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普斯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凯普斯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集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的儿童AD患者60例,最终56例完成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凯普斯泰冷敷凝胶,后11 d早中晚外涂凯普斯泰冷敷凝胶,对照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安慰剂,后11 d早中晚外涂安慰剂,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 3)d及治疗(14 ± 3)d随访,记录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研究者总体评分(IGA评分)、皮肤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1周时,试验组1例(3.57%),对照组1例(3.57%)有效;治疗2周时,试验组12例(42.86%)有效,对照组2例(7.14%)有效;经秩和检验,治疗1周和2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318、-5.474,均P < 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EASI、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非参数Friedman检验,两组EASI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720,P < 0.05)。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38,P = 0.002),IGA、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066、0.804,P = 0.135、0.374);治疗2周后,两组间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7.313、38.949、51.503,均P < 0.001)。研究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事件,均表现为外用药物部位刺痛感或刺激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短期应用凯普斯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可有效治疗儿童AD,且与安慰剂比较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病变的常规超声测量指标(最大直径、最大浸润深度、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指标(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杨氏模量标准差Esd及杨氏模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与黑素瘤相关的DNA异常甲基化位点,初步构建黑素瘤特异性甲基化谱。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K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对6例黑素瘤组织及其瘤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检测,得出差异DNA甲基化位点。采用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EGG_Pathway分析了解基因功能。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黑素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存在
目的分析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27例儿童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就诊年龄2 d至10岁7个月,平均2.54岁。27例均有面部鲜红斑痣,皮损分布跨越面部中线位置,淡红色至紫红色不等,其中偏侧优势分布者21例,双侧对称分布者6例。1
患儿女,2岁2个月,生后7 d起反复发生湿疹样皮疹,后出现皮肤异色、毛发脱落。生后1个月10 d出现胆汁淤积,持续4个月后胆汁淤积改善,转氨酶增高。平素出汗少,不耐热,粗大运动发育稍落后。皮肤科检查:全身斑驳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暴露部位为著,头发、眉毛稀疏。父母无类似表现。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FAM111B基因突变c.1883G>A(p.Ser628Asn),父母该基因未见突变。根据典型皮损、
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免疫效应。方法建立紫外线诱导的SKH-1无毛小鼠cSCC模型,进行ALA-PDT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24 h和3 d、7 d各取5 mm3大小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细胞。采用SPSS1
目的了解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发热及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6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发热及DILI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63例重症药疹患者中,54例出现发热,低、中、高热/超高热者各占约1/3,16例高热/超高热
目的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
目的探讨痣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中,女2例,男1例,皮损初始表现为黑斑、丘疹。2例在手术切除后皮疹复发增大成斑块或新发结节样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及真皮内上皮样黑素细胞增生,细胞有异型性,部分细胞核深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损内瘤细胞Melan-A、S100表达阳性;HM
目的明确1个LEOPARD综合征家系的PTPN11基因突变。方法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确诊的1例LEOPARD综合征先证者的家系进行现场调查。提取家系内4例患者、2例健康成员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PCR扩增PTPN11基因所有外显子,使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该家系3代14人,其中6人患病(男3例,女3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
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