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与历史凝固在岩石之上

来源 :风采童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四百多年前,地理学家、北魏人郦道元来到今内蒙古阴山地区考察黄河,郦道元在黄河西岸一个名叫“石迹阜”的地方看到山石上刻有鹿与马的蹄印图案。于是,他在《水经注》一书中记下了他的考察发现:“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东流迳石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故纳斯称焉。”郦道元所记的“鹿马之迹”,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岩画”。
  以岩作画 以画为献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循着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所载,寻到一处“鹿马之迹”的岩画。此后,又有数以万计的岩画被陆续发现,轰动世界。从此,以“鹿马之迹”为代表的中国岩画受到世界瞩目。
  岩画是人类先民约在4万年前,用石器在岩壁上刻磨下的生产生活场景,堪称人类最早的“文献”。岩石作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的“中国马”、旧石器艺术最高成就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公元前9000年前的非洲岩画……无不表现出人类史前遗迹中最为灵动、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它记录了人类祖先非凡的智慧和不屈精神。
  目前,已被发现的岩画遍及五大洲,但长期以来,世界岩画界认为中国没有岩画。除了文化偏见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古籍中除了《水经注》外,几乎没有岩画的载录,即便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亦无涉及。但随着考古进程,中国岩画的蜿蜒历史与艺术价值正在被打开。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山西 最早的岩画艺术
  实际上,我国最早的岩画出现在山西,与山西壶口临近的“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画“女娲”。山西壁画从东汉开始,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环环相扣,其风格既有传承亦有变化,不仅体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而且对于美术研究以及社会、宗教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岩画“女娲”是距今两万年至一万年间的“中石器”遗址,它的时间下限衔接到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期,是一处典型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地层清楚、内涵丰富,并伴有多种动物化石,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岩画艺术”。这是远古人类只有记忆而无法用文字传颂的时期,只有在岩石表面上刻画符号,用来崇拜,以示敬畏,祈求幸福。
  《文物世界》对该岩画有个较为形象的描述:“人物形体高大魁伟,面相威严狞厉,鳞衣着身,幅舄腿足。特别是头上所饰之三根翎羽,即应是最原始的皇冠。亦即先民部族首领。传说中的天神太昊,皇帝或太阳神伏羲之形象。其头上的三根翎羽是王冠,是太阳的光芒之省。”
  在山西现存的壁画中,分量最重、数量最多的是寺观壁画。寺观壁画大多是土坯泥墙上彩绘的壁画。而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有很多壁画遗村,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被合称为中国四大宝窟,堪称中国壁画的博物馆。
  矿物颜料 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山西柿子滩的天然棚下共发现三幅岩画,分别为裸女、双鹿图、雁阵舞。岩画均由朱红色的赤铁矿石绘成,历经风吹雨打,至今轮廓仍然依稀可辨,画面上还留下了当地牧羊人用燃烧过的炭棍涂抹过的痕迹。
  通常,壁画中的颜料可分为三类: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非颜料物质三种类型。无机颜料的红色有朱砂、铅丹、雄黄、绛矾。黄色有雌黄、密陀僧;绿色有石绿、铜绿;蓝色有青金石、群青、蓝铜矿;白色有铅粉、白垩、石膏,熟石膏又称半水石膏、氧化锌、云母;黑色主要是墨。此外,壁画、彩塑上還有金箔、金粉。而有机颜料红色有胭脂(红花提取物),黄色有藤黄,蓝色有有机蓝(靛蓝)。非颜料的矿物质以白色为多,如高岭石、滑石、石英、白云石,还有碳酸钙镁石、角铅矿、氯铅矿、硫酸铅矿等,都是古代富有经验的民间画工因地制宜挑选来做颜料代用品的。
  矿物颜料属于无机颜料,是无机物的一类,是无机性质的有色颜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在各个领域应用时,会极大提高原绘画作品的附加值。好的天然矿物色会赋予绘画最高级的颜色,但其种类色相有限,原石难寻,宝石矿物昂贵,所以就有了人造矿物色的出现,新岩色相丰富,永不变色。同时,矿物质颜料多应用于岩画、国画、油画之中,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领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世界中最美的事物莫过于生命,就像我们去褒奖一件事物,最高的评价一般会是:感受到了它其中的生命力。而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就是无数个生命力,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发展进化,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多样性,它看上去仿佛能量无限,但实际上,它也是脆弱而容易崩溃的,当这个微妙的生物系统一旦发生某些变化,那丛林有可能变成沙漠,珊瑚礁可能变成死气沉沉的石头,甚至还会发生更可怕
期刊
作者简介  英国莱斯特大学全球化与传播学硕士,占星师。曾于伦敦占星学院、国际占星研究院研习占星学,也曾历任时尚生活媒体主编及总监等职。  不同于太阳星座对人生目标与意志的影响,月亮星座因为是存储情绪的容器,在儿童成长初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占星学里,月亮代表情绪、反应、母亲、家、家居习惯、滋养以及被滋养的方式,了解孩子或自己的月亮星座能够对亲子关系有新的理解。  月亮白羊:勇敢,我是  月亮白
期刊
冬去春来,花开雪落,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它的律法和爱……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就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万物的关联性和重要性。2021年,它将与中国更加亲密接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一个新名词、新思考、新理念和新行动——生物多样性。  充满使命感的“生物多样性大会”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将制
期刊
如果有一天,当孩子从幼儿园拿回一幅只画了几条线或是洒了几种颜料的画兴高采烈地讲故事,你是否会耐心倾听?对孩子想象和创造力的重视,应该先从家长和社会改变观念开始。儿童启蒙美育要以养正为核心,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艺术课程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  《易经·序卦传》中“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出“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
期刊
设计可以给孩子五大成长  扩大生命经验:孩子在成长,一方面经由知识的累积去理解外在的世界;另一方面,也要经由创造的喜悦去扩大生命的经验。  观察世界的方法:在科学知识的世界,众人都在寻找一个共同的真理。但是,在设计的世界,每一个创造者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觀看世界的方法。  超越世俗的观察: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物质的商品价格,也可能经由大人们的带领,对物质存在的现象有超越世俗利益的另
期刊
张婉儿  2010年5月16日出生于北京  代表作品  2013年 电影《迷失》  2014年 儿童喜剧《终极父女》  2015年 电影《惊魂48》 《别把她宠坏》  2016年 电影《鬼目迷情》  2017年 电视剧《我们的少年时代》  2018年 原创单曲《幸福的小孩》,校园剧《甜蜜暴击》  2019年 电视剧《庆余年》《倚天屠龙记》,电影《差等生乔曦》  元气少女初长成  算算, 婉儿已经是
期刊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小小设计师”绿色时尚设计作品公益征集活动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北京环保娃娃公益发展中心、《风采童装》杂志社、中国-欧盟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承办;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宸帆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支持
期刊
为助力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贯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精神,加强儿童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引導儿童参与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发掘孩子创意创新的活动,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千姿百态”儿童公益视觉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在陕西、江苏等省市积极展开。  此次活动特别以“多样的生命 多彩的世界”为主题,鼓励少年儿童自选角度,
期刊
此前,《风采童装》杂志率先提出“大手拉小手”概念,其组织的每一个专场发布秀不仅有国际化的流行趋势,更强调立足于儿童“美丽素质教育”,与享誉国际的设计师和品牌一起“大手拉小手”,带领孩子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时尚与设计、了解艺术与创造、认识国家与民族……  在儿童美育浪潮不断翻涌的当下,提高孩子心灵层面的发展,站在世界的角度去观察、去感悟是我们的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
期刊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  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文明,尤其是以“征服”为梦想的航海,中国虽未缺失,但始终不在挑战的前沿,这源于骨子里我们对海洋的陌生与恐惧……  2020“为梦而活”的选题想以海洋故事作为起点,去发现更辽阔的心境和不畏未来的勇气。  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划着皮艇,只靠自己的双臂横渡了大西洋,他就是亚历山大·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