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瑞典社民党的政策变革及其效应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90年代瑞典社民党面对严峻挑战:国际上,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金融投机猖獗;在国内,右翼势力猛烈进攻,福利沉疾加重,瑞典模式失灵。但该党并没有改旗易帜,而是坚持原则,临危不惧,大胆变革,大力削减开支,适度调整福利,改革国有企业,在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努力维护劳动人民的基本利益,从而成功地恢复了其经济发展活力,并击退了新自由主义势力的进攻。瑞典因此成为处于低潮中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新亮点。
其他文献
当前世界发展,显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和高科技的飞速进步,令人感觉到地球越来越小。各国之间接触频繁,互相影响,特别在经济方面,紧密相连。这就是引起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的经济全球化问题。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趋势,那就是政治多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中国正处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由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向市场经济转型,向私人企业和国际贸易开放,2003年将是中国承担极其重大使命的一年。
本文介绍了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权利用新闻媒体、伊斯兰教信仰、传统道德和文学作品灌输官方意识形态,控制伊拉克人民思想,为萨达姆政权的对内镇压和对外战争服务的情况。
文章认为,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对1992至1994年间东亚地区一系列重要事件——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日美同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的反应。该战略以“预防性防御”为主旨,反映出克林顿政府要在后冷战时代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接触方式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愿望。但是“预防性防御”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如何落实这些构想,同时,亚太地区变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也要求华盛顿在推进“预防性防御”战略时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拿捏分寸。
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显得越发的明。显。伴随着这种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是一种以单边主义为支柱的“新帝国论”。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仅是源自于西方文明长期以来所持有的优越感,而且也是美国外交对于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的一个新的反思。但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美国外交战略,对于自身乃至国际社会而言,都不能说是一个理智的和建设性的战略。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1950年9月,中共中央派往越南的中共联络代表罗贵波回京汇报。罗贵波向胡志明主席辞行时,胡志明再三表示希望他继续留在越南工作。罗贵波回到北京,刘少奇同他一起去见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毛泽东说,越方来电,胡志明希望你当他的顾问,尽快返回越南工作。你要做好在越南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你来继续完成中越两党联系的任务,作为我党派出的第一位联络代表。
21世纪的日中关系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呢?又应当怎样去做呢?值此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能有机会以此重要课题向中国的朋友们讲述自己的见解,深致谢意。贵国的江主席曾于9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上,面对出席大会的13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发表了祝词。
在中苏关系史上,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是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向以国家利益为主的过渡,内容非常复杂,但反映在史书上也最为薄弱。本文重点评述的是这一时期中苏关系中一系列事件的起因、互动关系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