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气象因素对脑出血死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分析气象因素与脑出血死亡率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BP神经网络的特性,利用MATLAB 7.0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2007-2009年哈尔滨市气象数据建立脑出血死亡率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脑出血死亡率与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脑出血死亡率的非线性相关系数(RNL)为0.7854,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 MAPE)为0.21,均方误差(MSE)为0 22,平均绝对识差(MAE)为0.19,预测准确度(P)为81.31%,平均误差率为0.19.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脑出血死亡率的RNL为0 7967,MAPE 为0.19,MSE为0.21,MAE为0.18,P为82.53%,平均误差率为0.17.结论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2010年哈尔滨市脑出血死亡率进行预报,通过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报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报准确度。

其他文献
探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在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应用.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Ⅱ进行研究.用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对国别、机构、术语、被引文献、被引期刊等节点的分析,可明确开展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参照对象,识别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快速确定该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掌握该领域的支持性期刊种类等.可视化技术分析工具及方法在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适用性,也有其局限性,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手足 (口)重症病例肠道病毒(EV)检出情况及EV71病原学特征.方法 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采用RD细胞对检测阳性的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对EV71分离株的VP1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重症病例442例荧光定量RT-PCR检测阳性253例,阳性检出率为57.24%,其中EV71为54.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称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是近几年国际医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1992年,在Science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1996年在Lancet上,第一次出现了“转化医学”这个名词[2];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Zerhouni在Scienc
目的 明确1例人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高危从业人员症状监测、实验室检测和溯源调查等方法,判断感染来源.结果 2012年5月17-19日该患儿随母在广州A市场购买活鸭,现场经历屠宰过程.23、24日发病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26日抵香港后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23名密切接触者和34名市场禽类销售屠宰从业人员未出现流感样症状.患儿
目的 探讨中国东、中部广东、湖南、江苏、上海四省市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2月,采用结核病发病监测户卡对四省市若干乡镇/街道的常住人口,共进行3次以全人群为基础的入户调查.调查中的47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从源人群中按地区、年龄、性别进行频数匹配,随机抽取1896位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
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其相关的健康效应终点包括从出现亚临床症状、发病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分为急性和慢性作用两种.观察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效应多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和固定群组追踪研究,慢性健康效应则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1].队列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最为理想的方法.由于队列研究具有暴露与健康效应时序关系明确、能在个体水平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生蔬菜水果摄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杭州市3个城区初中生中开展横断面自填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每周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摄入量及相关社会人KI学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每周吃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的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3724名初中生每周每Et食蔬菜水果为54.7%,每周进食蔬菜〉/21份和水果≥14份(相当于每日食蔬菜/〉3份和水果/〉2份)为23.6
期刊
结核病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的蔓延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死灰复燃趋势,成为全球健康紧急事件[1].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估算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50万,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00万[2],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居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3].影响结核病的发病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非常复杂,本文从菌株、宿主、环境三方面综述结核病发病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选择江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8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和稳定期COPD患者46例,对照组为38名健康志愿者.住院患者于入院第2天、急诊患者于就诊当日采静脉血2 ml,并于入院15d时采取第2份静脉血,分离血清冷冻保存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测定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