人那样争风吃醋,互相捉弄和嘲讽,叫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精灵迫克的魔水使少男少女们神魂颠倒在梦幻般的丛林中为爱悄而追逐、争吵、格斗,妙趣横生。最后,还是迫克的魔水使恋人们矛盾化解,误会消除,有情人终成眷属。
  同《仲夏夜之梦》中的丛林里的神仙精灵摆布人的命运相反,《暴风雨》中的荒岛上则是人控制着精灵。荒岛上的主人是原米兰公爵普洛斯波罗。精灵爱丽儿虽能呼风唤雨,但她却是普洛斯彼罗的奴仆,忠实地执行他的旨意。老公爵指使爱丽儿运用法术,兴起暴风雨,使他的仇敌们翻船落水,被囚于荒岛上的菩提树下。以便他报仇雪恨。爱丽儿还阻止篡位米兰公爵要谋杀那不勒斯国王的行动,避免了在岛上出现任何流血和残杀。不仅如此,爱丽儿还能召唤其它精灵们,一起为主人载歌载舞,在荒凉的海岛上播撒欢乐。由于爱丽儿的帮助和忠实服务,普洛斯彼罗得以教训并宽恕了自己的仇敌,夺回了公爵权位并荣归米兰。在这里,精灵爱丽儿的法术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前提与手段,在剧情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莎士比亚以她的美丽、善良、无边的法力反映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希望正义战胜邪恶的关好愿望。
  莎士比亚笔下的“灵异”因素在很多方面都遵循了传说中精灵的特性。并且,莎士比亚的许多创作都得益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在莎翁笔下的这些小精灵美丽优雅,从中分明可以辨认出“希腊神话中居住于山林水泽中的仙女和罗马神话中的半人半马的农牧之神,还有水的仙女和森林女神”。莎士比亚在处理这一创作因素时,综合了当时的民间信仰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精灵形象,经过艺术家的巧妙艺术处理,使其英国化、个性化、现代化。尽管名之曰“灵异”、“鬼魂”,但一点都不恐怖,反而就像人一样,他们有情感,有个性,显得亲切而又感人,是正义力量的化身,比现实生活的种种丑恶、卑劣、残酷的人们显得更富有人道精神。这也便寄予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
  在此,我们还可以充分感受到莎翁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丰富的想象与奇特的幻想无所不在。因为剧中这些鲜活灵动的精灵得益于诗人惊人的想象力。当然,这些精灵在剧中的存在,又为诗人开拓了可任其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广阔空间。他将精灵创造成为一种善良宽容的尤物,这对后世同题材文学具有重大影响,进而对以往一成不变的邪恶丑陋的魔鬼形象进行了有效的调节。
  莎士比亚剧中“灵异”成分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剧中的“灵异”世界实际上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而各种“灵异”因素的运用深化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题。并且,也许只有借助“灵异”力量的暗示作用,莎士比亚创作时才有足够的自由,直面世纪初动荡的英国社会以邓肯为代表的王权的衰落,以麦克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上升。通过这样一个剧本,读者可以感同身受地认识那时的英国社会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可被视作是文学反映并影响了当时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TCLC48,Gale Research Inc.,1993.
  [2] 《莎士比亚全集》(1—8精),译林出版社,2005年。
  [3] 洪增流:《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描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
  [4] 赵沣:《莎士比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5]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郭亚玲,女,1975—,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法、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是一部反映身受三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小说,此小说不仅表现了美国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过程,也浓缩了沃克的生命观和女权理论,并描绘出了一条黑人女性的抗争与成长之路。  关键词:《紫色》 黑人女性 抗争与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中指出:“妇女是人类的基础,不可替代
在我的感觉中,在我的想象里,整个二十世纪的小说发展史是由一股巨大的创新力所推动和造就,并在地理上呈现出不断地在大陆之间转移的面貌:从欧洲到北美,从北美到南 In my opi
本文从意识流的角度对《乞力马扎罗的雪》作了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剖析了海明威如何采用“清醒时的意识流”和“梦幻时的意识流”交错纵横来展现主人公哈里对过往的追忆,对爱
《约会》戏剧性地表现了传统观念上“强奸”一词的多层次含义。在这个当代美国郊区居民的寓言故事里,奥茨以有妇之夫莱丁格.约翰与安妮的约会为题材,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的精
将墙面当作画布,这在西方早已是常事,街上随处可见的涂鸦可能算是最POP的行为;而室内墙面,在上面绘画的有,真正将之与整体装饰融于一体的则不多。室内墙面的绘图作为整体装饰
#拥堵费每日20-50元#近日,在北京政协的雾霾治理协商会上,北京环保局和交通委等部门表示明确,已经初步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摘要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本文通过对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创作发展轨迹的描述,提出了对女性生存现状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思考,反映了对特权和等级的否定,消除了由于生理差异而导致的社会差异的心声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渴望,借此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英美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 乌托邦 女性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乌托邦”一
本文透过两位华美男性文学评论家凌津奇、尹晓煌的性别批评实践回顾30年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莲·肖瓦尔特对男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的质疑。试图考察新的性
悲剧中的矛盾冲突往往存在于两个人物之间(其中一方为主人公)或者存在于两个团体之间(主人公带领其中一方团体),并且,通常来说,必将导致主人公的失败或毁灭。本文浅析了《麦
在英国现代文明社会,男人是世界的救世主并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施展能力操作机器,操控妇女。而女人们只能在生活中面临生与死的挑战,她们不得不兼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