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壮汉双语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日益凸显。应根据壮汉双语学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着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促成学生想学、会学和乐学,提升壮汉双语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壮汉双语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
  为更好推广壮族标准语言文字,传承、发展、繁荣壮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自2010年始,广西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和教学改革,在把壮语当作交际语言的壮族地区中小学里,规划壮汉双语学校的合理布局与有序建设。随着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在校学生数不断增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学习适应性指“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意即学习适应能力。”[1]显而易见,对困难的应对是学习适应的关键。与传统的普通中小学相比,壮汉双语学校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教材,将壮语和汉语都作为教学用语,办学定位有其特殊性,教育教学实践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使学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困难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急需寻找壮汉双语环境下的学习适应性对策.
  一、影响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一)培养目标
  依照壮汉双语教育“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十六字方针,壮汉双语学校旨在培养“壮汉兼通”的双语人才。这一目标的发展路径为:首先壮族学生进行壮语文学习,掌握壮族标准语言文字;其次,在壮语言背景下,将学习壮语积累的学习经验与技能,运用于汉语文的学习中,掌握汉字普通话;再次,壮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学习能有机结合起来,彼此印证,互相促进,合理运用;最后,通晓壮汉两种语言文字,能在这两种语言情境中形成无障碍转换,促进对壮汉族文化的理解与吸收,成为兼通壮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双语人才。
  壮语作为壮族学生的母语,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交际语言,伴随学生社会生活和成长过程,深刻影响其知识经验、认知特点和思维模式的形成。以壮语文的学习作为先导,通过掌握壮族标准语言文字,在壮语言背景下,壮族学生形成母语学习经验与技能,进而将之运用于汉语文的学习中,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目标突出壮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体现其在双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求阶段性与连续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对培养目标不甚理解,对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学生已有的壮语水平参差不齐,各地的壮语方言互有区别,对标准壮语文的学习有一定障碍,也影响到汉语文学习;三是学生受汉语主流文化的影响,难以把握壮汉两种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和内在逻辑,以壮促汉的功能不够明显;四是学生分别进行双语学习的活动相对分离,互不关联或彼此阻碍,未能很好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学生对怎样做到壮汉结合、如何实现壮汉兼通无所适从等。
  (二)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教育实践,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已由主要的三类模式,改革为目前的“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早期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教学”、“晚期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教学”和“高中选修壮语文模式”等。[2]虽然各种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不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处理好学生整体发展特点与个体发展差异的关系,没有满足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间分配以及壮汉双语教学衔接、、结合不尽合理;三是教学方法相对简单,不够丰富生动,基本比照汉语教学的方法进行移植,照方抓药,生搬硬套,没有很好体现壮语言的学习规律及发展特点;四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存在局限,眼界不够开阔,能力和水平上稍显不足;五是条件保障不到位,教学环境不尽如人意,壮语教学的文化氛围不够理想等。
  (三)课程体系
  壮汉双语学校加入了壮语文课程,并将壮族学生的母语——壮语新增为教学用语,改变了学校原有的课程生态系统,因此引发课程结构的变化、调整和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给学生的适应性学习带来较大压力。相比汉语文课程,壮语文课程建设底子薄、基础差,虽然加强了教材的编撰工作,为开设壮语文课提供了标准壮语教学用书,但与各校的教学实际及学生学习的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反观汉语文课程,教材、教学参考用书、教辅资料和各种读物等应有尽有,课程资源充裕富足。二者反差鲜明。
  由于课程内容体量的轻重不一,导致壮汉双语学校课程结构失衡,与“以壮为主”的壮语教学地位不相匹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相应困扰。一方面會降低学生壮语文的学习意愿,丧失学习兴趣,使学生又回归到单一的汉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名存实亡。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学习资源相对贫乏,不能较充分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致使学生空有学习热情,苦无学习资源,学习积极性受挫,这种矛盾会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不适感。
  二、改善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策
  改善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既要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想学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适应壮汉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的关键;学习兴趣有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形成想学的主体意识。各壮汉双语学校应全面深入了解本校学生中,那些壮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他们是否仍然坚持以壮语作为母语,以及已有的壮族语言基础。有针对性地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语言背景里发掘兴趣源,因地制宜、以生为本,分层分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和壮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强其学习适应能力。   教师可依据培养目标,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针对壮族学生思维模式、认知特点和成长经验,按其年龄特点细化教学内容、分解学生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与认知特点,并略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通过一个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将能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并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壮语的兴趣,使学生怀着学习的渴望投入后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欲罢不能。
  (二)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会学
  《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壮语文课程应根据壮族学生身心发展和母语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壮汉双语学校应着力发展学生壮语文和实践能力,让其在壮语言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模式,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积累、体验、反思和感悟,在教师引领下逐渐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智慧,具备独自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学生会学。
  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欲育人、先立己”,要把学生培养成“壮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教师首先应“壮汉兼通”。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现身说法、率先示范,与学生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如此,更易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积极融入壮汉双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鼓励者和引领者,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发展,进而为其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乐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壮汉双语学校应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指导,为其创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养成乐观开朗的学习品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乐学。学校应将学生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把壮汉双语教学理论与壮汉双语语言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壮汉双语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精华,并将之合理应用到教学中。通过民族文化熏陶,提升民族语言的学习品味,注入民族情感,纯洁学术心灵,净化学术品性,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此外,教师应了解和掌握壮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性,及时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困扰,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与情绪调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在学习中迎难而上,以学为乐。
  参考文献
  [1]鲁逍遥.国内关于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文献综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韦兰明.关于壮汉双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14(4).
  [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S].2012.9.
  作者简介:
  苏华(1973-),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南宁师范大学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廣西民族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成果(2014ZMJ03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各高校已普遍具有科创育人意识,但在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创育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面对这种形势,高校教工党支部应加强高校服务型教工党支部建设,推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有益探索。本文在肯定科创育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教工党支部在科创育人中的作用及面临的困难,重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2019年9月,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規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突出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与听说模仿。更是在波澜壮阔的网络信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冲击下,引导学生汲取更多文化思想精华,建立科学、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是基于此基础上,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方式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英语;思政建设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咨询的广泛快捷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从文化重构角度考察其现阶段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总结出传统文化复兴与古镇开发热背景下地方文化重构的三重困境:传统文化的价值迷失、文化重构的内容甄选困难、文化重构的结构困难。文末为文化重構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关键词:古镇;文化重构;困境  一、研究背景  古镇开发热潮是近年来党中央文化兴国部署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旅游兴起的产物,但在各地实际进程中不免暴露出外观“千
期刊
摘 要:本溪高炉建造生产过程中,工人们高温生产下冲泡茉莉花茶以解心中的烦闷,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工匠精神与冲泡茉莉花茶的主题茶艺设计结合起来突出表达工人们伟大的精神。  关键词:工匠;主题茶艺;创意设计  一、创作背景  本溪是老工业基地,坐落于本溪太子河附近的一号高炉正是他高贵身份的象征。本溪一号高炉建于1914年,是亚洲高炉的鼻祖,起初是因为日本财阀的大仓喜八郎在经济利益诱导下,研究制造
期刊
摘 要: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高职院校党委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要抓关键少数,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注重落实党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最终是要解决问题,实做做实。  關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高等职业教育是党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党建工作作出了新要求。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高校党建作为引导全体教师和学生奋力拼搏的核心,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塑更加离不开对党的最新思想理念的领会和追求,要对新时期的社會环境与校园环境进行深入剖析,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育策略,探寻师德对学生思
期刊
摘 要:在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下,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单一阅读教学已不再适用,现代英语阅读教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就出现在教学领域当中,同时也逐渐被广泛的应用。而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应该掌握好其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且要根据多模态较教学模式的优势点,在其与高职英语融合后,正确的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存在角色与位置,全面优化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提升高
期刊
摘 要:2020年的春天,随着疫情的发展,各中职学校都停学了,但是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实施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线下教学完全变为彻底的远程线上教学。对老师们提出了教学思路、教学能力的新挑战。本文探讨了关于特殊时期计算机专业课的线上教学具备哪些新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时期;计算机专业;线上教学  一、引言  2020年春节,不期而遇的疫情造成了学生的停课不停学,特殊时期应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有着内在的协同性,通过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探讨出高职文化育人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内容即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大量拥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