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让法治意识根植学生心灵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法治意识逐渐成为公民必备的意识,教育领域也随之贯彻落实“法治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小学生创造培养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的良好渠道,教师则应抓住宝贵的机遇并追赶时代的潮流,创新教学理念并优化教学设计,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化学习体验,促使其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多元体验;法治意识;根植心灵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倡导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这便要求我国公民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的过程即潜移默化的过程,深化学科体验的同时学生由了解法治意识到深化法治意识,再由逐步重视法治意识到最终形成法治意识。教师则应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思维观念与客观法治意识有机融合。
  一、学生法治意识形成与教师法治意识培养现状
  学生在学校期间,以受教的形式了解法治意识并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形成法治意识,这一过程看似简单明了,实则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并注入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完善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体系。首先,教师以法律常识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现下小学生是否具备正常范围内的法律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处于不了解的状态,这一现状对于年龄尚小、心智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具有不利影响。另外,多数学生认为法律实施的目的在于制裁违法犯罪行为,而并非维护自身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此迹象表明,当下小学生的法治意识相对匮乏,并且法治思维不够成熟。
  其次,现下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种种无法避免的问题。部分任课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式虽能够将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却无法使学生充分领略本学科的精髓,从而阻碍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进程。教师基于法治意识的培养现状以及学生的意识形成现状,革新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意识为期望成果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二、多元体验教学模式,让法治意识根植学生心灵
  (一)充分实现角色互换,主动探索形成意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仅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解析层面,而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转变学生的固有意识,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角色互换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主导意识的驱使下,学生主动进入自主探究过程中,以此便能够充分了解构成法治意识的相关元素。例如,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章节内容时,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要求学生主导课堂并完成授课任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法律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区分、特征”“普法的概念”“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条例”等六部分,并将这六部分内容派发到六个小组中,要求每组对应任务以组内分工的方式进行备课活动,备课完成后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授课的过程中主讲人可以就学生的讲解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在第一小组讲解“法律是什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主讲人针对教材中的两幅图进行提问:“同学们,图片中所表示的两件事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问这些事情与法律有关吗?”台下的学生抛出不同的回答,主讲人继续说:“身为社会人,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正常的社会活动时,都会受到法律的制约与保护,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法律比作‘一把戒尺’,也可将法律当作‘一把保护伞’。”随后主讲人以教材为主要讲解材料,就“法律保护我们权益的同时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这一知识点展开叙述,并以分别列举示例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比如对于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主讲人讲解道:“我们身为小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他人无权制止我们接受教育,这一点是完全受法律保护的。”在担当“教师”这一角色时,为了展现清晰的讲解思路并诠释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生会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以深入解析的形式剖析知识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客观且浅显地了解了法治意识。
  (二)结合案例情景教学,感同身受深化意识
  多数学生在法治意识形成前将法律排除在自身生活之外,甚至认为法律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对此教师应以结合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身处情景的同时产生共鸣,以此有效转变固有观念,进而深化法治意识。例如,在讲解“我们受特殊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采取案例说明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而深化对法律意识的认知。教师首先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带领学生认识“未成年人”的特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法律条款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教师在大屏幕中展示一则案例,并带领学生一同解读案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知案例中讲述了“兰兰今年十二周岁,家中长辈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兰兰即将步入初中学段之时,爷爷与爸爸以家中贫困为由,要求兰兰辍学到城里打工,以供年幼的弟弟上学。成绩优异的兰兰向老师哭诉,并表示非常愿意继续上学,教师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兰兰,最终兰兰得以继续接受教育。”在了解完案例内容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有谁能够尝试说明案例中谁实施了哪些违法行为?”一名学生回答道:“兰兰的父亲与爷爷不让兰兰上学,这一行为触犯了法律。”教师顺应学生的回答继续说道:“在这一案例中兰兰的父亲与爷爷的确触犯了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表示,‘必须让适龄的未成年人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兰兰的老师运用这则法律条例维护了兰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解并结合具体案例,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为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以此有效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体验之余重视意识
  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并且还能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深化情感认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使其以深化情感认知为契机对法治意识产生重视心理,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与法律相关的话剧演绎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一部话剧,以此强化学生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的体验感,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比如一组学生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聘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则条例,演绎《小明打工记》这一话剧,该组成员向大家展示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小明今年十五周岁,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状况窘迫,为了继续读书,小明选择在暑期打工赚取学费,在求职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黑心的五金店老板,不仅克扣小明的工钱,还限制小明的人身自由。无奈的小明跑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寻求帮助,最终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报酬并且申领了国家助学金。话剧结束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观看话剧的学生捕捉话剧中包含的法律元素,其中一名学生举手回答:“五金店的老板不应该录用小明,因为小明是未成年人。”通过演绎话剧并观看话剧,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并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性,进而重视自身法治意识的形成。
  四、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以身作则根植意识
  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应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扭转其对于“法治”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需要法。例如,学习“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这一课时,教师以“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搜寻生活中与法律维权相关的事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拓宽对于“维权”这一知识领域的认知广度。一名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到“3.15消费者权益日”的相关信息,并充分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就此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买卖交易必然会受到法律保护。教师引导学生以联系日常生活的方式全面认识了“依法维权”这一概念。再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具有双面性的特征,以“生活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身见解,对此有学生发言:“醉酒驾驶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又有学生举手发言:“在名胜古迹上随意刻字是违法行为。”教师针对這名学生的发言说道:“通过聆听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意识到,生活中仍然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我们在被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守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规范自身行为,争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深化法治意识的基础上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习惯,进而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坚不可摧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发展的衍生物,而在教育领域,教师是学生法治意识的启蒙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根植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考验教师对法治社会的认知程度。为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根据教材内容以多元体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法治知识,形成法治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并深化法治意识;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之余对法治意识产生重视心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以身作则的同时逐渐根植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阙初贤.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18(71).
  [2]金晓阳,张衍娜.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33).
其他文献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也一直受到社会思想教育人士的关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有机载体和有效平台。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它
本文从四千年的凯尔特文明谈到布列塔尼语的来源、在法国的植入以及简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战后,布列塔尼语虽然覆盖面有所缩小,但使用人数仍多达100万。作者探讨了布列塔尼语的最
针对目前快速成形数据处理后其结果缺乏必要验证的问题,提出采用虚拟快速成形系统作为设计与加工的桥梁,保证数据处理过程中参数选择的合理性。采用公理设计与面向对象技术相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全球NAFLD患病率为25.24%,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肝移植最主要病因,其疾病谱主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
刑法关于聚众淫乱罪的规定不能反映对淫乱行为规制的立法本意,以"聚众"作为客观要件无论从价值评判还是技术评判上均存在缺陷。因此,对聚众淫乱罪进行科学反思,对其存废作出理
随着社会对铝需求量的增加,不断要求提高铝锭堆垛机的效率。在堆垛的过程中,铝锭堆垛机的机架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Pro/E软件建立机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导入到ANSYS中进行模
文章介绍的汽车主减速器总成试验台可以实现六种主减速器总成的综合性能检测,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产品性能评判。其控制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采用软件滤波技术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
【摘要】体育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会意模仿,是体育教学中的主旋律,如何把这一主旋律演奏成功,是大家一直探讨的问题。新课标中不仅突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这三个目标,还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可见,学校体育练“身”的同时也要练“心”。因此,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会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