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文字的丛林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穿过文字的丛林,并未金黄满地,但日光斑驳间,我依然认得你的美丽。
  ——题记
  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文字了,和许多孩子一样,紧张,笨拙,又感到隐隐的兴奋。老师教我们发音,从口中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有着说不出来的奇妙。它们像是一粒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里飘来的种子,悄悄地在我心里头生了根。
  刚上小学时,因为写作业字迹不端正而被打手板,我不禁从心底埋怨起它。从那时起,我对文字最初的印象停留在手心疼痛的记忆里,疼疼的,痒痒的。一个孩子的怨恨是不会长久的,每当想起往事,多半也是它带来的美好岁月。渐渐地,回忆里也没有了埋怨。
  对文字的印象美好了起来,小小的种子便发芽了,以至于后来开始对写作产生兴趣。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写起时下流行的“小说”。我还记得里面有一段:“天上的云儿就要被乌漆墨黑盖住了!好有點可怜啊!”现在看来,真让人忍俊不禁。不置可否的是,对于文字,我还稍有些歉意,因为写字“随心所欲”,所以没留下半个端正的字迹。从那些龙飞凤舞的姿态里,我读到了远比它带给我的喜悦要多得多的轻漫之态。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轻率与潦草在尚未成型的时候,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我终于写得了一手好字,得到老师的好评,也获得同学们的倾慕。方方正正的汉字在我笔底千百次地演绎它那典雅不阿的气质。我喜欢写中国的文字,喜欢用文字在思想的海洋里寻觅出不一样的风景。文字,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它已不知不觉地种在了我的心底。
  但在前几天的一节美术课上,我居然面临了一些文字的尴尬。
  美术老师讲“艺术字”,大大的横幅上,写了几个“诡异”的范例,部首被拉长,偏旁变了形,夸张且鲜明。我感到有些滑稽:“艺术字”?这哪儿是字,大概只剩“艺术”了吧!美术老师却说,这是非常漂亮且值得学习的。一时间,气氛有些奇怪,大家都在笑,我不知他们都笑些什么,但一个个也都说好看。我疑惑且不知所措。在同学们的啧啧称奇声中,我反倒显得另类了。我随着大家一同望向大屏幕,呆愣愣地看着那些被叫做“艺术字”的字,仿佛感到心头隐隐一丝疼痛。文字仿佛是一个个面团,被人们的欲望捣鼓成各种模样,仿佛成了《芈月传》中的那个被五马分尸的商鞅,张扬着想象中的惨烈。这是我们的文字吗?在我的印象里,文字包涵了所有,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是肉体与精神的融铸,但此刻,我感觉它是这般渺小,渺小得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让人的欲望得以张扬的工具。
  又过了几天,语文第六单元考试,现代文阅读是张丽钧的《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这里居然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人们给花儿们另取了什么“高考花”“开学花”“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之类的名字,竟也耿耿于怀。文中说:“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美术课已经过去了,但我们这些典雅不阿的文字在“艺术字”的天地里所遭遇的“软伤害”历历在目。也许人们觉得,至少花鸟是有生命的,文字只是抽象的符号。孰不知文字是一切精神生命的总和,历经千百年的锤炼与沉淀,是最有生命力的存在。张丽钧在文章最后感慨:“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它们芳名的热望?”那么对于文字,有谁能听得到它悲泣的声音,看得清阳光穿过文字丛林间依稀的美丽?
  这个时代赋予了你我太多的责任与追求;这个时代,繁杂喧嚣与压力纷争让人窒息憋闷。许多人,许多时候,已经失去了对文字爱的能力。今日并非阳光明媚,但于文字丛林间,我依然看到了它非凡的美丽。
  (指导老师:杨海燕)
其他文献
一帘幽梦花影深,清风明月露天真。山川万物皆文史,阅尽沧桑自在身。  ——题记  清代学者朱锡绶曾在《幽梦续影》中如是说:“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书籍,这一抹流离于世的人间芳华,历经沧海桑田,染上湖山风月的美,袅袅娜娜,走向我。似位故人,为我轻轻擦洗风雨后身上的尘埃。  这一路,是书陪伴了我十几载春夏秋冬。喜不自禁,但愿朝朝暮暮,与书共。  尚在垂髫之年,家人
期刊
“它透彻、岿然而宁静/以较小的隐喻来说,它更像我的意志/而不像我的心脏:这神圣的容器/正在我胸口砰砰撞动……”夜读骆一禾诗句,好像一把利箭射中了心窝,在令我窒息的怔忪中,仿佛回到了木垒博斯坦乡的深山里。我眼前刻画着远古图像的赭红石岩,头顶上空的蓝色苍穹,放眼远眺,山脉追逐着草的青茂踪迹,直伸向远方。我耳旁刮过的熏风,并非吹自东边的博斯坦水库,也不是来自树梢闪闪的山柏楊林,它像是直接从岩石内迸发,从
期刊
从前的马车很慢,从前的时光很慢。  ——题记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生活被快节奏所充斥,而我自己,只能被裹挟在这股“快”的潮流里,做了摆渡时光的那个人。  从前的邮递很慢,一封封信,承载着或是恋人间的絮语,或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亦或是异乡人对故土的思念,静静地躺在信箱里,等待着打开信封时,照到信封上的绵长阳光。然后它们,将经过长时间的跋涉,转过很多人的手,由穿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将信送达。这时间或
期刊
淡雅的墨香,萦绕书房,是那般的沁人心脾,透骨温存。  “沙沙,沙沙……”磨墨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成欢快的乐章。  现在的我,拿起毛笔,淡定从容,所书之迹早已了然于心。  以前的我,拿起毛笔,信心满满,可终被简单的点横撇竖捺所磨灭。但,我没放弃。十岁时,爸爸第一次教我怎样拿毛笔,我一学就会,时不时地冲爸爸做个鬼脸。爸爸嘴角一扬:“既然你这么聪明,对你来说这么容易,那我就教你写‘
期刊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微雨绵绵,惊漾的是一圈圈水纹,微凉的春意并不能阻挡我们炽热跳动的心,更无法抵挡我们迸发的激情。细雨如织,却别有一番意境。我们在如此蕴含着绿色和新生的氛围中,驶向了重山环绕的那一方净土。  一路欢笑,倦意也不经意的控制着我们,可一踏上带有清新泥土香味的土地,我们感受到的是从脚底涌上心间的难以名状的感觉。那定是来自最为淳朴的力量源泉:汗水和艰辛。我们心中增添了几份敬意,也不
期刊
每每困顿或夜不能寐,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题记  写。我此刻就在写。山风落清涧的时候,我在写;月出东山的时候,我在写;日光照耀的时候,我在写;四季更迭,天地轮回,我,还在写。写,不只是为了写,而是为了记录。记录人事,记录生活。笔下的东西,如同一颗颗水珠,自然地串起,也就连成了生活。  我不记得与写作的缘分是从何时开始的了。唯一记得的,是它陪我走过了一段大概很长的路。内心的种種情感如蛛
期刊
今年(2008),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这是晚近复古思潮悄然兴起的一种表现。  二十四个节气是天文节日。端午节是人文节日。  民俗学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受难日。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象征。  屈原(前3
期刊
1  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一切的相遇是为了什么?是爱,或更好的什么?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世界是一件木器,则词以及词所寄生的语言,以及语言所寄生的物体(比如床、道路、窗户、花),以及物体所寄生的人的思维,都是被错误安置的楔子。而万物已饱受这些不准确的组合的伤害,以至于最初相见时,就真的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另一半与“我”互补的“我”。我们中了自己的圈套,在认识活动的精心粉饰下,毫不怀疑就
期刊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日月轮回交替,不理朝夕。  ——题 记倚杖听江声  清晨,一條消息弹入聊天窗口,简单的四个字“我想你了。”寄入我心扉,带我回到那段美好的旅途。在那段似乎漫长而又枯燥的日子里,你带给我的喜悦与感动盛满了我原本毫无波澜的两年光阴。我们那么要好,每日腻在一起,从未厌倦。我们天马行空地幻想着未来,漫无边际地谈论着一切的美好。我们是幸运的,这样亲密无间的时光持续了两年,那是,就算各自静默着
期刊
天边有归鸿。君,归否?  ——题记  人生一途,风风雨雨,只因有你。  自我降生于这世上时,你便紧随而来。我尝试走路,你一次次令我摔倒在地。但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当我执笔学习写字,还未开始,你便让我感到畏惧。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我勉强学会了写字。于是,我也渐渐开始了解你:困难。  每每当我因压力而心绪不定时,你便适时宜地飘来,让我懈怠。  可如果没有你,我亦不会成长。  一路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