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也日渐扩大,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工程测量体系。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能否安全高效开展。本文就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化的应对措施,以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精准度,促进建筑施工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应对措施
  工程测量是建筑施工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但当前建筑施工中工程测量往往出现一定错误,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正常有序开展。为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维护整个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应当准确把握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错误,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准确度和有效性,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错误及产生原因
  一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和测绘的过程中,其测绘技术手段的额不够完善,测量人员流动性大,仪器管理混乱造成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措施的不够达标,影响着其在施工中的安全性。
  二是测量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这些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量方法都一知半解,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三是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且日常保修不到位。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四是测量的质量监管与控制不到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控,现有的体制是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共同参与,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有自己的建筑工程监督部门,可谓三管齐下。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
  2 建筑工程测量中常见错误的应对措施
  2.1 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为降低建筑工程测量中错误的发生几率,提高工程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在工程测量之前应当结合测量需求对所使用的器具进行精准校验,为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测量人员对工程测量专用的仪器和水准尺等进行精准校验。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应当确保测量仪器保持水平状态,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一旦测量仪器的平整度不足,应当以望远镜绕横轴扫出的面作为一个斜面,确保水准管泡处于居中条件下进行读数,以保证读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若实际工程测量过程中受到强光照射,为避免气泡不稳定而影响测量精准度,应当撑伞将阳光遮住,从而促进工程测量操作的顺利开展。
  工程测量中应用各项测量仪器时,应当将仪器置于坚实之处,将三脚架踩牢,以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的高度与观测者身高存在一定聯系,应当基于观测者身高来调整仪器高度,以保证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观测者在开展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触碰三脚架,以免影响仪器的稳定程度。为保证对中精度,应当经纬仪架头与螺栓进行水平连接,最大程度上避免垂球线与度盘中心偏移而影响工程测量准确度。
  经纬仪对中准确是保证工程测量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因素。测量人员应当注意的是,测设矩形控制网极易导致周边不闭合,甚至超出允许误差,因此在应用经纬仪开展工程测量时,应当合理控制好对中误差,并以长边作为后视边,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测量的准确度。在应用水准仪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前后视距相等,从而减小仪器误差,并准确把握其他自然条件因素对工程测量精准度的影响,促进建筑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
  应用水准尺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水准尺身处于直立状态,并对尺底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水准尺底部泥土,以免影响水准尺的实际应用效果。工程测量过程中应当将水准尺直立于钉木桩或加尺垫等坚硬点位上,确保转点前后视凑数尺子处于同一标点上,并确保卡簧位置可靠,以免塔尺上下滑动而影响测量准确度。为避免尺差错误,应当保证工程测量读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准确了解水准尺刻划规律的基础上,测量人员应当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以及数值增加方向进行读数。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测量中相关测量人员应当注意的是,要充分做好仪器目镜、物镜等对光工作,尽可能消除视差,以保证工程测量的有效性。使用经纬仪开展工程测量时,应当以十字丝交点对目标中心找准花杆底部,尤其是在投点时应当保持铅笔处于笔直状态,从而为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准度控制提供可靠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测量中错误的发生几率,为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控制提供可靠保证。
  2.2 建筑工程测量中质量管理方法
  一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各种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
  二是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主要有:测量仪器的配置、调拨、使用、保养、标定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测量仪器奖惩管理办法;桩橛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放样测量的检查复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工程测量管理办法;测量成果审核和批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考核办法及奖罚办法。
  三是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当前建筑工程规模目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土建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必将被淘汰。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建筑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建筑工程测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相关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也不断优化。工程测量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性,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当在工程测量中对多种测量方式进行优化利用,准确把握多种影响因素,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应当全面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技能,明确测量目标,并加强工程测量管理,从而降低工程测量中错误的发生几率,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文敏.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14(7).
  [2]王立芳.关于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低碳地产,2016,2(11).
  作者简介:时兴龙,身份证号:230224198502122210。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建设的,现在有很多的建筑物在城市中被建造,这些建筑物装饰城市,改变了城市的风貌。建筑设计也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将建筑设计理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城市的风貌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就是对城市规格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探讨,让建筑设计更好的为城市规划服务。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随着中国书报刊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和其他行业的资本开始进军书报刊出版市场。在此之前,书报刊出版主体已经开始了其市场探索之路。 With the gradual opening up of the m
2010年11月26日尊敬的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同志,徐振寰副主席、王炯副主席、李世明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全国工
近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在该区凤凰古村建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基地,并在深圳文博会期间举办系列义化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得到了刘延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明显,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还给学生,切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优化课堂结构、开展课外活动、加强自学策略指导等诸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优化课堂结构;开展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
2003年11月,《新周刊》推出《无书 可读——中国图书业九大批判》的 专题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坊间议论纷纷,网间搜索无数言论。  市面上,面向读者的品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歌唱大别山和大别山人民的歌曲,也是一首深受群众及歌唱家喜爱、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音乐作品。本文将针对《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析其音乐领域的奥秘,使大家喜爱的作品能被音乐人更好地演绎,能让更多人理解。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传唱性较高的經典作品,该曲目入选了20世纪经典作品,也入选为中国各大音乐院校及综合性、师范类、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材。它不仅是全国各
期刊
采用NaH2 PO4 作为矿化剂,将FeCl3在2 0 0~2 2 0℃下水热反应4h ,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单分散哑铃形αFe2 O3粒子,并发现H2 PO4- 和Fe3+ 的起始浓度、水热温度显著影响水热产物的
2003年12月14日,《新周刊》再次拿 出版业开涮,因为在当天揭晓的 “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中,被评为“年度新锐图书”的竟然是一本杂志——《万象》。《新周刊
国内声乐界对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范畴的定义常常不够精确.这类作品在国内高规格的演唱中的运用已有苏醒之势,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本文针对意大利古典声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