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小镇用文化“生财”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eng4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在伦敦联系一名专家做采访,对方因日程安排较为紧张,邀我在他的临时驻地——英格兰中部某小镇的一座茶楼会面。
  小镇叫巴克斯顿,人口只有两万多,曾以生产矿泉水和拥有温泉而知名,但因为远离英国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没有成规模的工业,在各国驻英记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
  抵达巴克斯顿火车站时已是夜晚,刚出火车站,我就发现小镇的气氛似乎有所不同:大小旅店门口宾客如织,旅店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演出海报,沿街酒吧、咖啡馆里面人头攒动,每间酒吧几乎都有人在表演或者排练,这种场景即使在伦敦也不常见。远离城市的小镇通常是一入夜就陷入沉寂。
  细问之下得知,原来小镇正在举办每年一度的巴克斯顿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英各地甚至国外的大批游人。当地负责文化节媒体和公关工作的莉兹女士告诉我,文化节创办于1979年,分为歌剧、音乐和文学三个板块,每年从世界各地邀请知名歌唱家、音乐家、乐团、作家和学者前来小镇,或表演,或献艺,或讲座。恰好我的采访对象就是受邀前来的嘉宾之一。
  莉兹递给我一本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巴克斯顿文化节期间的活动安排:在长达16天的时间里,平均每天有10场以上的活动,早上是作家演讲和知名学者讲座,中午有演唱会,下午再来两场高质量讲座,晚上是艺术家见面会和经典歌剧表演。请来的大都是业界知名专家或英国民众所熟知的艺术家。
  近几年,巴克斯顿文化节知名度越来越高,查尔斯王储夫妇曾专程前来参加。两年前,首相卡梅伦原计划参加文化节的一场活动,因为需要临时参加撒切尔夫人的葬礼而错过,他对此引以为憾。
  有了上述铺垫,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偏远的小乡镇看上去充满了活力。那些在旅馆里排队的旅客,不是冲着巴克斯顿的矿泉水和温泉而来,而是为享受这里丰富而高端的文化活动而来,是为了看到喜欢的剧目,见到心仪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是为了与伊顿公学的校长面对面互动。
  这代表了英国常见的一种“小乡镇大文化”现象,即没有工业、资源和政治优势的偏远小镇通过数十年精心投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成功地拉动了旅游业发展,提升了知名度,在万千小镇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化消费重镇。人口刚过两万的巴克斯顿一年下来会举办若干不同主题的文化节,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慕名前来。
  巴克斯顿文化节董事会主席费利西蒂·古迪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成功的文化胜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可以创造财富、就业机会并吸引投资,以艺术为根基的文化胜地尤其如此;文化艺术节因为不需要投入巨资开发大量实体场所,成为提升文化产品多样化体验的理想方式。”
  这符合笔者对英国多地的观感。当农夫迈克尔·伊维斯1970年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家族农场创办“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时,谁也不会想到它在几十年后竟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音乐节之一,每年吸引十多万世界各地乐迷参加,创立40年来已成为英国向海外展示“软实力”的顶级文化盛事。
  笔者曾去莎翁故居斯特拉特福镇走访,发现与莎翁生平和创作有关的文化艺术节每年都在举办,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剧目总不愁缺少观众,在芳草青青的埃文河畔,当地导游和志愿者热情地为来访者讲述莎翁的传奇经历;随着8月份爱丁堡艺术节的来临,苏格兰的观光客数量也达到年度顶峰,旅店和酒吧老板们借此机会赚得钵满盆满。正应了那句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英国小城镇显然深谙此道。
  这些小城、小镇以文化立足,好处是高端大气,绿色环保,坏处是季节性“停摆”,一旦文化活动结束,客人全都撤走,马上人气骤减。因此,要保持繁荣,光靠一两个文化节是不够的,巴克斯顿也在调整其发展战略,引入更多的精品店、画廊、高档餐厅和特色酒店,希望一年四季都能把客人留下。
  2015年,首相卡梅伦把创意文化产业定为招徕中国游客、增加对华出口的重点行业,近期又出台措施鼓励外国游客走出伦敦,走向英伦腹地和边陲,想来也是为了帮助英国的众多小镇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
其他文献
在第十届联合国文化艺术颁奖盛典上,铁路画家张同庆荣获了“2015年度联合国实力派书画家奖”。带着一种羡慕之情,我和我的老朋友穆光杰专程来到商丘,见到了这位从铁路工人中走出来的画家。  张同庆还在商丘,还在他那间简陋的画室。  年近花甲的张同庆中等身材,稍胖,说起话来带有浓重的乡音,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是郑州铁路供电段商丘供电车间的一名普通职工。说到他的绘画艺术,张同庆像讲故事一样娓娓述说起那些往事
期刊
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学术奖、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博士生研究奖、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生奖学金,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篇……似乎难以想象,这些骄人的荣誉和闪烁的光环全都叠加在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这名年轻人叫冯智超,他生于广州荔湾区,高中后到加拿大读书,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现为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在2005年,冯智超博士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生理和药理系,大学
期刊
《全唐诗》中肖行藻名下的一首宫词中说:“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它暗指杨贵妃并非先天生就凝脂肌肤,而是通过长期暗服阿胶来保持自己的容颜,继而赢得了大唐天子父子两代的万千恩宠。  这是秦玉峰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  驴皮上的青春  1974年10月,16岁的农民秦玉峰被招工到东阿阿胶厂做临时工。  这是一家创办于1952年的工厂,是国内第一家国营阿胶厂。此
期刊
即便你熟知有关马斯克的故事,你也没有办法成为他。不过,你仍然可以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启示,比如一个非专业人士如何进入高精尖领域,如何聚合人才;比如个人的技术创新热情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需要经历怎样的考验。这种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或许正是热衷于模式创新和贩卖情怀的中国创业者所需要的。  制造火箭只是马斯克商业版图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被世人熟知的电动汽车特斯拉,以及太阳能供应。而他的终极梦想是帮助地球
期刊
习近平和劳尔走上圣地亚哥市政府二层阳台。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这里宣布古巴革命胜利。抵达圣地亚哥后,习近平首先在劳尔·卡斯特罗的陪同下来到何塞·马蒂墓献花圈。两国元首驻足长明火前。伴随着鼓点,士兵换岗。军乐团奏古中两国国歌。在肃穆的行进曲中,礼兵抬着花圈引领两国元首来到何塞·马蒂墓前默哀。习近平上前整理缎带,敬献鲜花,缅怀这位古巴民族英雄、革命先驱。  这是2014年,习近平访问圣地亚哥时
期刊
在高文超开始骑行河南之前,他每天上下班总共要骑行三十几公里。某一天,他忽然想到,从郑州市区到中牟三十公里,从中牟到开封三十公里,从开封市区到其周边县城三十公里……自己每天在郑州市区像西西弗斯一样往返,幻想着河南各地的风土人情,写下关于河南历史人文的风云变幻,何不来一场骑行河南,身临其境,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身去感受呢?  关于骑行河南的意义,高文超是这样解释的,他要骑着自行车在河南寻觅日常生活中
期刊
“你说那条路我知道,但‘挪威森林’小区我可没听说过。”乘客张璇说完目的地,出租车司机就一通抱怨:“你说好好的小区,干吗非得起个洋名?怪里怪气,找起来也麻烦,根本不知道在哪儿!”  当前,在不少的城市,市民走几个地方,就似乎可以周游世界,早上去“香榭丽舍”,中午去“戛纳风情街”,下午去“金色维也纳”,如果第二天还有兴致,可以去“名古屋”“柏林小镇”或者“威尼斯水城”……笔者认为,各地“洋地名”泛滥成
期刊
编者:吴吉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科学上具有一种顽强的探索精神。他在植棉技术上先后探索创造了“冷床育苗”“芽苗移栽”等九项科研成果,《人民日报》曾发表过社论,推广他的经验。由于他对祖国的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接见过他。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庄严使命,在迫害面前,他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他不灰心。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倒下去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俺”这么一句话。如今,吴吉昌虽然不在了,但
期刊
高镇五,别名维约,1880年出生,他的祖父高登云是前清秀才。其父高缨,很小就当了店员。当年高镇五出生时,全部家产只有二亩土地、三间破瓦房、二分宅基地。他父亲高缨决心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以求发家致富、光耀门庭。  高镇五自幼聪颖,5岁能背《百家姓》,6岁学完《三字经》,7岁进私塾,11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对书中的佳篇背诵如流。1891年,他在清丰关帝庙读私塾时,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冬天连棉被都没有
期刊
2016年3月12日,武汉大学辩论队官方微博上传了一张武汉大学辩论队名单公示图,各路奇葩的队名让一众网友笑喷,引起了热议,如“一分钟取个队名队”“宝宝心里苦队”,更奇葩的还有“宋仲基不抱我我不起来队”“麻烦关一下灯我要和宋仲基睡觉了队”,等等。“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是近段时间颇为流行的网络用语,而宋仲基则是近期在中国大热的韩国电视剧男明星。戏谑甚至无节操的辩论队队名显示了互联网以及流行文化对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