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中奋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中体现的深沉的母爱。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和质疑法研讨法。
  2.互動讨论法和交流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重点)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作者在秋天怀念谁?母亲。
  (2)师:为什么要怀念母亲?肯定是母亲为儿子做了些什么,令儿子非常感动。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什么事?请简要介绍本文的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在忍着病痛默默地,坚定地,乐观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
  四、局部探究
  1.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请同学们把有关语句找出来读读。
  2.点生读,适当评价。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小组讨论,指定一名同学为组长,并作好小组讨论的记录。投影显示讨论题(略):
  4.点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母亲要“躲”“听”?这两个动词说明母亲怎样的心理?)
  “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是担心儿子想不开。动作描写。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为什么要“扑”“抓”“忍”?“好好儿活”应怎样活? )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师:母亲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儿活着,母亲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让人深深感动。动作、语言描写。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说明母亲身体怎样?母亲“央求”什么?说明母亲有怎样的心理?)
  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④“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句话中,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我明白母亲的用意没有?
  盛开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泼泼洒洒、烂漫。菊花这种生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母亲带我看花,是希望儿子像盛开的菊花一样乐观,积极,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仍然能坚强地活着,做个生活的巨人。
  最后三句可以看出来。
  5.小结:文中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赞美伟大的母爱。正是在这样一位伟大母亲的影响下,“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变化,由“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到 “要好好儿活”(再生)。史铁生后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成了当代著名的作家,这一切与他的母亲分不开。
  五、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六、拓展迁移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哪位亲人、朋友、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但现在又不在你身边,你却十分想念他(她),你怎样表达这种思念之情呢?可以用笔,把那个人令你感动的地方写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以此表达你的思念之情。随后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在美好的境界中感受母爱。
  七、课后作业
  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其他文献
德育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完整人格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是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精神教育!说到底是人性的教育!常说教书先育人,就是德育教育,可以说德育教育要比知识教育难得多,难在于德育教育是人的自我改造,是让认识正确的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性本身有自私和贪婪以及环境的各种诱惑,容易让人改变,知识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人,而自我改造是比较难。  现实中如果忽视了德育教育而过度的重视知识教育,使学生的价值观偏
期刊
夜凉如水,幽幽夜空闪着点点星光,面前的桌子上,那几本书还在静静的躺着。像个等待千年的宝盒,只为有缘人开启。望着这些没有生命,却充满内涵的铅字,它们就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时而游走在眼前,时而跃入脑海中,指引着我不断的超越昨天的自己。  参加工作之前,我眼中教师职业就是一片壮阔的海洋,生动,美丽,精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令人心胸开朗,热血奔放。参加工作之后,本以为凭着一腔热情、无所畏惧,再加上年轻的资
期刊
一、课外延伸的必要性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时下的有些品德与生活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
期刊
一、前言  自闭症患者的诊断工作,各国大都参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DSM)与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手册》(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ICD)诊断标准。2013年5月18日美国精神医
期刊
学习目标:  1.初读全文,正确掌握本课 “花港、赏心悦目、泉白如玉、清澈、一壶茶、鱼缸、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在读中感悟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体会青年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點:  体会文中“鱼游到了纸上”这个句子的含义及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上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说我们
期刊
对于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质量”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追寻和构建心中的理想课堂;探究着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成了每一位老师不断地追求。在新课改下,课堂已经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想营造一个理想课堂,让我的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至因学习而苦恼,是我不断追求的。  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
期刊
年轻的时光,是人生历程中最美好的季节,是事业起步的黄金年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华而不实是年轻不难承受之重,只有让书香与年轻相伴,让书香点缀最美好的季节,让书香铺满黄金年龄,让书香将年轻的人生、年轻的事业、年轻的生活充实起来。  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告别了校园,意味着告别了阅读,理由是一路走来,早已被各种各样的书本、被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得太累,读书岁月成为了铭刻在内心深处的痛。然而
期刊
一、中华传统文化文明之认知必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前,大河文明悄然崛起,百家争鸣蓬勃发展,汇集成中华文明独有的魅力。传统文化几千年屹立不倒,多方面的变动让中华文化以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观念行为等得以延续,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按刘歆的分法共有十家: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其中儒墨道法对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大家融合了爱国,爱民
期刊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目前,学生对手机、电脑特感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薄。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基础,事实表明教师对学生了解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友好相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都相继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六七十年代都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更谈不上学校还有什么音乐器材之类的东西了,那时候的音乐课是随便指定一个教师上都行,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想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音乐课做的基本上是无效性活动,基本上没有音乐课的效果,当然也没有人过问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进步,音乐教学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推行实施以后,我国教育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