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之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氏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商君书·画策》
  
  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期又延续了几千年后,生产工具被制作得更加锐利适用,分类也越来越细致,在此基础上,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畜牧业逐渐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男子的劳动开始由捕鱼狩猎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
  “这些财富,一旦转归各个家庭私有并且迅速增加起来,就给了以对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有力的打击。”另外,男子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子女开始从父而居,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迈进,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母权制随之解体。
  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已被陆续发掘出土,比较著名的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晚期,长江流域有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等。
  龙山文化因1928年被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因龙山文化中有精美的黑陶,故又被称为“黑陶文化”。该文化遗址因遍布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等地,又被划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
  山东龙山文化又称典型龙山文化,它上承大汶口文化,下接岳石文化,年代为距今4000—4500年,主要分布于山东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山东龙山文化以生产黑陶著称,陶器生产普遍采用轮制,器壁薄而均匀,造型规整。器表多被磨光,常见纹饰有划纹、弦纹、竹纹等。山东龙山文化的社会经济是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及原始手工业,农业生产工具有刀、镰、铲等,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饲养的家畜有猪、狗、羊、牛等。辅助性的渔猎经济仍占很大比重,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鹿。原始手工业主要是制陶和制玉,玉器有阴刻兽面纹玉锛、扁平穿孔玉铲、三牙壁鸟形饰等,表明当时的制玉工业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金属冶炼是一项新兴的手工业,尚不甚发达,山东栖霞、杨家圈和三里河遗址仅有残破的铜锥和少量炼铜原料出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多分布在河岸高地上,住房有方形或圆形半地穴式、圆形地面式和夯土台基地面式三种,墓葬方向均一致,被葬死者发现有枕骨变形和被拔除门齿的现象,这都是从大汶口文化中继承来的风俗。
  庙底沟二期文化因1956年发掘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关陕等地,年代为距今4800—4900年,属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生产工具多使用规整而锋锐的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基本断绝;与之相对应的家畜也增加了不少,如山羊、牛、鸡等,猪也不再是贵重家畜;渔猎经济仍旧盛行,狩猎对象是虎、狐、鹿、麇等;黄颡鱼和厚壳蚌是人类捕捞的主要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用的陶器也多与仰韶文化不同,以夹砂灰陶为主,陶胎变厚,器面多饰蓝纹,与仰韶文化多线纹互有区别。炊器中增加了袋足类的陶(古代盛酒等的器具,圆口,三足),改变了仰韶文化仅有实足类陶鼎的状况。特别是高腔圆筒形灶,下有火门,上有4个出烟圆孔,说明炊煮方法也有了改进。墓葬多为头南脚北的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和屈肢两种,很少有随葬品。
  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东、豫西、豫北一带,年代距今约4000—4600年,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它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孕育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这时,人类的生产活动仍以农业为主,家畜中可能又增加了马和猫。陶器只有黑、褐两种,基本不见红陶,陶窑旁边钻有水井,说明人类已学会了凿井技术。占卜术也是当时流行的习俗,人们用猪、羊、牛、鹿的肩胛骨作卜骨,通过烧灼后辨别兆文以解释吉凶。
  陕西龙山文化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客省庄,主要分布于渭河、泾河流域,距今为4000—4300年。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是用内模制造陶器袋足。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所处时期距今约3900—4500年,因其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而得名。陶寺先民过着长期的定居生活,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出土的生产用具多为复合型器具,饲养的家畜种类繁多,以养猪业最兴。制石、制骨、制陶等手工业纷纷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还产生了木工、玉石镶嵌和冶铜等新的手工门类。1983年,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红铜制成的小型铃器,这件铜器的出土,刷新了中国冶金历史记载的记录。
  良渚文化是对我国长江流域一系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称谓。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先在浙江余杭的良渚镇发现了以磨光石器和黑陶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引起世人瞩目。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以“良渚文化”命名之。良渚文化距今在4000—5200年间。它的前身是崧泽文化,其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杭州西北部的良渚、瓶窑、安溪一带为中心区域,北抵舟山群岛。西到宁镇山脉,南至杭州湾,北跨长江至苏北地区。
  良渚文化由于地处江南水乡,人们便因地制宜地培育出了适合沼泽地带生长的农作物——水稻。水稻不但可食用,还能用来酿酒,盛酒的酒器是造型各异的黑陶。除了陶器,良渚文化的竹编、木作也具上乘水准,竹器有篮、席、簸箕、门扉等,木器有木木午、木盆、独木舟等。人们在制陶、制木的同时也在制玉,良渚玉器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礼器或宗教用品,另一类是装饰用品。1986年,在反山发掘的一处墓葬中曾出土玉器3200余件,品种多样,制作精美,有学者曾称誉这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丰富的考古资料表明,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急速的,各地区文化发展的速度不平衡,各文化遗存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发展水平最高、速度最快、阶级分化也最为明显,这些不但为孕育社会变革提供了诱因,也为原始社会的解体开辟了道路。
  附文
  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是通过新的婚姻和家族形式而实现的。恩格斯指出:“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从此,妇女成为父权制家族中料理家事的不自由的劳动力。
  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是一个十分复杂、时间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母权制的不少残余在长时间内仍然保存着。
  父系氏族公社仍保留着氏族社会的民主性质,它由若干个家长制大家族组成。家长制大家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社会经济细胞,它往往包括三四代的男系亲属,人家集体耕种属于氏族的土地,在大家族内共同消费。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大户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对其用水的全过程分析进行了节水方案总体设计,并针对宿舍用水情况进一步设计节水水箱进行simulink动态模
一、论坛创新及亮点籲品牌性:行业知名专业媒体携手十多家国内知名行业协(学)会联合举办,力争打造中国胶粘剂学术界与产业界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强大凝聚力的学术盛会和品牌活动
设计说明:城市小型应急消防救援车以圆滑饱满的曲面为主,整体造型简洁明快。通过对现有城市救援车的固定工具箱体进行可置换的模块设计,针对城市不同的救援任务置换相对应的
1月22日,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国家“九五”计划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职业指导》经验交流会。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市教委、市教科所有关部门负责人,重庆中华职教社,各实验区以
延安时期我党在革命中形成了延安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干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史为鉴,新形势下我党干部教育仍需要从延安精神中吸取营养,结合时代的要求在具
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组对我省部分申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的部分技校进行了抽查评估。评估组全面检查了这些学校的工作,充分肯定了被评估学校办学中
In this paper, a plug-in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PHEV)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s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re taken as the
“远处的阳光里寄居着我最深切的祈望。我可能够不到它们,但我可以抬头仰望,凝视它们的美丽,相信它们,并跟随它们。”当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编注:美国著名女作家,《小妇人》
介绍了几种复合数字标准中关于包标准的描述,并指出其在应用领域、目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cription of packet standards
摘 要:宽严相济,是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本文主要对宽严相济作了基本的解读,并以此政策分析组织卖淫罪和相关联罪名的刑罚轻重问题。笔者认为组织卖淫罪和相关联犯罪是成熟男女之间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案件中无被害人,与赌博犯罪和毒品犯罪相比引发的关联性犯罪少,是应该作为轻罪以轻刑处罚。  关键词:宽严相济;卖淫犯罪;轻罪轻罚  1999年初,杭州芭堤雅桑拿中心一名叫汪红英的普通领班仅仅因为受公司经理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