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痕雨点斓斑里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秋末时节,来到淮阴。访黄河故道,看御河码头,走运河两岸,望淮河奔流。还到了漂母坟前,枚乘故里,与淮阴侯有关的一些所谓文物设施,古老而年轻的淮阴,处处是水的环绕,到处有古的痕迹,即使是短暂停留的居住地门前的大道,也唤作水渡口大街。淮阴说淮,说水,说古来人物,实在是最为相宜的地方了。意绪纷纷,人物多多,我想到了若干与运河有关的人物与文本,诸如韩信、林则徐、李鸿章,还有周恩来。
  提到运河,我们会想到许多人的名字,诸如枚乘枚皋父子,杨广与皮日休,柳永与秦观,还有刘绍棠这个久违的名字,因为他对运河的书写,也难以绕过。我们更会想到明清时期的诸多经典名著,也会想到张岱的《夜航船》,他往来于吴越,甚至去齐鲁看他的父亲,多在运河之上目送归鸿,感伤怀时。实际上,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无不与运河、江河有关。在农业社会,文学的书写,怎会离得了河流,更何况还是深深刻上人工痕迹的运河?但在此时此地,我还是最想提到韩信这个梦幻般的人物。与韩信有关的最为本源的历史信息,来自司马迁的《史记》。韩信被诛杀、夷灭三族之后,与他有关的记述,还能不一同消灭?人的记忆都是被修正的,即使这样一位勋业昭著煊赫一时的人物,因为政治上出了问题,似乎一切都无从谈起了。司马迁这位卓绝的历史大家,一定是不满足于事关韩信的只言片语、欲盖弥彰,他跋涉奔波,来到淮阴,寻访查找,历尽辛苦,这才为我们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诸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的励志故事,更有南昌亭长妻子的势利嘴脸,但韩信是一流民无产者?还是没落王孙韩国贵族后裔?他为何能忍流氓无赖的欺侮羞辱?却不能容忍南昌亭长之妻的势利嘴脸?他的衣锦还乡是坊间传闻还是实有其事?韩信用兵如神自不待言,他用兵多与水有关,莫非也是受淮水的影响?韩信打败项羽,司马迁说得周详,而班固在《汉书》中,为何对韩信在垓下之战中的作为却删减从略呢?
  淮阴说水,多说运河,但水量之丰沛,除了北来南往的黄河、长江,不能不提自西而来的淮河。刘安的《淮南子》中提到了當时中国的六水,除了赤水、黑水、辽水外,就是河水、江水与淮水了。淮水奔流,苍茫宏阔。如今的地名,多有淮字,如淮阳、淮南、淮北、淮安,而以淮命名一支军队,称之为淮军,这也是很奇特的历史现象。湘军是因为湖南三湘,是因为曾国藩兄弟,而淮上健儿成为淮军,则是因为一度骂名不休臭名昭著的李鸿章。李鸿章成立淮军,完全是在老师曾国藩的全力支持之下,而李鸿章当年投身湘军之前,也的确在安徽的淮水两岸摸爬滚打多年,虽然败绩累累。李鸿章仓促成军,本来是沿苏北迂回去上海开拓新局,最终孤注一掷,冒险乘船,在太平军眼皮底下沿江而下,全师到达上海。自此以后,淮军后来居上,居然超过湘军,成为国家劲旅。但正如淮水入海总是不大顺畅一样,淮军一支成为北洋水师,最终是全军覆灭,成为国家的奇耻大辱。120年前的戊戌变法,从根子上说,就是源于此前甲午年中日战争的全盘皆输。说到李鸿章,还要说到他的前辈,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则徐是福建人,因为鸦片战争而载入史册,殊不知,他对运河也有过很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写了一本专著,大意是,如此费神耗力维护运河,如此令人头疼千方百计管理运河,无非是为了南粮北运服务京师而已。为何不变换一下思路,在京畿重地诸如河北幽燕,兴修水利,种植水稻,提高产量,供给北京。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运河危害江南,也平衡了南北差距。林则徐此番设想,也许过于理想化,但他提出的这一思路,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2
  有人说,中国社会是治水的社会,治水是天大的事情,因为治水才有了国家。大禹治水,自不待言;漂母一念之慈,也是发生在运河水边。天下纷乱,往往与水灾人祸相纠缠。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李颉人的《大波》,还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马克·吐温的《在密西西比河上》,都是文学史中的名篇。我想重提一下夏坚勇的《大运河传》。夏坚勇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文献与文学的关系。他的《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从南宋写到北宋,把历史笔记中的人物盘活后与当下对照。这一文本的成功呈现,实际上来源于他多年前的《大运河传》。如果说,《湮没的辉煌》给他带来了文坛名声,而《大运河传》的出现,这让他与某些沐猴而冠的戏子式文人截然分野。这种分野来自他既有脚下功夫的行走,田野考察的感悟,置身天地之间河水苍茫、云蒸霞蔚的身心体验,更有他钻进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寻寻觅觅披沙淘金与古人神会对话的历史厚重光风霁月。由此,当我们梳理运河与运河文学时,除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新闻报道式的之外,除了为了营造氛围而罔顾事实贻笑大方云烟过眼之外,可否就一些文本做一些更深入、多元、开放式的解读与沉浸呢?我在这里介绍三本与运河有关的明代的经典,与各位读者分享共勉。
  一是刘天和的《问水集》。刘天和是湖广麻城人。他是明代名臣、学者,正德三年(1508年)的进士。黄河南徙,朝廷命刘天和总理河道,遂疏浚汴河及山东七十二泉。刘天和平时还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多加引用。他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刘天和经历丰富,经过多岗位锻炼,做过纪检干部、地方官,还打过仗,但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治水经历,并留下了文本,否则怎会被后人提及呢?
  二是万恭的《治水筌蹄》,是16世纪治理黄河、运河的水利名著。万恭是江西南昌人,隆庆六年至万历元年(1572-1573年)任过总理河道,主持黄河、运河的治理工程。“筌蹄”出典于《庄子·外物》,原指渔猎工具。治水筌蹄意思即为治水工具书。该书由148条短文结集而成,主要内容有搜集治黄方略和方法,总结筑堤束水冲沙深河的经验,后经潘季驯等继承发展成为束水攻沙的理论和措施。他首次提出汛前在河滩筑矮堤,汛期用来滞洪拦沙,落淤滩地,稳定主槽;他强调掌握汛情的必要性,建立了上起潼关、下至宿迁的飞马报汛制度,具体描述黄河暴涨暴落特性;他对京杭运河,特别在山东境内,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因时因地制宜的航运管理与水量调节的操作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流量微弱和运输量庞大而时限迫切等具体困难。
  三是潘季驯的《河防—览》,也是古代著名河工专著之一。全书共14卷,约28万字,记录了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河防一览》既较全面继承了前人治河的主要成果,又系统地总结了潘季驯长期治河的实践经验,在其问世后的300多年,对治河方针和河工实践一直起着指导性作用。
  3
  行走在淮阴的水边,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这里有淮水的东西纵横,有运河的贯通南北,有黄河故道的夕阳晚照。我们驻足此地,谈说韩信,提及林则徐,涉及李鸿章。当年,有人为了淮河的统一治理,还曾有过设置江淮省的建议呢。在淮水边,我们当然会想到开国总理周恩来,他从淮水与大运河边,背井离乡,远赴关外,再到津门,尔后是出国留学,成为革命家。他是大国总理,也是一代元戎。他的风度翩翩,他的神采奕奕,他的大无大有,他的丰富经历,他为落实七十年前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重要指示,殚精竭虑,狠抓落实。如今,淮水安澜,大河无声,而遗泽不远,都值得反复回味,缅怀再三。斯人虽去,影响绵绵。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目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淮道水,谈古论今,话题悠长,遐思难收。在斜晖脉脉静水悠悠的里运河边,还提到了刘天和、万恭、潘季驯这些似乎被历史的尘埃遮蔽的人物,更想提及已经去世但也会永恒的汪曾祺,他有真情而不乱抒情,他的文学文本似乎无主题,却经受住了时间的经验,步入了经典殿堂。有评论家曾对汪曾祺有过精彩评论,这位评论家叫胡河清,我摘引他在《灵地的缅想》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
  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坐落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具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听潺潺远去的江声,遐想人生的神秘。
  雷雨:原名王振羽,资深出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多部:《漫卷诗书》《书卷故人》《折角的页码》《龚自珍传》《江南彩衣堂》《吴梅村别传》《诗人帝王》《瓶庐遗恨》《龙飞光武》《布鲁克林的星光》《用伤口飞翔》等;曾主编《中国文化家族丛书》《读书台文丛》《新鸡鸣丛书》《六朝松文库》等。《瓶庐遗恨》获南京紫金山文学大奖。
  编辑 木木
其他文献
咦?我刚一低下头,就发现裤子上多了一个洞。洞呈不规则状,周围都是纤维,根根炸开的样子,清风拂过,纤维张牙舞爪,透露出一种嚣张的气势,好像以前的杀马特造型。下午还是要上课的,我可不能就这样去啊。我打开衣柜,想找条裤子换一下时,才想起妈妈昨天把我的衣服都洗了。对了,妈妈以前带着我缝过玩具熊,我来试试能不能縫补这个洞。  说干就干,我在妈妈的床头柜里翻出了针线盒,取出一根针,细细研究了起来。这针远看像一
期刊
1  礼拜天中午,艾松跑到外婆家,把玩具往沙发上一抛,就急忙跑到厨房,“外婆,今天中午有什么好吃的呀?”  “没有,你外公躺在床上生闷气,没去买菜。我早上出门有事刚回来,看时间不早也没来得及去菜市场。”外婆嘟着嘴,不开心地说道。  “外婆,外公为什么生气呀?”艾松一脸疑惑。  “哎,银行卡上的钱被人盗走了。”外婆叹了口气。  “天呐!多少钱?”艾松大吃一惊。  “三万啦!”  “这么多呢!那你怎么
期刊
每当我走进卫生间,总会时不时看到天花板上那一块与众不同的板子,它凹凸不平,还有一个大大的缺口,总会让我想到那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几年前的暑假,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里面有个大叔手拿着一个水火箭,过了一会儿,水火箭竟然一飞冲天了,真是太神奇了。我决定跟着这位大叔的制作教程做一个水火箭。  我找来一个空矿泉水瓶,用3M胶把三支水笔固定在瓶底上,作为火箭的造型;接着,往瓶里灌了半瓶醋;最后,用面纸
期刊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我离开故乡已三年。  家在长江之南,身处秦岭以北。今年的黄河两岸,柳絮纷飞的时节来得有些早,也许是春天按捺不住寂寞,早早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头。春风吹过,万物新绿,而我在这干燥又热情的北方城市求学,不觉又一年。阻挡我回乡的不只是这八百里秦川,不只是九曲回环的湍急黄河,还有尚未学成的一点不甘。  前几日细雨纷纷,直到周末才放晴,微风拂起,我想应该足以托起一
期刊
星期一的早上,外面哗啦啦地下着大雨,又得爸爸送我上学了,我们开车到了学校附近,好多车辆堵住了去路,我们只能坐在车里等着。  唉,快迟到了,真烦人,如果我们的车子能飞起来该多好呀!这样,爸爸只要按一下方向盘边上的一个按钮,车顶的天窗便打开了,出现一个旋转的螺旋桨,车子就缓缓升到了空中,接着四个车轮也缩进了车身,车子直接朝前飞去。飞在天空上的感觉太棒了,透过车窗,往下望去,亮晶晶的雨点,像无数的小精灵
期刊
那阵子,家中光景十分惨淡,才入秋,畈上的晚稻还未收割,妈积劳成疾以四十九岁的盛龄撒手西去。彼时我刚刚成家,跌跌撞撞忙完妈的丧事,即为生计千里迢迢去了东北。最后,安徽乡下那几间凄风苦雨的老屋里,只剩了九十高龄的奶奶,守着整日恍恍惚惚的父亲过日子。  父亲十多年前出过一场车祸,从此落下头晕目眩的怪毛病,奶奶早已霜雪盈头,形如枯槁,每日只得强打精神,驼着背,拄根拐,颤颤巍巍地为父亲做饭洗衣裳。  北国冰
期刊
妈妈带回来一个圆圆的家伙,妈妈说它叫“地宝”,是我们的新朋友,能帮助我们打扫卫生。我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它黑黑的皮肤,圆圆扁扁的身材,肚皮下装着一块蓝色的抹布,可以用来拖地,前端有两个可以旋转的刷头,是用来清扫灰尘的,肚子里面有个盒子,是用来装吸进去的灰尘的。看着这个圆圆的家伙,我迫不及待地想让它工作了。  地宝还真是蛮聪明的,它走过的路都能过目不忘,下次还会按照原路来清扫房间。有时候它经过的路会被
期刊
砰!门被用力地关上,锁得死死的。我独自坐在房间,脑子里不断闪过刚才的场景。  我和妹妹一起坐在沙發上玩着玩具,妹妹突然摆弄起我辛辛苦苦组装好的建模,我很生气,一把夺了回来,然后我们就开始吵了起来,像两只互啄的公鸡。等妈妈赶到现场时,我们俩已经扭打在了一起。妈妈使出洪荒之力把我们分开后,就开始批评我。  我一气之下转身跑回房间,把妈妈和妹妹都关在了门外。“凭什么先责怪我?凭什么?凭什么?”我一边委屈
期刊
亲爱的宝贝:  2035年的你已经21岁了,从幼儿园爱哭鼻子的小女生变成了落落大方的青年大学生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造就新青年。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期待你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2020年,我们国家已经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实现2035年的远景蓝图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
期刊
在江边生活的时间久了,我发现长江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有时候觉得她是宽厚的,但她却不依不饶,横冲直撞。有时候觉得她锋芒毕露,但她又凝声静气的,内敛安分得叫人感慨。她是性情中人,该笑则笑,该哭则哭,不遮不掩。这种人善良、直率、不拐弯。我喜欢这种人,当然也好喜欢长江。  我家住在长江边上,对岸是镇江的扬中市。我是喝甘甜的江水长大的。每当月圆月缺,潮涨潮落,家门前的小河就随大江的波浪起伏进退。  夏天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