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与缺憾共存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末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波澜无疑是由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掀起的,作为近年来少见的一部国产战争大片,《集结号》乍吹响便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同时也在军事爱好者中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热烈讨论,褒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针锋相对,热闹非凡。平心而论,笔者认为近年来国内拍摄的军事题材影片中,该片应该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特别在道具细节方面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但是也有些方面表现得不免差强人意。作为军事爱好者的一员,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体味,并就影片中出现的服装、枪械、战术等进行打分,供大家一同品评。
  
  服装:80分
  
  《集结号》可能最先触动观众的是影片中解放军战士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与传统形象相比,从谷子地到姜茂才,都显得“太洋气了”。这种“洋气”,多数是来自于他们所戴的美式钢盔、围巾和手套。其实影片开头已对钢盔的来历做了解释,当派人前去侦察时,谷子地有句台词:“给他们凑6顶钢盔!”这明确表明并不是连里所有战士都有钢盔,大部分战士仍是经典的棉袄棉帽形象。而后来在汶河岸边打阻击时,全连47人都戴上了钢盔,这些应该是在先前战斗中缴获,经谷子地争取,团长才批准九连留用的。而在过去拍摄的军事题材电影中,我军很少有戴钢盔的形象。事实的确如此,直到大举南下之前,甚至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一直没有普遍装备钢盔,其原因主要是:首先钢盔只能来自于缴获,解放区缺乏制造头盔用的高碳钢板和冲压设备,即使有也要全部用来生产更为缺乏的武器弹药;二是作战时钢盔容易损坏或遗失,而在急行军时,沉重的钢盔往往会成为最先扔掉的装备;三是钢盔通常是敌人(国民党军队)的标志,随便戴上缴获的头盔,往往会与友邻部队造成误会。此外,影片中出现的美式钢盔,在解放军中的实际使用远不及日式钢盔普遍,这不仅因为日式钢盔缴获数量多,同时也容易与国民党军队的美式钢盔相区分。即使是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有大量的日式钢盔留用,所谓的“美械师”也是如此。据说,冯导起初也想使用日式钢盔,但考虑到视觉效果还是选择了美式钢盔。
  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集结号》在剧情细节设置上做了模糊处理,使得谷子地和他的战友们无法与我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对号入座。但借谷本人之口,我们还是知道了九连属于中原野战军独立师,47人光荣牺牲的情节是发生在1948年初冬。历史上,中原军区部队在1946年6月中原突围后,分散归入晋冀鲁豫,晋绥和华中军区建制,直到1948年5月才重新组建中原军区。因此在影片中战斗发生的那个时间,应是中原军区重建不久。
  由于原先活动地区条件相对艰苦、战事频繁,直到重建后中野的保障水平才有了较大提高,成立了被服局和3个被服厂,1948年发给每个战士的服装包括军帽1顶、单军衣2件、衬衣1件、棉上衣1件、夹裤1条、绑腿1副、袜子2双、布鞋6双,每人还有被子1床、挂包1个、毛巾1条以及米袋、手榴弹袋、子弹袋各1条,与兄弟部队装备水平接近。
  
  不过当时我军军服形制仍不统一,中野军服总体来说和抗战末期八路军的较为接近,仍为四兜上装(官兵一致)、中式长裤,打绑腿。影片中我军身着的草黄色粗布棉衣、棉裤、两耳棉军帽,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但翻毛冬帽当时只有东北野战军才配发,而中原野战军的普通战士也戴着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BUG了。至于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服装,确实可以留用,像辽沈战役中缴获敌棉衣15万套,其中8万套补充给参战部队;洛阳战役中缴获单军衣10800套、衬衣23100套,全部下发给参战的陈谢兵团及三、八纵等部队。不过留用的敌军衣需要进行改染或改制等处理,直接使用很容易发生误会,即便“解放战士”(即加入我军的国民党军俘虏)在来不及换领新军衣时,至少要发1顶解放军军帽。而像围巾、手套、鞋袜之类的物品,部队一般规定官兵可以用津贴自行购买和穿着。
  然而影片中出现的绿色羊毛围巾和手套,虽然解释为从敌人那里“扒”来的美制装具,但其颜色偏绿,与二战期间偏黄的产品有明显区别,应该是战后生产的,在这里出现未免有些“超前”。
  影片中九连官兵们脚上的皮靴也是个问题,在战场上我军缴获的皮靴和皮鞋不在少数,但普通战士却很少穿着,这有穿着习惯的因素,因为当时我军缺乏运输工具,以徒步行军为主,皮靴既重又磨脚,行军容易疲劳,损坏后不易缝补,浸水后又不易干,实用性不及棉、布、草鞋。
  另外,历史上的国民党军虽然号称是美式装备,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军装都是自行生产的,用料和工艺都没有原版美式军装讲究,军容也远没有影片中那样整齐。
  1949年3月,军委总后勤部制定了全军统一的供给标准并颁发至各部队,加之接收敌被服厂和在大城市采购订做,物资供应条件逐步改善,全军才有了统一的带“八一”五角星军徽的解放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军服,这也是最常见的建国前后解放军的形象。《集结号》在表现朝鲜战场那一段时,谷子地在赵二斗的部队做了炊事员,所戴的棉帽就和解放战争时不同,因为此时已经是早期的志愿军军服了。但本片中这一段的其他情节也存在许多漏洞,如赵、谷二人到前沿侦察时,他们显然是化装成南韩军队,他们在路上碰到的美军坦克手和步兵却打着二战期间的M38布绑腿——这一装束显然不符合历史。不过战后重返故地的谷子地穿的两兜单军衣却很真实,因为他自称的中野连长一直未能查实,自然只能按战士待遇退伍返乡,同时这种洗到发白的旧军服在那个年代是一个老兵的典型形象,也是以艰苦朴素为美的时代风气的一个反映。
  在本片后半段频频出场的“五五式”军服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五五式”是建国后首套带军衔的军装,相对“五〇式”而言,该套军服在苏式风格基础上加上了中国自己的特点,设计更加合理,做工更加精致。其特点是男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佩戴军衔肩章;士兵带船形帽,佩戴军衔领章,无论官、兵,领章上均带有所属兵种的勤务符号。影片中当上团长后的赵二斗,身着马裤和长筒靴,显得非常精神、挺拔,既体现出建国伊始、刚从硝烟中走出的军人的威武气质,又让人感到全面正规化建设完成后人民军队的蓬勃朝气,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五五式”被认为是建国后各次换装中加工质量和穿着效果最好的一套军服,但因为成本的原因,1958年以后逐渐被“五八式”军服所取代。
  
  枪械:70分
  
  轻武器一向是战争题材电影的一大看点。《集结号》中的两次较大的战斗场面,即在街镇的进攻战斗和汶河岸边的防御阻击,重点表现的是攻防双方的火力对射,因此轻武器的镜头相对较多。分类盘点一下,影片中出现较多的步枪有美制M1903步枪和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在谷子地复员后武装部收缴枪支的现场,还出现了英国“七七”步枪和日本三八式步枪;影片结尾在九连纪念碑前鸣枪致敬时,使用的是国产五三式步骑 枪;冲锋枪包括英国司登Mk2、美国盖德M3和苏联“波波斯”PPS-43,还有几处出现了美国汤姆逊M1928和M1冲锋枪;轻机枪主要是英国布仑,重机枪包括马克沁水冷式机枪和M1919A4气冷式机枪。
  首先从《集结号》中出镜最多的美制M1903斯普林菲尔德非自动步枪说起。该枪俗称“美式小三零”,即指口径为0.30英寸(7.62mm),其外形特征包括形状独特的准星护罩、表尺座前向上隆起的上护木、向下弯折的拉机柄和平直的枪托颈部。美国在二战期间,曾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中国107470支该型步枪(具体型号有M1903A1和M1903A2,但M1903A4狙击型没有提供过),1948年作为战争剩余物资,又有132851支输入国内(其中包含部分M1917步枪),因此该枪在解放战争中广泛使用。不过在朝鲜战场上,让伪装成南韩士兵的赵二斗等人还拿着M1903步枪,就不太合理了,因为那时南韩军队普遍使用的是M1卡宾枪和M1伽兰德步枪。
  影片中姜茂才所用的则是相对罕见的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将前去寻找手表的吕宽沟击成重伤的敌狙击手使用的也是该枪,只是在枪上加装了一个在当时还根本没有的大物镜直径瞄准镜。M1941半自动步枪性能一般,只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海军紧缺自动武器才将其投入生产,产量也不大,只装备海军陆战队和部分伞兵部队。抗战结束后,美海军陆战队曾进驻天津、青岛等地,在撤出时,将部分剩余武器装备赠送给了国民党军队,其中包括少量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我军在战斗中也有所缴获。因此,《集结号》中出现M1941半自动步枪并不奇怪。但问题在于该枪虽然看起来枪管较长,但由于采用枪管后退式动作原理,实际精度并不出众,根本不适合用作精确射击步枪,而且该枪使用觇孔式照门,影片中那种指哪打哪的快速射击根本不是它的长项。
  至于那支谷子地自称打游击时用过的“不好使”的英国“七七”步枪,应该是一支缺少弹匣的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实际上这一点也令人生疑,因为No.4步枪是二战初期英国缺乏武器时期出现的简化产品,大量装备英军和加拿大军队,而在国内出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多数是Mk3等老式型号,其特点是枪口部分不像No.4那样突出在外面。二战后英军再未进入中国,也未提供过步枪等武器,No.4流入中国的惟一可能是在朝鲜战场上缴获自参战英军的战利品,但它又不太可能出现在1955年中国北方一个县城收缴流散枪支的现场。另外,李t恩菲尔德系列步枪操作简单,射速快,精度好,除了质量较大外,说它“不好使”,也未免有失偏颇。
  本片中反复出现的PPS-43冲锋枪(更大可能是建国后仿制的五四式冲锋枪)应该说是《集结号》在枪械方面最大的漏洞。该枪首次出现在中国,应是1951年(当时中国曾从苏联订购、装备志愿军2.6万支“苏式自动枪”),而在此前包括抗战期间苏联都未向我国提供过此种冲锋枪。极为牵强的一种说法是,该枪是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时流失的武器,然后为东北野战军所得到,又提供给关内的华东野战军,并辗转至中野。但这种说法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几近于零,因为PPS-43本身只装备炮兵、装甲兵与步兵中的侦察分队,装备量远远少于PPSh-41,而该枪使用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与国内使用较多的7.63mm毛瑟手枪弹并不通用,东野为何又将这一无备件、二无弹药的武器支援给关内的兄弟部队呢?就算这种千万分之一的可能成为现实,《集结号》还原了历史中又一“真相”,那影片开头巷战中敌方也使用同样武器的镜头就更无法解释了。而且,只要观众注意观察,还会发现影片中指导员所用的司登Mk2冲锋枪的枪管比实际略长一些,这是因为该枪已经更换了适合打51式空包弹的道具枪管。其实个中道理也容易理解,电影不是纪录片,找到一件实用的道具比空洞的考据更为实际。
  轻、重机枪部分则基本符合史实。观众在片中看到的轻机枪基本上都是二战期间加拿大为中国生产的“布仑”,又称“勃然”,口径为7.92mm,使用20发直弹匣,而英联邦军队装备的“布仑”都为7.7mm口径,采用30发装的弧形弹匣。采用直弹匣的“加拿大造”轻机枪在国内更为常见,但抗战期间7.7mm口径的“布仑”也曾大量提供给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据统计,到1945年4月,根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的“三零三轻机枪”(7.7mm对应的英制口径为0.303英寸)就有21899挺,因此当时两种口径的“布仑”在国共双方中都有大量装备和使用。
  影片开头的巷战和汶河阻击战中敌军都使用了一种外形酷似勃朗宁M1918的轻机枪,其实那是抗战前进口的比利时FN30轻机枪。当然,正宗的勃朗宁M1918轻机枪国民党军队也装备过,1948年至1949年间,美国曾向国民党当局输送该枪8793挺。而同期各种“三零口径重机枪”则交付1707挺,这其中就包含我们在《集结号》中多次看到的M1919A4重机枪。该枪是勃朗宁M1917A1水冷式重机枪的改进型,最大特点是将后者的水冷方式改为气冷,全枪质量大为减轻,它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该枪和更为罕见的M1919A6轻机枪曾一同少量装备过国民党的部分精锐部队,我军也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缴获的M1919A4机枪。不过在解放战争中,双方使用最多的还是各种口径和型号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本片中阻击战一场,也曾出现过该枪的身影。该枪机匣末端有两个立式握把,可以很容易地与勃朗宁M1917相区别,因为后者的机匣末端是一个独立的小握把。阻击战中那挺马克沁重机枪从枪口处的遮光板和三脚架的形式看,很可能是金陵兵工厂制造的二四式重机枪,不过该枪使用了金属弹链,而非那个年代的布质弹链,同时,弹壳也明显带有突缘,应是建国后53式枪弹,而那个年代应是无突缘弹。这些都是与当时历史有出入的。
  手枪在本片中出现的次数很少,虽然身为连长时的谷子地身后总挂着一支带木盒的毛瑟手枪,但从未拿出来使用过。影片开头投降后被杀的国民党军官手中的手枪,乍看起来很像TT-33或54式手枪,但手松开后露出的握把样式还是暴露了它的本来面目——支柯尔特M1903手枪,也就是所谓的“马牌”手枪,在当时使用得也比较广泛。(待续)
  
  编辑 郑双雁
其他文献
CZ公司CZ2075 RAMI P半自动手枪    CZ2075 RAMI P是CZ公司设计制造的小型半自动手枪。其套筒座由聚合物材料制成,采用击锤外露式双动扳机机构,并且增添了击针自动保险。该枪使用9×19mm枪弹,全枪长168mm,枪管长75mm,全枪质量0.7kg,弹匣容弹量有10发和14发两种,图示的产品采用14发容弹量的弹匣。另外,除了CZ2075RAMIP外,公司还生产轻质铝合金制套筒
2018年2月14日,可能是南非前总统雅各布·祖马过得最糟糕的一个情人节。那天傍晚时分,76岁的祖马走进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新闻发布会会场,等待已久的记者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紧盯着台上略显疲态的祖马。  这场讲话的直播赶上了当地电视节目的晚间黄金时段,虽然76岁的祖马知道自己将要在数千万观众的注视下宣布结束9年的总统生涯,但他仍然竭力维持自己的体面。讲话一开始,祖马便和现场记者开起了玩笑:“你
手持81式教练枪进行战术演练的中国特种部队队员
一封“玩耍申请书”在网络上传播,申请书中,一位小女孩用人小鬼大的“奉承”来请求父母同意她在期末考试前和同学出去玩。幽默的言语看笑了网友,直呼小女孩可爱。文末父亲签名“三哈包”也让网友们忍俊不禁。  小女孩名叫邵诗语,现年10岁,家住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爸爸邵华国在镇上上班,妈妈周荣芳在家带小儿子。玩耍申请书上写道:“为了更好地应付期末考试,调理精气神,考出好成绩。”“美丽的妈妈和帅气的爸爸!”
58式7.62mm连用机枪仿自苏联RP46 7.62mm连用机枪,于1958年生产定型。  58式连用机枪发射7.62×54mm突缘式枪弹,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全枪质量12.9kg,枪管质量3.25kg,全枪长1272mm,枪管长605mm,枪管内有4条右旋膛线,导程240mm,初速840m/s,最大射程3000m,有效射程1000m(对地)/500m(对空),理论射速600
作为澳大利亚“陆地”125项目2B阶段的一部分,泰利斯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与澳大利亚国防部签订了一份提供350套热成像瞄具的合同。  该瞄具的型号为VIPIR 2,是一种轻型、紧凑型热成像瞄具,专为中距离监视和捕获目标而设计,其采用了最新的非制冷热成像技术,电池可持续使用24小时。此外,这种瞄具还可安装在F88“斯太尔”步枪上。    编辑 张丽霞
身着闪亮盔甲的骑士,经常被形容成婚礼上的新郞。每个新娘都希望丈夫一辈子都像骑士一样的忠诚与勇敢,永远保护爱妻。本产品是您新婚贺礼的好选择。    (右图)  KH2317 小骑士盔甲人  小骑士盔甲人身着合身的木枪比武盔甲,纯手工组装,四肢皆可自由活动,并配有直径3毫米精心制作的迷你锁子甲、配备带鞘的剑和匕首以及可活动的马刺。头盔上的红色羽毛使小骑士盔甲人看上去更加的耀眼。小骑士盔甲人与全比例盔甲
Bolex公司是瑞士最著名的照相机和光学镜头百年制造商,其产品品质非常优异,和劳力士钟表齐名。图中这台二战时期生产的Paillard Bolex摄影机外形与枪很相似,安装有木质枪托和握把,可通过握把前方的扳机控制拍摄。
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实施了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规模登陆行动——诺曼底登陆,一举在欧洲大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为结束二战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一幅幅封给重回诺曼底,解读当时波澜壮阔战争画卷的几段场景——    序曲    1941年12月,希特勒因担心盟军可能在西欧登陆(当时西欧的大部分国家或被德国占领,如法国、挪威;或保持中立,如西班牙),遂下令在北起挪威、南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构筑
德国HK公司最近推出了供政府部门使用的发射9mm卢格手枪弹的P30手枪。该枪不仅能够全面满足政府执法部门的战术要求,而且具有漂亮的外观和非常好的人机工程性。    概述    P30手枪并不神秘,它的早期型号及样枪图片早已公开。它的首次公开亮相可能是在2005年巴黎的一次展览会上,当时称P3000手枪,政府部门装备之后才命名为P30手枪。德国海关2006年7月底开始装备该枪,现共装备135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