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中国面

来源 :七彩语文·国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样,光读这童谣,口水就要流出来了吧?要说北京炸酱面有什么特点,两个字——讲究。怎么个讲究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老北京人眼里,一碗好的炸酱面,面要透亮,酱要炸得够滋润,“面码儿”要讲究,小料要配得精细。吃面时还要安静,要细嚼慢咽,狼吞虎咽可不成。所以以前的老北京人吃炸酱面,都是自己在家做,馆子里几乎不卖。
  吃炸酱面,比较常见的就是猪肉丁炸酱面。吃时,讲究冷天吃“锅儿挑”热面,热天吃过水凉面,配上各种时令小菜,做成“面码儿”。可别小看这“面码儿”,当中也暗含讲究。中医有一个理论,叫“顺四时”,讲究吃的东西顺应四季变化,什么季节产的就什么季节吃。北京炸酱面的“面码儿”,都是选择当季的新鲜蔬菜,比如,初春是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小水萝卜缨;春末是青蒜、香椿芽、青豆嘴;初夏是新蒜、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每一种都透着季节的味道。
  当然,要做地道的北京炸酱面,最关键的还是酱。北京人做炸酱面,酱一定要用干黄酱和甜面酱——大豆酿的黄酱成厚醇香,配上白面粉做的甜面酱,香甜诱人,非常可口。熬酱时,猪肉要选七分肥三分瘦的,分开切成小丁。肥肉先下锅,煸出油以后放入瘦肉丁、葱、姜末,一同煸炒。之后把调好的酱倒进锅里小火烹煮,出锅前再撒上点葱花,喷香的炸酱就算是做好了。加上新鲜的黄瓜丝、绿豆芽等“面码儿”,与煮好的面一起拌着吃,那滋味——别提有多鲜美啦!
  虽然是平民美食,北京炸酱面却拥有相当的知名度,享誉世界。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时,就在当时的驻华大使骆家辉的陪同下,专门品尝了炸酱面。围绕这件事,还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成语”:拜登吃面。什么意思呢?你猜!
  都说,镇江名吃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这“面锅里煮锅盖”,指的是镇江的招牌美食——锅盖面。
  镇江锅盖面又叫“伙面”,它以独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艺和混合型的口味而闻名,有“江南第一面”的美誉。一碗热气腾腾的锅盖面端上来,红的是汤,白的是面,上面浮着各色的浇头——焯(chao)水的长鱼(即黄鳝)、腰花、里脊肉丝、虾仁等,五彩纷呈,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挑一筷子吸溜进嘴里,嗯,软硬适宜,鲜香爽口,要多美味就有多美味!
  说起来,镇江锅盖面的独特之处既在面,更在锅盖。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之所以叫“跳面”,是因为这种面不是用手擀制的,而是用脚“跳”的。做面时,需要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上面放一根竹竿。竹竿的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人坐在另一端,单腿着地,使劲跳跃挤压,直到把面团压筋道。最后擀薄、切细,就成了“跳面”。这种“跳”出来的面有“毛孔”,容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因而独具风味。
  更大的玄机在于锅盖。煮面的时候,锅是大锅,盖是小盖,锅盖只能盖住一小半面汤,浮在水面上,压住翻滚的面头。面条贴在锅盖下,水在周边沸腾。水与锅盖之间没有空隙,煮出的面条就很筋道。而杉木锅盖特有的木香,也为面汤增加了另一重鲜味。
  说到锅盖,当地还流传着乾隆皇帝与张嫂子锅盖面的故事呢。扫一扫二维码,了解一下吧。
  作为广东地区的传统面食,竹升面具有“南派”面条的特色。广州人喜欢的这种细面,口感与北方的拉面截然不同,吃起来爽脆弹牙,韧性十足,并且带有浓郁的蛋香。鼎鼎有名的云吞面和虾仔捞面,所使用的便是竹升面。
  顾名思义,竹升面就是用“竹升”压打出来的面条。“竹升”也就是竹竿,广东人因为“竿”的音不吉利而改叫“升”。制作竹升面时,每个环节都很讲究。做全蛋面要用新鲜的鸭蛋和面,绝不加一滴水,这样的面条才会爽滑柔韧,蛋味香浓。半蛋面就要用鸭蛋和一定比例的水,从而使口感清爽细腻。
  压面时,选用的竹竿要够粗大,保证它有比较大的覆压面,能代替人的双手。具体的制作方法,跟“跳面”相似:把面团放在案板上,人骑坐在竹竿一头,一上一下地用力弹跳,使竹竿碾压着面团,这样一边压打一边移动,直到面团薄成一张“纸”片。压薄的面就可以切细,制作面条或者云吞了。
  传统的云吞面汤底,通常选用大地鱼、虾米和猪骨,经过3~4个小时熬制而成。上桌前,撒上一小撮(cuo)韭黄,汤里散出淡淡的香气,让人食欲倍增。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诗读来琅琅上口,写的是什么呢?说了你还别不信——正是山西刀削面下锅时的情景。
  在山西,刀削面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面食之一,因为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好的面条中间厚,边缘薄,外形像一片柳叶;吃起来外滑内筋,柔中带韧。
  山西刀削面的精妙之处在于刀功。首先工具就很讲究,一般不用菜刀,而是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手艺精湛的大师傅削面时格外气定神闲,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团,一手持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一叶连一叶,流星赶月似的,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弧形的白线。面叶儿落到沸水锅里,汤滚面翻,就像银鱼戏水一般。据说,高明的师傅一分钟能削两百刀;削出的面叶儿不长不短,恰好是六寸。
  刀削面的浇头也是多种多样——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配上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一类的时鲜蔬菜,再滴点山西特有的老陈醋——简直妙不可言!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种类繁多,花样翻新,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除了名扬四海的刀削面,当地人对拉面也是情有独钟。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chen)面,不仅甘肃有,陕西、山西也有,是西北城乡独具风味的地方名吃。正宗的山西拉面,面条细长柔软、光滑透亮,口感上“肉烂面筋,面浸肉香”。有名的“龙须面”即脱胎于此。做“龙须面”时,师傅可以将一团面拉成数万根,根根细如发丝,一点即燃,令人拍案叫绝。
  说起来,山西拉面还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面条呢。山西人做拉面,只加少许盐、碱,不使用任何帮助抻拉的添加剂。面的筋道靠对“醒面”时间的把握,以及面点师傅反复揉拉的手上功夫。七从斤重的瓦块面团,在拉面师傅手里灵活地绕来绕去,宛如有了生命。抻长,上下晃动,合拢成麻花状;再抻长,再晃,再合拢……老到的面点师傅擅长将拉面的制作过程化作表演,抻面时如银蛇狂舞,抖面时若惊涛骇浪,让人眼界大开。
  面做好了就可以直接下锅,煮熟后捞出来,盛进碗里,浇上卤汁、牛肉汤或者鸡汤,再撒些香菜,就可以大饱口福啦!
  乌冬面是日语的译音,它在日文汉字中写作“(飠昷)饨”。乌冬面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粗、口感比较有弹性的面条。它主要由小麦粉制成,一般会被做成汤面,也可以拌着或者炒着吃。
  其实,乌冬面在日本算得上是进口食品。唐朝时,来中国求学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将小麦种子带回了日本,同时也带回了乌冬面的制作方法。那时,面条还是很金贵的食物,只有贵族和僧侣才能吃到。直到现在,对于刻苦清修的日本僧人来说,吃乌冬面仍然是很难得的享受!在日本著名寺庙——永平寺中,僧人们一年中只有几次吃面条的机会。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僧人可以打破吃饭时不能出声的戒律,尽情地享受鲜汤烹煮的面条。
  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乌冬面逐渐在日本普及开来。那时,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许多人选择在外面吃饭,乌冬面快捷简单的烹调方法,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在街边摊上,等一分钟就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真是太方便了。直到今天,在快节奏的东京街头、地铁站台边,乌冬面仍然是上班族的首选。
  为什么要把面条放在冰冷的水里呢?这跟面条的成分有关。原来,朝鲜冷面不是用小麦粉做的,而是将绿豆粉或薯淀粉掺在荞麦粉里制作而成的。这种面条的黏性很大,如果泡在热水里,就会结成一团。于是,朝鲜人把面条泡在冷水里,避免面条糊在一起。
  冷面跟泡菜也是好搭档,把刚从地窖里起出来的冰冷爽脆的泡菜盖在荞麦面条上,真是绝配。冬天,朝鲜人靠吃冰冷的面条来抵御严寒,这就是独特的朝鲜饮食文化。冷面入口,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辣成伴着酸甜,再加上泡菜、辣白菜、牛肉、黄瓜丝、雪梨片……让人食欲大增。
其他文献
我叫小易,是个魔法学徒。我怕黑。  “勇气,是在黑漆漆的夜晚,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就像《摩奇摩奇树》里的胆小的豆太,当相依为命的爷爷生病了,他勇敢跑下山为爷爷请来医生……胆小的豆太从哪儿获得勇气呢?……”  “勇气,是面对所有人都恐慌的陌生东西时,直面它的友善和自信。就像霍普家的小点点,面对突然来到自己家门口的那只看起来很恐怖的大黑狗……当你用平常心看它的时候,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很可爱呢……
期刊
徐梦婷:  上周科学课,我们观看了柴静阿姨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那些触目惊心的污染让我们深受震撼。在震撼之余,我们展开了一场讨论: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平时应该少开汽车,多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出行,这样既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还能锻炼身体。许梓轩同学还创作了《低碳生活》这幅画呢。  马圣韬: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爸的公司在郊区,以前他每天开车上下班,早晨7点不到就出门,
期刊
怎么样,这个由你作主的新栏目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吧?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赶快行动起来吧!国际版期待着编辑小达人们的精彩作品。
期刊
牛车出行
期刊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衣们最近很忙。这天难得是个大晴天,雨衣们聚在一起,高高低低地挂在衣架上,吹着干爽清新的风,享受著闲暇时光。
期刊
试试看只用一条线画成一幅画,中途不要让笔离开画纸,这可相当有难度哟!准备好挑战了吗?
期刊
这个小女孩名叫塞勒·吉茨勒。她和家人乘坐的飞机因为发生故障而坠毁。飞机坠落在一片漆黑的森林里,只有塞勒一个人活了下来。
期刊
快,我们要迟到了!
期刊
你说你有了一个新发现,你发现了比世界还要大的东西。是宇宙吗?你摇头。
期刊
柬埔寨全称“柬埔寨王国”,旧称高棉,首都为金边。它的国土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湖北省),人口1400多万。柬埔寨的地形三面高,中间低(东、北、西三面被山地、高原环绕,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从高空向下看,就像是一只碟子。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柬埔寨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9℃~30℃。  国家地理  去柬埔寨旅游,最大的看点当然是吴哥古迹。这是一处独一无二的古迹群,位于北部的暹(xi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