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突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1]学校因受所在地环境的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学校所在地的本土文化与经济发展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本土文化,对于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全发展,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丘北本土文化 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2]本校本课程既是文学鉴赏读本,又是文化素养读本,我们通过走访收集整理丘北县本土文化中与语文课的衔接与扩展的资料,通过课内外活动深入学生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一、参与挖资源并充分利用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境内有黑箐龙村的大龙山洞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遗址位于丘北县城西向约3公里的黑箐龙村大龙山洞穴内。经过考古学家多次调查,在洞口文化堆积层发现人工打击的火石、动物烧骨、化石、石核、炭屑、砍砸器等文化遗物,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崖画、春秋战国初的古乐器草皮铜鼓、象鼻岭古水利工程、彝族和壮族文化,生态文化,国家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比赛。曾养育了黎天才、马继武等著名将领。这里自然条件独特,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辣椒适生区。为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我们利用绘图的形式进行资源统计分析,形成县区资源分布图,标明了大致位置,使教师们能够清楚掌握这些资源,也使家长能够进一步明白资源的来源以及自己可以为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形成不同的资源库。对资源需要进行评估,分析各种资源所含的教育价值,形成了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特产美食、名人成长、史事传奇、经济发展等类,编成单元教材。
2、走出课堂,开展活动找寻资源
校本课程是鼓励吸收学生参与的,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价值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从英雄人物身上,学生受到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从当地神话、传说、歌谣里感受到美的愉悦,这些正是语文人文性特征的体现。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的资源来开发,关注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需要,注重其人性发展的和谐,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利资源。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以及语文大课堂活动等,组织师生到野外开展“生活写作”,积极发掘资源。具体形式有:(1)参观采访。以新农村建设的优美环境为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以“普者黑自然风景区”“湿地生態教育基地”“仙人洞”、“火把洞”等风景名胜为乐园,夏季观赏荷花,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并写一篇游记;以家乡名人为榜样,追寻家乡名人成功之路,探讨人生价值。(2)调查研究。调查县内今昔经济变化,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品家乡美食、赏家乡名茶、听地方民俗名曲,体会古老民族的传统风情。(3)实践体验。丘北县是辣椒和三七名乡,辣椒是本乡的支柱产业,让学生进入辣椒园参观,到湿地观鸟基地参观,到大自然里写景抒情,吟诗作赋,兴趣盎然;让学生参加追肥、采摘等生产活动,感受劳动。(4)参加本地花脸节活动,观赏民风民俗,并以“魅力普者黑·幸福花脸节”为主题,写一篇美文。
三、回归课堂,学科整合利用资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壮文培训,学习《丘北县壮语地名》、《壮族麽经》、双语版《丘北壮族习俗》等壮族文化书籍,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阅读课上,让同学们吟读朗诵文人墨客描写普者黑、白龙湖、仙人洞等景点的诗词、对联,讲述历史轶事、民间传说。作文课上,举行“我爱你——普者黑”、“说说我的家乡”等主题作文活动,突出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综合性。组织学生到普者黑自然风景区游玩后,请同学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方面侧重选择一个角度,各方面可以渗透,写成一篇小文,可长可短,体裁自由,可从多方面观察、思考、体味自然、历史、社会,从景点中去揣摩诗句,自发地展开讨论、争辩,不懂的询问当地导游,请教风景区工作人员,回家上网查资料,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写作、交往等提高学生能力。
四、延伸课堂,开展研讨鉴赏资源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4]如,将学生带到风景区的“农家乐”,让学生参观家乡特色饭菜的做法,亲手练习做家乡特色饭菜,尝家乡的特色饭菜,评说家乡的美食,感受乡土的亲情和氛围;在教学“风景名胜”单元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普者黑、摆龙湖、仙人洞进行观察写作,让学生探讨如何发挥王普者黑的旅游资源优势并设计方案。为传承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我们组织学生唱当地少数民族歌曲,如:彝族歌舞《三月三》及《弦子恋》、壮族歌曲《贝侬》,开展讲故事比赛:讲解彝族的山神、房神、火神、水神、石神等自然崇拜及本土祭祀风俗。
展示学习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丘北县本土文学”板报,主要包括对丘北作家专题访谈板报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板报,并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
总之,本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利用,改变了以往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使乡土文化与语文教材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生活的经验进入到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2] “地方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甘南乡土文学”课程为例[J].秦瑞琳.教师.2016(06)
[3] 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J].盛鸿彪.语文天地.2016(25)
关键词: 丘北本土文化 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2]本校本课程既是文学鉴赏读本,又是文化素养读本,我们通过走访收集整理丘北县本土文化中与语文课的衔接与扩展的资料,通过课内外活动深入学生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一、参与挖资源并充分利用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境内有黑箐龙村的大龙山洞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遗址位于丘北县城西向约3公里的黑箐龙村大龙山洞穴内。经过考古学家多次调查,在洞口文化堆积层发现人工打击的火石、动物烧骨、化石、石核、炭屑、砍砸器等文化遗物,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崖画、春秋战国初的古乐器草皮铜鼓、象鼻岭古水利工程、彝族和壮族文化,生态文化,国家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比赛。曾养育了黎天才、马继武等著名将领。这里自然条件独特,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辣椒适生区。为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我们利用绘图的形式进行资源统计分析,形成县区资源分布图,标明了大致位置,使教师们能够清楚掌握这些资源,也使家长能够进一步明白资源的来源以及自己可以为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形成不同的资源库。对资源需要进行评估,分析各种资源所含的教育价值,形成了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特产美食、名人成长、史事传奇、经济发展等类,编成单元教材。
2、走出课堂,开展活动找寻资源
校本课程是鼓励吸收学生参与的,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价值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从英雄人物身上,学生受到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从当地神话、传说、歌谣里感受到美的愉悦,这些正是语文人文性特征的体现。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的资源来开发,关注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需要,注重其人性发展的和谐,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利资源。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以及语文大课堂活动等,组织师生到野外开展“生活写作”,积极发掘资源。具体形式有:(1)参观采访。以新农村建设的优美环境为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以“普者黑自然风景区”“湿地生態教育基地”“仙人洞”、“火把洞”等风景名胜为乐园,夏季观赏荷花,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并写一篇游记;以家乡名人为榜样,追寻家乡名人成功之路,探讨人生价值。(2)调查研究。调查县内今昔经济变化,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品家乡美食、赏家乡名茶、听地方民俗名曲,体会古老民族的传统风情。(3)实践体验。丘北县是辣椒和三七名乡,辣椒是本乡的支柱产业,让学生进入辣椒园参观,到湿地观鸟基地参观,到大自然里写景抒情,吟诗作赋,兴趣盎然;让学生参加追肥、采摘等生产活动,感受劳动。(4)参加本地花脸节活动,观赏民风民俗,并以“魅力普者黑·幸福花脸节”为主题,写一篇美文。
三、回归课堂,学科整合利用资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壮文培训,学习《丘北县壮语地名》、《壮族麽经》、双语版《丘北壮族习俗》等壮族文化书籍,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阅读课上,让同学们吟读朗诵文人墨客描写普者黑、白龙湖、仙人洞等景点的诗词、对联,讲述历史轶事、民间传说。作文课上,举行“我爱你——普者黑”、“说说我的家乡”等主题作文活动,突出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综合性。组织学生到普者黑自然风景区游玩后,请同学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方面侧重选择一个角度,各方面可以渗透,写成一篇小文,可长可短,体裁自由,可从多方面观察、思考、体味自然、历史、社会,从景点中去揣摩诗句,自发地展开讨论、争辩,不懂的询问当地导游,请教风景区工作人员,回家上网查资料,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写作、交往等提高学生能力。
四、延伸课堂,开展研讨鉴赏资源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4]如,将学生带到风景区的“农家乐”,让学生参观家乡特色饭菜的做法,亲手练习做家乡特色饭菜,尝家乡的特色饭菜,评说家乡的美食,感受乡土的亲情和氛围;在教学“风景名胜”单元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普者黑、摆龙湖、仙人洞进行观察写作,让学生探讨如何发挥王普者黑的旅游资源优势并设计方案。为传承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我们组织学生唱当地少数民族歌曲,如:彝族歌舞《三月三》及《弦子恋》、壮族歌曲《贝侬》,开展讲故事比赛:讲解彝族的山神、房神、火神、水神、石神等自然崇拜及本土祭祀风俗。
展示学习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丘北县本土文学”板报,主要包括对丘北作家专题访谈板报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板报,并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
总之,本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利用,改变了以往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使乡土文化与语文教材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老师和学生通过生活的经验进入到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2] “地方乡土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甘南乡土文学”课程为例[J].秦瑞琳.教师.2016(06)
[3] 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J].盛鸿彪.语文天地.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