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辅写以写促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然而,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写作缺乏素材引用,情感抒发不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能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辅写,以写促读的策略。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俗来讲,就是说读的书累积到一定程度,不会写诗也会吟了。写作也是如此,广泛的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眼界,是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素材是情感表达的载体,缺乏素材的文章是空洞的、无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病呻吟。“多读多写”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在文字中体会人生百态,感悟人间冷暖,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讲述故事,抒发情感的手法与技巧,增强自己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为学生精选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使他们通过阅读得到启发,并灵活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2.写作促进阅读的深化。学生为完成某一特定主题的写作,往往需要搜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对素材进行深入解读和提炼。写作的需要推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钻研,而这一过程实质上也会加深阅读的深度。让学生从文章表层着手,进一步触及文章所隐含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写作对阅读促进作用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语言重组,感悟人生的过程。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较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在阅读过程中只识其表,却不明其意的问题。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至关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在处理阅读与写作关系时,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一方面要主动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素养,帮助学生选择和鉴别适宜他们的有意义的阅读材料。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并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提升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自身要树立读写并重的观念,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其教育目标是统一的,都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以写促读的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般而言,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学生通过长期阅读,一方面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写作技巧。而写作对阅读的正向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也应当引导学生以写促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给定某一写作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阅读素材或是选定某一读物,要求学生精读,了解文章背景,分析文章结构,总结行文技巧,并提炼文章主旨,实现真正的有效阅读。
  三、以读辅写的策略
  1.勤于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出于自身兴趣或需求主动进行,只有源自自身内在需要,才能将阅读的过程视作是愉悦的体验,才能全身心投入,主动探索。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勤于阅读,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好读书,读好书。同时,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说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学生應当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更重要的是,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识文断字的过程,它更应该引发人思考。学生可以边读边记,将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的素材积累下来,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灵活运用,避免出现“素材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2.善于分析,精选素材。高中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素材盲目吸收的层面。经过长期阅读,学生对素材有了量的积累,但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有价值,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对素材加以筛选,高中生要学会辨别阅读材料,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遭遇挫折,不放弃,不屈服,始终怀有坚定的信念”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某学生经过思索,想到了积累的以下素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苏武牧羊的故事,以及爱迪生、司马迁等的故事。但优秀的作文并不是素材的罗列,这样只会导致文章杂乱无章,没有中心。因此,学生在确定作文主题后要对上述素材进行深入分析,精选出卧薪尝胆和苏武牧羊的故事支撑文章观点,素材选择做到了少而精,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关键。
  3.巧于糅合,升华素材。一般而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都是故事性的,那么,在写作中应用这些素材时,需要概括出主旨,对其进行升华。对于高中生来说,选好写作素材以后,不能直接引用素材,还需重点考虑的是深入分析所选素材,找到素材所体现的共同点,将它们巧妙糅合,提炼文章的立意,然后列出提纲,展开写作。只有这样,对素材的应用才是有意义、有深度的。
  总之,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并利用它们的密切联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因此,构建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探索基于阅读背景下的学生写作导练,理应成为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重点。
其他文献
【导 语】  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主角刚上场的时候往往要来一段精彩的动作,然后再摆一个雕塑式的造型,以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显示表演者扎实的戏曲功底,我们称之为“亮相”。作文的开头也一样,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文章开篇的“亮相”可能决定整篇作文的成败。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考生能精心雕饰开头,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赢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技法导航】  文无定法,却有定法。下面结合实
期刊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来的重要改革方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文最根本的含义,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其在新时代是否具备应有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可以提升其写作水平。  一、 如何引导学生将语文写作生活化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
期刊
南宋谢枋得作《文章轨范》一书,提出了“放胆文”与“小心文”的概念,如今的写作教学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文章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的意义,《文章轨范》解释了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内涵,下面笔者从如今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写作教学的模式。  一、先放后收的心理学理论  放胆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作文的时候要胆大,具体表现在可以不拘规律,不限字数,不限题材。写这样的文章目的在于
期刊
引言:“假、大、空”是当前中专学生写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无法写出真情实感,使作文“有形无情”,因此强化作文写作专项指导教学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中专语文作文教学,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使他们可以做到“去空泛,求真实”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不断提升中专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不仅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同样渗透着作者的内在情感。但是当前中专生的写作,仅注重文字的堆积,却忽视了真实情感的
期刊
事件回放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从小就和爷爷做木工,陪奶奶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8年的漂泊生活,最初的生活并不宽裕,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要强、能吃苦的性格让李子柒迅速在陌生的城市学得一技之长。2012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李子柒担心如果自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如果没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为历史所淘汰,被后来居上者所取代。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掌控未来,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很多涉及社会、人文、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作
期刊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是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界定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并评估其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用,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的“学”  1.学生有
期刊
与传统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选材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和更为多样的立意视角。笔者结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新高考作文的要求,尝试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述”和“素材积累”三个方面,探索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的优化之路。  一、重视“审题立意”,抓住写作的“心脏”  如果把新材料作文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审题立意”,无疑是这个人的“心脏”,是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在新材
期刊
学生作文应是他们心灵的写照,所以培养良好的文风,对于写作、做人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展现个性化的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让绚烂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眼睛  1.拥抱自然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让他们观察五彩斑斓的朝霞,喷薄而出的太阳,欣赏柔情似水的月光,星光灿烂的夜空;我让他们在绵绵春雨中感受春的柔情,在滚滚热浪中
期刊
《亲爱的安德烈》是在一次出游时偶遇的,书名看起来有点普通,但读过之后才觉得极妙。  这是一本由”代沟”引发写作灵感的书。  作者的儿子在德国生活多年,当母亲再见到儿子时,“这个已满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坐在对面有一点‘冷’地看着我。”为了能重新走进儿子的世界,这本书就这么产生了。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由书信组成,里面是母亲和儿子的“跨洲邮件”。读起来甚至有一点小幽默。但这十分家常的一本书,内容引人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