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广西要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就要立足生态优势,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切实走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这是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广西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800万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7个县(区)、779个乡镇(林场);石漠化土地面积233.33多万hm2,集中分布在珠江上中游的红水河、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广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石漠化地区面临着生态恶化与贫困交织的发展难题,是全区生态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石漠化原因,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将扶贫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的扶贫方式,是实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可持续脱贫的客观要求。如何巩固扶贫成果、杜绝返贫现象,是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重点关注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可持续脱贫战略因此应运而生。实施生态扶贫,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减轻贫困地区的环境负荷,打破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通过增加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供给,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脱贫。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扶贫实践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广西也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始扶贫实践的探索,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发展生态经济,将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态环境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取得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要在总结借鉴这一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现保护生态和扶贫开发双赢。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应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方向,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
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扶贫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巩固环境脆弱地区的扶贫效益。一要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管理,限制贫困地区人口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限制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导人们的亲生态行为,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排放。二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生态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村屯绿化,增加森林植被,进一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生产模式。这几年,广西各地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取得的成效,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完全可以实现共赢。一要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利用林下具有的空气新鲜、遮阴避阳、气温均衡、场所空旷自由和可采食的青草、树叶、果籽、昆虫等丰富的优势,养殖优质畜禽。同时畜禽入林既捕食害虫,又制造有机肥,反哺林木生长,能解决广西农村人畜混居问题,整洁美化村容村貌。二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相当于全区耕地总面积1.5倍,目前林下养殖仅占一部分,发展林下种植有很大空间,前景可期。广西的石山地区历来有“中草药仓库”的美称,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铁皮石斛、灵芝等名贵中草药,其收入相当可观,是一种有高效扶贫效应的生态经济,可进一步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扶持环保型产业和龙头企业。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原理设计的一种生态经济形式,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要任务是培育符合地方优势的生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关于生态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结合广西实际出台一系列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在立项环节、建设和生产环节和消费流通环节等方面给予支持,使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迅速形成气候。选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产业和区域作为示范点,选取一批带动作用强、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型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要求通过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一要突出特色,选准产业。因地制宜,选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本地环境承载能力的特色产业。比如,广西有林木生长速度快、林产品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的优越自然条件,在石漠化地区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产品深加工业。二要加强联合,壮大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追求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由于规模太小而收益不高,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不多、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联合,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者是“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加快产业聚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要创新机制,示范带动。可考虑建立试验区、各类特色示范园,先行先试,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扶助和倾斜,发挥其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扶贫工作责任制,完善干部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为实施产业扶贫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摘自《广西日报》,2014-07-10,赵堂高/文)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这是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广西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800万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7个县(区)、779个乡镇(林场);石漠化土地面积233.33多万hm2,集中分布在珠江上中游的红水河、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广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石漠化地区面临着生态恶化与贫困交织的发展难题,是全区生态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石漠化原因,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将扶贫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的扶贫方式,是实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可持续脱贫的客观要求。如何巩固扶贫成果、杜绝返贫现象,是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重点关注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可持续脱贫战略因此应运而生。实施生态扶贫,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减轻贫困地区的环境负荷,打破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通过增加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供给,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脱贫。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扶贫实践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广西也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始扶贫实践的探索,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发展生态经济,将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态环境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取得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要在总结借鉴这一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现保护生态和扶贫开发双赢。
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应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方向,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
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扶贫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才能巩固环境脆弱地区的扶贫效益。一要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管理,限制贫困地区人口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限制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导人们的亲生态行为,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排放。二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生态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以封育保护为主的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村屯绿化,增加森林植被,进一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生产模式。这几年,广西各地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取得的成效,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完全可以实现共赢。一要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利用林下具有的空气新鲜、遮阴避阳、气温均衡、场所空旷自由和可采食的青草、树叶、果籽、昆虫等丰富的优势,养殖优质畜禽。同时畜禽入林既捕食害虫,又制造有机肥,反哺林木生长,能解决广西农村人畜混居问题,整洁美化村容村貌。二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相当于全区耕地总面积1.5倍,目前林下养殖仅占一部分,发展林下种植有很大空间,前景可期。广西的石山地区历来有“中草药仓库”的美称,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铁皮石斛、灵芝等名贵中草药,其收入相当可观,是一种有高效扶贫效应的生态经济,可进一步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扶持环保型产业和龙头企业。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原理设计的一种生态经济形式,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要任务是培育符合地方优势的生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关于生态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结合广西实际出台一系列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在立项环节、建设和生产环节和消费流通环节等方面给予支持,使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迅速形成气候。选定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产业和区域作为示范点,选取一批带动作用强、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型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要求通过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一要突出特色,选准产业。因地制宜,选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本地环境承载能力的特色产业。比如,广西有林木生长速度快、林产品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的优越自然条件,在石漠化地区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产品深加工业。二要加强联合,壮大规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追求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由于规模太小而收益不高,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不多、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联合,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者是“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加快产业聚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要创新机制,示范带动。可考虑建立试验区、各类特色示范园,先行先试,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扶助和倾斜,发挥其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扶贫工作责任制,完善干部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为实施产业扶贫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摘自《广西日报》,2014-07-10,赵堂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