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跨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综合性大学非通信专业本科生拓宽学习领域的重要性,探索了授课对象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相容性,强调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量化了考试形式及其相对应的分数比例,重点分析了学生平时作业反馈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融会贯通,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既有专门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把通识课程设计成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及方法科学为一体的特色模式,体现通识教育的的文化价值,以及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及学术造诣的讲授者。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现代通信技术基础;非通信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
  通识教育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在高校课程中,它是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一个概念。《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之一,21世纪是信息时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伴随着信息产业而蓬勃发展,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知识和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的名称拟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明确了课程目标,使课程内容的制定有了依据,主要涵盖通信网技术基础、现代交换技术、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宽带通信、等等现代通信新技术,力求使学生建立起对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争取使通识教育改革方案渗透到课程之中,即拟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考核评价等,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识别与感知、分析与推理,直至形成一种最优的课程决策的过程。
  1. 教学内容通识化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考入我校的非通信专业一年级本科新生,他们仅仅是高中毕业的水平,并且在高中阶段是文、理分班状态,这就涉及到“如何教”或者说是“教什么”的问题,针对学时少的情况,有的放矢设计教学大纲,反映通识教育整体的目标取向、内容结构和选择标准。在教学中以科学普及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以促进非通信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及其网络新技术为目的,以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为教材结构的核心,力求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整体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起点,改编某些教材的某些章节,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全面整合、有层次性。摆正“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辩证关系,区分“通信专业学生”和“非通信专业学生”的兴趣差异,保证课程提供的知识能提高学生相应的素质。
  通识课程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旨在拓宽基础,沟通文理, 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 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使学生不仅接受到交叉学科训练, 也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为学生今后能够层次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工作, 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2. 教学方法人性化
  选修通识课程《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的学生来自20几个非通信专业,很多学生的通信基础知识为零,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掌握不同“通”的维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不同的“通”的方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电子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有多种感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老师讲解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寓教于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学习心得”等作业形式反馈有效信息,掌握课堂教学一线情况, 及时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课堂管理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 ,和谐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 ,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大学新生刚刚结束高中的学习生活,还没有适应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大学环境,可能会出现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用手机上网、看小说 、玩游戏等现象,如果老师上课只顾讲课而不顾学生听课效果,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图1所示,“教”与“学”的不良信息交流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图1课堂“教”与“学”信息反馈示意图
  授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责任人,是教风和学风、知识和师德的汇集点,因此一定要鼓励教学效果好、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讲授通识课,坚持课堂考勤,加强纪律管理。如果老师看到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们都坐的整整齐齐,聚精会神的时候,老师就会感受到正能量,就能有积极性认真讲课,教学效果就会提高,选课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了,教学风气进入了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完成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重视了课堂管理这个环节,学生到课率明显上升、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促进了教风和学风良性循环。当然,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深层次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提高课堂的凝聚力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之一。
  3. 考试成绩分布化
  在考试的形式上,改变“一卷定命运”传统做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分布在整个学期,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如:平时考核有2项指标:课堂考勤(占期末总成绩10%)和课后作业(占期末总成绩10%),期末考试常用开卷形式(占期末总成绩80%)。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第一步是考试方法的改革和评价教育质量标准的改变,在素质教育中, 评价教育质量和智力水平的标准不再是分数, 而是创新能力。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诸如保险、财政、档案、工程管理、广播影视、广告学、国民经济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历史、贸易、社保、统计、英语、中文、编辑、法学、汉语、人力资源、制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化学、生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等。新的考试方法培养学生通识理念、批判精神、想象力、非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联想迁移能力等。   例如:在平时考核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你为什么选修《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了哪些通信技术知识?举例说明现代通信技术在你的专业领域应用的情况。谈谈你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评阅了2013级文科学生(97人)的课后作业,分析、归纳了几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学生作业分析示意图
  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又深刻了一些,《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专业课程,而不是通识课程,但对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的自由性给师生主动选课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它在更深层次上是给教师和学生自由的能力,但要实现这个自由的能力,本身不是一个自由的过程,考试改革中的平时考核环节是必须的,与其它考核方式相结合综合评定学 生的学习成绩。
  4. 结论
  在通识课程《现代通识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通识教育课程并不是专业教育课程的外延,而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创新性、广博性和基础性科学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刚刚接受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校开设通识课程,为他们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法论和宽广的思维视野,对学生知识的整合性、视角处理的广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技能,因此,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要考虑如何协调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的求职需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信息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第五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通识课程《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曾经获得2014年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三届教育评价研究优秀学术成果叁等奖(证书编号pjh201403050)
  参考文献:
  [1] 刘长生,吴云峰,杨东海.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3(1):38-39.
  [2] 蒋菊,莫运佳,韩永红.论课堂权利与教师影响力.教育探索[J],2013(8):8-9.
  [3] 韩志伟,倪娜.大学研讨型课堂的实践与反思.现代教育管理[J],2013(7)44-47.
  [4] 黄海.通识教育视野下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维度.现代教育管理[J],2013(7)94-97.
  [5] 杜芳芳.从控制到引领: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转向. 现代教育管理[J],2013(7)48-52.
  [6] 李珺,宋文龙,尹力.高校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教育探索[J],2013(8):47-48.
  [7] 何宽芳,胡忠举,杨书玉,尹喜云.机械类专业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3(8):103-105.
  [8] 田山俊.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审议模式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12(5):8-9.
  [9] 眭依凡,汪征.论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 现代教育管理[J],2014(11)1-10.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上我国从古至今都重视道德品质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教师都开始关注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这些教育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改下的
基于信号与线性系统课在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合目前此课程现状和教改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且对该模型的结构、组成和代理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描述.该模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模型,具有很好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汲取智慧和经验,我在探索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了“师生角色的置换”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再按Ziegler-Nichols经验公式整定出PID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PID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品质优等特点,且实现方法简单.
作者简介:李香香(1983.1-),女,陕西礼泉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在培养护理人才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以及渗透人文素养,为实现“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运用WSR理论,以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对应用型创新人才
着眼于培养研究生探索、研究、运用的能力,打破《模式识别》教学的一贯模式,提出行之有效的交融互动教学法。
目的评价围麻醉期脑氧饱和度联合BIS监测对老年肠梗阻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因肠梗阻行肠切除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脑血氧饱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内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该文在深入思考高中体育学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