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与地学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首次提出灰色系统理论,引起国内外很大反响。短短数年,灰色系统理论已逐渐形成了一门横断面大、渗透力强的新兴研究领域,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城建、医学、交通、地质、气象、金融、生态、遗传、水文水利、教育管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灰色系统是指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的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灰”是普遍存在的,而内部信息一无所知的“黑箱”与信息全部已知的白色系统只不过是灰色系统的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福建沿海一带大地构造情况,在分析了漳州盆地局部地质构造特征、地温场显示特征、地下热水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深度地下热水的化学组分之后指出:漳州地热区主要热源来自老断裂的重新活动,地下热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阐明了地下热水的入渗途径,其循环深度1500—2000m。结合成因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地下热水提出了总体方向。
期刊
AUTOCAD具有很强的图形编辑和处理能力,它可以对一幅图任意放缩、分块、局部插入、删除。在对图形分块输出时,可以根据需要拼接成任意大小的图件,对于只具有小型绘图仪甚至打印机的用户,用AUTOCAD可绘制大图件。目前,绝大部分16位微机都配有AUTOCAD软件,主要用于电子、机械、建筑图的设计。由于许多曲线图,例如等值线图,计算量及数据量都比较大。而AUTOCAD的新版本虽然具有编程能力,但其编程
期刊
应用经过简易校正过的井温资料所构筑的漳州热田浅部平面剖面温度图,研究了热田地下温度分布规律,探讨了热田控温断裂,并结合地质、地震及物化探资料提出了漳州热田成因模式的初步设想。
期刊
本文依据漳州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从异常场源、异常特征方面论述了漳州盆地地热异常与重磁异常的关系,进而采用相关滤波方法,处理了该区的重力资料。分析了断裂构造,并对热源体的赋存部位作了初步探讨,阐明了轻便、经济的重磁勘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作用。
期刊
国内外矿床地质工作证实,中-大型菱铁矿矿床多为沉积-改造成因,湖北黄梅菱铁矿矿床可谓典型。其矿石常有青灰色菱铁矿(以下简称“灰矿”)和米黄色菱铁矿(以下简称“黄矿”)两种类型,后者系由前者转变而来,二者在矿物学特征上基本一致,只是灰矿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而黄矿有机质含量甚微,黄梅铁矿灰矿的有机碳含量高达2.62%(表1)。因此,两种菱铁矿的转变(改造作用)是一个“排碳”过程,而无其它成分的显著变化。
期刊
在实测地表大地热流、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及生热率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深部热流值(q_r)及地壳上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厚度(D),即分别为38.4mw/m~2和15.7km。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具有较高的深部热流值和较大的D值。笔者进一步阐明,较大的D值是攀西古裂谷地区地壳分异程度差在地热上的反映,而较高的q_r值表明本区来自地壳深处上地幔的热量比较大,这与攀西古裂谷地区的整个地
期刊
1988年2月14—21日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由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和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主持召开国际地球物理会议和展览会。 1988年2月21—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爱尔帕索(ELPaso)召开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西南分会会议。 1988年3月20—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召开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 1988年4月5—6日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诺曼第(Nor
期刊
为了获取较多的来源于地球深部热源的温度信息,在浅层土壤测温中,必须认真分析严重干扰地表浅层温度场分布的因素,力图通过正确的校正将其影响的幅度压低。文中分析了地表状况不同(不同土质、不同植被条件)对地表浅层温度场的影响,提出了几种校正方法并重点讨论了求热扩散系数的方法。
期刊
本文阐述了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地热田勘查方法——双极-双偶极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湖北省英山地热区取得的实验效果。
期刊
为了研究漳州地区深部构造和热源条件,在天宝、漳州、龙海一线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工作。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表明在漳州地区龙海—浮宫一带上地幔高导基底明显上隆,在壳内10—13km深处具有明显的高导层,地表覆盖层电阻率很低。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这一带地下存在着温度较高的热源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在地下水深循环和热对流良好的断裂交汇区,有可能形成水温较高的地热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