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县文管所收藏的古代铜镜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镜就是古人用铜做的镜子,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古代铜镜中有相当多的精品,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辽宁省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朝阳县文化馆文物组,多年来,朝阳县文物管理所通过文物收购、征集、采集、发掘等多种途径收藏了许多铜镜,其年代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在形状上有圆形、方形、花形,形状各异,现藏于朝阳县文物管理所,今选取其中20余件铜镜略作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鉴赏和研究。
  一、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随着青铜礼乐器逐渐衰退,铜制的生活用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时期人们使用铜镜的记载,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明日……窥镜而自视……”《韩非子·观行》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记:“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鬣藏。”说明铜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1.双钮几何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733。1986年出土于朝阳县十二台砖厂战国墓。镜呈圆形,以青铜铸制。正面磨砺光洁,背面上部有竖置的两个宽板状钮,其外为内饰平行直线的三角形纹,近缘处饰有矩形方框,框内饰平行直线或斜直线纹,镜缘呈斜弧状(图1、2)。镜直径10.8厘米,缘厚0.9厘米,钮宽1.2厘米,双钮距2.5厘米。1993年,辽宁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二、十六国时期
  十六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大动荡、大分裂时期,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人口减少,经济低迷,此时的铜镜纹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与神兽组合纹饰为主要内容,出现的铭文镜主要有“位至三公”等,总之此时的铜镜多在造型和纹饰上模仿汉代,很少创新,处于铜镜停滞期。
  2.“位至三公”铭博局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277。1978年出土于朝阳县十二台乡腰而营子砖厂前燕鲜卑墓。镜呈圆形,窄边,镜背纹饰分成内外两区。内区正中为圆形钮,钮外双重方框内饰13字铭文,铭文间以乳钉纹相隔,镜铭为“位至三公”,因锈蚀隐约还可见“王”“侯”等字样。框外四边中点分别置一双线“T”形纹饰与双线“L”形纹饰相对. “T”形纹饰两侧各一凸起小乳钉,框外四角各置双线“V”形纹饰,“L”“V”与外区圆圈相接。镜内区以“T”“L”“V”图案将纹饰分成四方八区,八区内填饰禽鸟纹。镜外区饰数道圆圈,由内向外的圆圈间以斜直线纹、小三角形纹、双重曲线纹、小三角形纹相隔,镜缘饰双圆圈纹。镜有残缺,直径13.5厘米,缘厚1.03厘米(图3)。这种布局有“T”“L”“V”等图案的铜镜被称为博局镜,也有称之为规矩纹铜镜,是汉魏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铜镜。
  “三公”是古代官职的称谓,从周代到明清一直沿袭应用。铜镜上“位至三公”等字样虽是一种吉祥用语,但也是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体现。人们把“位至三公”的字样铸制在日常生活用具铜镜上,当作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三、唐代镜
  唐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由于唐代工匠在铜质的合金上加大了锡的成分,使得铜镜呈银亮色,既美观又实用,在造型上,除了沿用前代圆形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在纹饰上把鸟兽纹与花卉纹结合起来,瑞兽葡萄纹镜是唐镜中最为引入注目的镜类,它揭开了唐代铜镜主题纹饰的序幕。
  3.唐瑞兽葡萄铜镜:1件,编号为总0544。1983年出土于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墓葬。镜呈圆形,镜体较厚重。镜背中置兽形钮,以高圈带将镜分成内外两区。内区饰瑞兽、孔雀,间饰葡萄枝、叶、果实,内缘饰连珠纹,外区饰飞禽、瑞兽,间饰葡萄枝、叶、果实,外缘上饰一周祥云纹,锈蚀严重,部分图案已不清晰。镜直径16.8厘米,缘厚1.5厘米,钮径2厘米(图4)。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四、辽代铜镜
  辽建立后,契丹民族受中原地区汉民族传统的儒家学说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铜镜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流行四蝶纹镜、龟背纹镜、连珠纹镜、莲花纹镜等。
  4.连珠纹花式铜镜:1件,编号为总0455。1979年出土于朝阳县馒头营子乡商家沟辽墓。镜呈莲花瓣状,镜体较薄,镜背面是桥状钮,已残。镜采用浅浮雕工艺,内区饰四个人物图案,飞人手执一莲花,做同向飞舞状。周边凸起,边内饰莲瓣状乳钉纹一周,在莲瓣处饰一圆周乳钉纹,且中间有一圈带纹和一乳钉宽素缘(图5)。镜直径16.3厘米,缘厚0.5厘米。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
  5.连球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1110。2011年朝阳县公安局办案收缴后移交博物馆。圆形,小桥形钮,转轮荷瓣纹钮座,其外满饰连球纹(图6),宽平缘。镜直径13.2厘米,缘厚0.1厘米。辽宁省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6.菱格珠点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912。2003年出土于朝阳县南双庙乡八道河子村马达子沟王子坟山。镜体轻薄,宽镜缘,小桥形钮,钮残破有铁锈痕,推测原应用铁丝悬挂于墓顶。钮外布满小菱形格纹,菱格内饰圆点纹作装饰(图7)。镜直径12厘米,缘厚0.1厘米,钮高0.4厘米。该镜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菱格珠点纹饰类似。
  7.龟背纹铜镜:2件,均有残,编号为总1172。2011年朝阳县公安局办案收缴后移交博物馆。镜圆形,宽平缘,小桥形钮,转轮荷叶纹钮座,座外作方框,框外至缘处饰龟背纹(图8)。镜直径13.5厘米,缘厚0.17厘米。
  8.牡丹花纹钢镜:1件,编号为总1143。2011年朝阳县公安局办案收缴后移交博物馆。镜圆形,宽坡状镜沿,小桥形钮,钮上线雕盛开的牡丹花一朵,两旁有枝叶陪衬,花卉以镜钮为中心左右呈对称状,钮右侧有一“省”字(图9)。镜直径15厘米,缘厚0.14厘米。此镜与辽宁省北票县柳条沟辽墓出土的牡丹花纹镜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等都极为相似,当为同期,即不晚于辽圣宗时期。此镜经辽宁省文物专家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9.仿唐瑞兽葡萄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866。1994年出土于朝阳县东大屯乡孤山子村孤山子中段南坡辽墓。镜圆形,圆形钮。钮外以高圈带将镜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浮雕四兽,绕钮奔跑做追逐状,四兽间饰缠枝葡萄纹,外区一周铭文带,铭文为:※大吉※門們口家宝镜口国监制口口口口口口光河口口口口家纨可庆无尽嬉口自省。近沿处满饰葡萄枝蔓纹(图10)。镜直径19.5厘米,缘厚1.6厘米。此镜风格与唐镜极为相似,当为仿唐镜。
  10.方形双兽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640。1990年出土于木头城子镇召山嘴辽墓。镜呈方形,宽缘,小圆形钮。钮外浅饰双兽纹,双兽绕钮追逐(图11、12)。镜边长11厘米。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11.素面铜镜:1件,编号为总1119。2011年朝阳县公安局办案收缴后移交博物馆。镜圆形,斜立窄缘,小桥形钮。镜含锡较高,白且亮,至今仍可照人。镜直径34厘米,缘厚0.5厘米,钮直径2.4厘米。此镜较1971年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乡下五家子村辽墓出土的铜镜形体大,且保存完整,当属少见,经辽宁省专家组鉴定为二级文物。
  五、金代铜镜
  金代铜镜由于受到两宋制镜的影响,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最具民族特色的铜镜当为双鱼镜,此外还常见童子攀枝花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金代铜镜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仿造汉、唐、镜,以及刻有文字、符号的刻款镜。
  12.金代双鱼镜:1件,编号为总0642。1990年出土于朝阳县古山子乡古山子村。呈圆形,铸制。圆形钮,钮周围浮雕双鱼。两条鲤鱼同向绕钮回泳,头尾追逐。鱼张口曲身,尾部翻转上扬,摇头摆尾,身饰细密鳞片,鳞鳍清晰,造型生动逼真。鲤鱼体态肥大,占据镜背主体位置(图13、14)。镜直径19.4厘米,缘厚1.0厘米,钮直径2.2厘米。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这里盛产鲤鱼,鱼善繁殖,鱼子万千,正好契合了古人对于子孙繁衍、多子多孙的渴望,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江边,渔猎经济占其经济生活的绝大部分,双鱼镜也就成为金代数量最多、最富特色的一种铜镜。
  13.金仙人故事镜:1件,编号为总0523。1979年地区废品收购站收集。镜呈圆形,镜体较薄,桥状钮,钮右侧一株菩提树向左伸展,其下有一仙人,仙人立姿,宽袖长袍,丝带前飘,双手置胸前,身后立一双手持长柄蒲扇童子,二人前面波涛汹涌,钮右侧悬崖高耸,崖顶有一曲干菩提树,崖下一仙童面对仙人,仙童背后浮雕二叠瀑布,钮上方祥云中隐露出重檐楼阁,整个画面构成仙人拜访之故事。镜直径18厘米,缘厚0.7厘米,钮直径1.8厘米(图15)。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14.金仙鹤人物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406。1981年朝阳县王营子公社八家子大队后砬子山遗址井藏。镜呈圆形,镜体厚重,宽缘,周边较厚,内边较窄,中置桥状钮,钮右侧沿镜缘处大树向左伸展至左上方,树下岩石上端坐一老者,老者戴冠着长袍、双手于胸前做讲经传道状,左侧一童子拱手侍立,前方仙鹤、乌龟均曲身扭颈望向老者(图16)。镜直径15.5厘米,缘厚0.6厘米,外廓1.5厘米。类似铜镜在朝阳地区多有出土。
  金代仙鹤人物纹镜,类型丰富,纹饰多样,是当时人们祈求神仙保佑、吉祥如意的愿望在铜镜上的反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5.金四兽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031。1978年出土于朝阳县馒头营子乡炮手营子村西遗址。镜直径13厘米,缘厚0.8厘米,钮直径1.5厘米。镜呈圆形,圆钮,内区浮雕四海兽,每只各有特色,或头部像龙,尾像金鱼尾;或头像海狮,脊柱呈脊椎骨状,狮尾,总之形态各异,相对奔驰在流云中。其外为多道弦纹间饰小三角形锯齿纹和短直线纹各一周(图17)。该镜与吉林省地区出土的瑞兽镜、辽宁北票市文管所收藏的四兽镜在形制、大小与纹饰等方面均相似,应为金仿唐代镜。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16.金海兽葡萄镜:2件,镜厚边,海兽葡萄纹饰,较粗糙。其一:编号为总0032。1987年出土于朝阳县馒头营子乡炮手营子大队遗址。镜直径12.5厘米,缘厚0.9厘米。其二:编号为总0896。镜直径13厘米,缘厚0.9厘米。这两件铜镜体形厚重,制作粗疏,纹饰也不似唐镜精致,应为金代仿唐镜。
  17.金代连珠灵芝牡丹纹钢镜:1件,编号为总0239。1976年出土于朝阳县胜利公社花坤大队遗址。镜呈圆形,中间置桥状钮,窄边凸沿,沿内饰弦纹两道,乳钉纹一周,内浮雕双灵芝,牡丹福寿图案和“李”字(图18)。镜直径13厘米,缘厚0.5厘米。该镜背所铸“李”字,当是铸镜作坊的姓氏,或当作招牌使用。
  18.金柳毅传书故事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625。1984年出土于朝阳市东街小学院内。镜直径10.5厘米,缘厚0.8厘米。镜呈圆形,镜周边凸起呈斜立缘,圆形钮,镜左缘处一株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沿镜缘伸展至右上方,树下一男一女做对话状,女子高髻长衫,回首作语,男子戴幞头,长袍玉带,躬身拱手,做倾听状,不远处一童子牵马侍立。镜钮下一长线纹隔开水陆,下半部水流湍急,隐约可见鱼儿游戏其中(图19),此镜纹饰内容反映的应是柳毅傳书中的“泾水托书”,类似铜镜在朝阳地区多有收藏。
  “泾水托书”故事取材于收入《太平广记》卷419的唐代传奇小说《柳毅》,唐仪凤年间,书生柳毅赴京城长安赶考,落榜归乡,于泾水河边见一女子在路边放羊,交谈中得知女子原是洞庭龙王的小女儿,父母把她嫁给泾川龙王的二儿子,婚后受到婆家的虐待,龙女托柳毅带信给父母,并告知其前往洞庭龙宫的方法,龙女被成功解救后对柳毅心生爱慕,几经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柳毅传书故事中的“泾水托书”“洞庭传信”和“湖滨惜别”这三个场景在金代铜镜中表现得最为多见。   金代铜镜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仿汉唐、仿宋的,这也与金代的铜禁政策有关,为躲避官府的检查,取得合法的使用权利,就采用仿制前朝铜镜形状的形式,以蒙骗官府,仿他朝铜镜在金代曾风行一时,这也构成了金代铜镜的一个主要特点。
  19.金“建州官”款凤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745。1986年出土于朝阳县单家店乡山后村。镜呈圆形,桥状钮,窄边凸沿,镜主题纹饰为绕钮飞舞的三只飞凤,凤高冠,曲颈回首,展双翅,凤尾沿镜缘呈弧状,凤做飞翔状。三凤间饰以飞鸟和祥云,整个画面灵动活泼,富有生机。在桥状钮下侧刻有“建州官”押证(图20)。镜直径13.7厘米,缘厚0.8厘米,钮直径117厘米。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20.金“建州官”款瑞兽葡萄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403。1980年出土于大平房镇黄花滩建州城址内。镜呈圆形,铸制。镜体大而厚重,兽形钮,镜背以高圈带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主要饰六瑞兽,间饰葡萄枝、叶、蔓、果实。外区主要饰飞禽,葡萄枝、叶、蔓、果实。斜立缘,缘内饰缠枝牡丹,镜缘一侧刻“建州官”及押证(图21-1、21-2),该镜经专家认定为金仿唐葡萄镜。镜直径19.8厘米,缘厚1.5厘米,钮直径2厘米。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建州,始建于辽代,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安置俘获的汉人所建立,在今朝阳县木头城子,辽圣宗时,因建州屡遭水患,故迁至大凌河北岩即今朝阳县黄花滩。金建国后,仍沿袭辽建置设建州。
  这两枚铜镜的缘部刻有“建州”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证,究其原因,当时宋金对峙,战争频繁,金政府金属缺乏,统治者对于民间私自毁钱铸镜之事,三令五申严厉禁止。《金史·食货志》载:“大定八年,民间有犯铜禁者。上日:‘销钱作铜,旧有禁令,然民间犹有铸镜者,非销钱而何。’遂并禁令。”大定“十八年二月,禁私自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规定铜钱、铜镜等一律官铸,铜镜必须经过官府的检验、加盖官府的验记方可出售,这就形成了金代铜镜的独特风格,成为确定金代铜镜的主要依据。
  六、明清铜镜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制度粗糙,纹饰模糊,已经全无汉唐铜镜的风采。清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的衰退期,由于玻璃镜的使用,铜镜的实用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产量下降、铸造粗疏,铜镜从实用功能转为仿制古镜,出现了一些仿宋镜,同时纹饰风格更加民俗化,更接近于生活,如“五子登科”“福寿双全”等吉语镜更多地出现在此时。
  21.明“状元及第”铜镜:1件,编号为总0221。1975年出土于朝阳县大屯乡林腰子墓。镜呈圆形,宽平缘,圆形桥状钮,铸“状元及第”四字,近缘处连珠纹一周。这种铭文为吉语形式的铜镜主要流行于明代。镜直径4.5厘米,缘厚0.3厘米,类似铜镜在北票市文管所也有收藏。
  22.清武松打虎故事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238。1979年出土于朝阳县胜利乡花坤大队遗址。镜体较小,宽边,边饰蔓枝纹,内浮雕武松骑在老虎背上,手持半截哨棒用力打虎的故事(图22)。1994年10月12日,朝阳市文物局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
  23.清鸾凤和鸣铜镜:1件,编号为总0135。1977年出土于朝阳县松岭门公社。镜呈圓形,宽边凸沿,圆形柱状钮,钮外铸四方框,框内饰“鸾凤和鸣”四字,“鸾”字右侧铸长方形框,内铸“周圣公”三字(图23)。镜直径13厘米,缘厚1厘米。
  元代白朴在<梧桐雨》中说“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以鸾凤和鸣来比喻夫妻和睦,用来祝福新婚夫妇,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他文献
<正> 70年代以来,兰州地区基础多采用人工成孔混凝土灌注桩,需大面积降低地下水的工程大量增加,加上深基础的增多,大面积降水问题更为突出。兰州市区建筑场地多属黄河二级阶
孔相卿,1963年出生于中原神垕古镇的钧瓷世家.少儿时天资聪颖,可谓天赋少年.12岁已能瓷板作画;15岁学习陶瓷制模工艺;22岁时,他在父亲孔铁山的指导下,创烧出的钧瓷及官瓷高仿
钺是中国古代一种兵器,其最早可能起源于生产工具石斧.许慎《说文解字》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尚书&#183;顾命》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
临汾市前进百货营业楼坐落在山西省临汾市最繁华的古楼东大街南侧,建筑面积约5000m~2,平面为矩形,长边49.5m,短边27.5m。地上共4层,层高5.4m,总高21.2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因
蓄水屋面是在屋顶蓄水,以改善炎热地区暑期室内热状况的一种隔热做法。这种屋面在屋顶蓄水后,太阳幅射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而减弱,可防止建筑物的顶层房间过热;防水层常年处于
男,汉族,字晨峰,号溪清阁主人.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获嘉县太山乡西寺营村.自幼喜爱花鸟与山水画,1975年在县里读高中期间,就边上学边师从原西安市电报局局长王希天(已故)习画工
2018年4月8日-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这是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开篇之作,年会规格和規模都超过往届。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有着美好寓意和经典造型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指定国礼《永泰瓶》正式亮相博鳌亚洲论坛,被陈列在主会场入口处。  国礼《永泰瓶》上圆下方,以瓶为身,以玺为基座,象征基业永泰,四海升平。瓶口为敞口,寓意广
刘中玄藏有一方印章,就两个字——化蝶,系著名篆刻家唐咏声相赠.刘中玄视为至宝,引为座右铭.20多年前,刘中玄是钧瓷厂一名普通的施釉工人,他沉默内敛,敏而好学,博闻强记,掌握
<正> 某钣金厂房屋面采用长6m的预应力三合一屋面板,使用不到10年屋面板就发生了严重的破坏。现将破坏情况、原因以及处理方案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