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父母的习惯如何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越容易,年龄越大越困难。因此,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养成了许多好习惯,不光他本人受益终身,他周围的亲人也能获益不浅;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不只他本人受害终身,他的亲人也会受到牵连。平常我们讲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这个人身上有许多坏习惯。
一、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是养成的。一旦某种思维、性格、语言、动作行为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若是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养成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过程,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呢?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然后,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来说: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时间习惯
1.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
家长应从孩子入学起就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科学的日程表,并对孩子严格训练。如规定孩子起床、就寝、吃饭、做功课、自由活动、做家务的时间等,使孩子养成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的习惯,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有节奏。
2.从每一件事做起
要训练孩子紧张而全神贯注的习惯。事实表明,常有中断或松散的学习,是孩子学习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紧张的学习则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速度的提高。应让孩子明白:认真做事,尽情玩耍,不可一心二用。为此,家长一要指导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二要使孩子的生活条理化。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有理的习惯,浪费的时间就少。
(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习惯的好坏。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从阅读、书写技能开始
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应注意配合学校正规的语言训练多和孩子聊天,问问他老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要求他在回答时吐字清楚,语意连贯,富有表情;也可以让孩子反复朗读一些儿歌、绕口令。在孩子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生字提出疑问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事情忙就不理睬,最好能放下手中的活儿帮他解决困难,这样就能提高他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帮孩子定一个阅读时间表,让孩子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在书写方面,要注意要求孩子写字笔画清晰,握笔姿势正确(身离桌边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从掌握学习方法着手
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的系统化和经常化,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
(1)课前要预习,把老师要讲的内容事先阅读—两遍;
(2)上课要注意听讲,一边看老师一边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线索思考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理解和回答问题;
(3)做作业前要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做作业既要力求准确无误,又要讲求完成速度;
(4)完成作业后要检查,并力求做到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
(5)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自己要有小结,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复习一遍,使之条理化,如果还有疑问,要通过独立思考或请教别人弄懂弄通。
这几个方面,开始孩子不可能做得很好、很全面,但只要家长耐心指导督促,孩子会逐步养成习惯,从而有利于孩子独立认真学习。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首先是按时。每天一到时间,孩子就自觉去完成作业。
第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时,有的家长坐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更有甚者,则帮助孩子写作业。这样做容易助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启迪孩子的思维。
第三,养成作业清楚整齐的习惯。家长要提出严格要求,写字一笔一画,字迹工整清楚,不许随手乱画,书写格式要合乎规范,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
第四,养成自查作业的习惯。许多孩子把完成作业当作任务,草草了事,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致使做错了的作业一错再错,还不以为然。
第五,要养成及时复习、按时预习的习惯。刚学过的知识,忘得最快最多,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要想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提高学习新课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让孩子按时预习。
(三)从力所能及开始养成劳动习惯
在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时,最好把爱劳动的思想寓于劳动习惯的培养中,让两者水乳交融在一起。
1.从鼓励兴趣入手,当大人的“小帮手”。孩子很小就有了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只是由于受到家长过多的干预、训斥才逐渐地被压抑、被驱除了,应该利用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干点活呢?只需要家长热心又耐心地教给他们有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他们去做,他们最终是能学会并做好的。这种家务劳动责任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掌握劳动方法,提高劳动质量。从劳动教育来看,都不能忽视其质量。教育孩子重视生活自理和劳动的质量,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质量意识。劳动质量的提高,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质量意识,而且增强了孩子的劳动信心和兴趣,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在交往中养成礼貌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并告诫“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胜于剑戈”。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下一代,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职责。怎样培养举止文明的孩子呢?父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五)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纪习惯
1.遵守校纪
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早退,上课时不说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作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由于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每天询问孩子听课和作业情况,督促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当孩子不理解或不愿遵守学校的某项纪律时,家长应及时发现,耐心教育,帮助纠正,必要时要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帮助教育孩子。
2.家有家规
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不错,学习努力,遵守纪律,经常受到表扬或奖励,可是回到家里就变样了,固执、自私、懒惰、没礼貌。这种“两面人格”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极有害的,它会使孩子逐渐变得虚伪而失去原有童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规定一些家庭纪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遵守家规的习惯。
3.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时,应用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影响孩子。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从家长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纪守法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看似简单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轻松,靠管、卡、压和打、骂都是不行的,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因势利导,反复训练,强化和发展好的行为特征,防止和克服已有的消极行为特征,使孩子形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才真正是一项幸福的事业。我们为什么在教育中常常痛苦不堪?那不是教育错了,而是我们错了。我们丢失了快乐,也就丢失了教育,剩下的只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折磨。教育的核心是人,而本质是诗。也许,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生。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生活幸福的保障。
一、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是养成的。一旦某种思维、性格、语言、动作行为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若是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养成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过程,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呢?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然后,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来说: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时间习惯
1.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
家长应从孩子入学起就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科学的日程表,并对孩子严格训练。如规定孩子起床、就寝、吃饭、做功课、自由活动、做家务的时间等,使孩子养成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的习惯,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有节奏。
2.从每一件事做起
要训练孩子紧张而全神贯注的习惯。事实表明,常有中断或松散的学习,是孩子学习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紧张的学习则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速度的提高。应让孩子明白:认真做事,尽情玩耍,不可一心二用。为此,家长一要指导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二要使孩子的生活条理化。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有理的习惯,浪费的时间就少。
(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习惯的好坏。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从阅读、书写技能开始
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应注意配合学校正规的语言训练多和孩子聊天,问问他老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要求他在回答时吐字清楚,语意连贯,富有表情;也可以让孩子反复朗读一些儿歌、绕口令。在孩子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生字提出疑问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事情忙就不理睬,最好能放下手中的活儿帮他解决困难,这样就能提高他的阅读兴趣。家长可以帮孩子定一个阅读时间表,让孩子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在书写方面,要注意要求孩子写字笔画清晰,握笔姿势正确(身离桌边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从掌握学习方法着手
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的系统化和经常化,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
(1)课前要预习,把老师要讲的内容事先阅读—两遍;
(2)上课要注意听讲,一边看老师一边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线索思考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理解和回答问题;
(3)做作业前要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几遍,做作业既要力求准确无误,又要讲求完成速度;
(4)完成作业后要检查,并力求做到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
(5)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自己要有小结,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复习一遍,使之条理化,如果还有疑问,要通过独立思考或请教别人弄懂弄通。
这几个方面,开始孩子不可能做得很好、很全面,但只要家长耐心指导督促,孩子会逐步养成习惯,从而有利于孩子独立认真学习。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首先是按时。每天一到时间,孩子就自觉去完成作业。
第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时,有的家长坐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更有甚者,则帮助孩子写作业。这样做容易助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启迪孩子的思维。
第三,养成作业清楚整齐的习惯。家长要提出严格要求,写字一笔一画,字迹工整清楚,不许随手乱画,书写格式要合乎规范,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
第四,养成自查作业的习惯。许多孩子把完成作业当作任务,草草了事,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致使做错了的作业一错再错,还不以为然。
第五,要养成及时复习、按时预习的习惯。刚学过的知识,忘得最快最多,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要想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提高学习新课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让孩子按时预习。
(三)从力所能及开始养成劳动习惯
在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时,最好把爱劳动的思想寓于劳动习惯的培养中,让两者水乳交融在一起。
1.从鼓励兴趣入手,当大人的“小帮手”。孩子很小就有了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只是由于受到家长过多的干预、训斥才逐渐地被压抑、被驱除了,应该利用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干点活呢?只需要家长热心又耐心地教给他们有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他们去做,他们最终是能学会并做好的。这种家务劳动责任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掌握劳动方法,提高劳动质量。从劳动教育来看,都不能忽视其质量。教育孩子重视生活自理和劳动的质量,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质量意识。劳动质量的提高,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质量意识,而且增强了孩子的劳动信心和兴趣,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在交往中养成礼貌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并告诫“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胜于剑戈”。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下一代,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职责。怎样培养举止文明的孩子呢?父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五)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纪习惯
1.遵守校纪
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早退,上课时不说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作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活动。由于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每天询问孩子听课和作业情况,督促他们遵守课堂纪律,当孩子不理解或不愿遵守学校的某项纪律时,家长应及时发现,耐心教育,帮助纠正,必要时要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帮助教育孩子。
2.家有家规
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不错,学习努力,遵守纪律,经常受到表扬或奖励,可是回到家里就变样了,固执、自私、懒惰、没礼貌。这种“两面人格”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极有害的,它会使孩子逐渐变得虚伪而失去原有童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规定一些家庭纪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遵守家规的习惯。
3.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时,应用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影响孩子。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仅从家长的言论中受到教育,而且还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遵纪守法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看似简单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轻松,靠管、卡、压和打、骂都是不行的,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因势利导,反复训练,强化和发展好的行为特征,防止和克服已有的消极行为特征,使孩子形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才真正是一项幸福的事业。我们为什么在教育中常常痛苦不堪?那不是教育错了,而是我们错了。我们丢失了快乐,也就丢失了教育,剩下的只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折磨。教育的核心是人,而本质是诗。也许,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生。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生活幸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