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与精神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传统手工艺42年、1988年将“民艺”一词引入《中国民间文艺词典》并注释、1992年翻译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著作……徐艺乙一直致力于推广传统手工艺和民俗艺术中的保护与传承。他翻译的《工艺之道》《民艺四十年》等书籍,将日本对民艺的保护与手工创造的思考和经验带给中国。这些著作,更成为当下工艺文化爱好者学习手工艺的“圣经”。
  您对匠是怎么理解的?
  有工具的叫匠,一个筐子里头装一把斧头。狭义上说,匠在古代主要指木匠,因为木匠的地位是最高的,他能够组织一群人来干活。匠也泛指所有通过劳动来掌握技艺并进行创作的人。在中国形容这样的人,民间常用的一般是手艺人或者匠师,不会用工匠。工匠是限定在制作过程中的人,比如一些大型的公共工程,主要是指干活的人。
  那我们有工匠精神吗?
  在中国,匠人是存在的,匠人精神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中国的匠人精神和西方的匠人精神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那种匠人。
  中世纪的时候,西方社会为了保护手艺人的权益,有了行会组织。这个组织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规范相关知识,把个人掌握的技能变成一种可以推广的、也可以发展的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所以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可以把一件事做好,过程也不太费劲。在中国,这样意义上的工匠是没有的。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组织,也叫行会,但它主要是从伦理道德方面去规范手艺人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去和官府、欺负他们的人进行抗争。但行会是尊重手艺人的创作想法的,这与西方截然不同。
  那中西方匠人有哪些区别?
  中国的手艺人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基本的工艺技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造,所以有句老话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说师傅可以教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具体的创作还得看你个人的造化,所以中国人很讲究创造。
  过去常说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创新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创新不是嘴上说,而是需要做出来的。在手工艺中,人们要充分理解材料、充分掌握技艺、能够完全把控产品的样式。有了这样的水平,加上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作用,就是中国人的手艺精神。
  中国的手艺没有统一的规格,可以自由发挥。手工艺完全是个体的行为主张,不会有整体划一的规范要求。而西方工匠是在一定条件的技术规范之内一辈子做一件事。
  这种区别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中国的很多手艺人是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是在社会中自己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社会文化知识系统,不是依靠文字传播得来,可能是耳濡目染,可能是来自故事、传说,也可能是通过口诀或其他方式获得。加上中国的手工艺品消费群体要求也很丰富,所以工匠在掌握了基本的技艺后,还会求变,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西方的工匠精神不主张变,要求工匠在一定的技术框架下进行制作。哪怕你不识字,但是按照这几个步骤去做,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中国的手艺人是可以商量的,在这个东西上加些什么、减些什么,哪里放大、哪里缩小。在西方,这种方式的手工艺只有在定制里出现,普遍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中国的手艺人在掌握社会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对技艺的把握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创造除了提高生活质量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了生命的质量。要求手艺人一辈子去学习,这大概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了。
  那您接触过的印象深刻的匠人有哪些?
  在中国,这样的人极少。比如红木家具大师杨金荣,他是一个很特殊的手艺人,是有文化功底的手艺人。他除了有社会文化外,还有科学知识。他的英语很棒,出国讲学都不用带翻译。他对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科学知识也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和了解。所以他把这些知识全部用来去认识传统,然后再进行创造。只有这样的手艺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手艺人。
  另一个是已经去世的黄杨木雕大师柯愈勄,但他是另外一种类型。他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生活经历很简单,但作品很完美。除此之外还有广东的牙雕大师张明辉、北京的牙雕大师李春珂、做雕漆的文乾刚。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艺人,将一种技艺能够充分掌握,做出的东西登峰造极,同时又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新的创造。
  应该怎样理解新的创造呢?
  新的创造正是中国工匠所独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工匠并不主张进行新的创造,他们认为在框架之内严格按照标准去做最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所以他们的制作与创造是相分离的,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工匠关键是人品—即人的品质,包括潜质和悟性,还有实践能力。这是中国人的要求。
  刚才那些大师的作品不是用精细来形容的,是完美。太过于精细不够厚重,比如柯愈勄的作品就是一种完美。新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样式上,因为社会变化,人们的要求也在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是实用的,有时候是精神方面需求的。在手工艺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真正意义上的工匠,是会根据变化去调整作品的功能和样式,充分满足不同需要的。
  要达到这种完美,首先是能够完全放在生活中使用,与生活不相适应的东西,不能叫完美。
  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的是匠心?
  匠心,现在是个很时髦的词,是指那种构思的技巧,但也不是单独说,应该叫匠心独运。
  其实匠心与道教有关系。在传统说法中,人的心是有思维功能和指挥功能的,人的运作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大脑的工作很繁重,这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做手工艺是下意识的动作,被认为是一种修炼方式,叫息脑运心。所以匠心跟现代人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样。其实描述手工艺的词有很多,并不完全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内容。就像我现在讲学都说传统手工艺,而不是工艺美术。因为现在人人都要做艺术家、美术家,而不愿意做工艺家,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我们应该怎样走出手工艺的误区呢?
  现在中国的手工艺与匠人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经济转型、社会对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我们的传统也在被重新认识中,但大趋势肯定是好的,甚至有人说通过现在的手工艺看到了文艺复兴的苗头。如今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有很多,比如南通印花布传承人吴元新的女婿,辞去银行的工作一门心思学习南通印花布。但年轻人要注意的是学习的东西要正宗。比如现在流行的草木染,其实是个日本词,我们中国人叫植物染。所以,做手工艺就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最正宗的方式。
其他文献
相传,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宁海一个小村落,幸有当地村姑相救才躲过一劫。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赵构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此后,宁海女子出嫁时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涂朱贴金,极尽奢华,送亲队伍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故称“十里红妆”。  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上千件红妆器物却实实在在地向人们展示着前人的智慧和技艺。尤其是那些历经数百年历史而朱颜不改、金彩
黔东南,一处天造地设的大石壁下,一座绵延数百年的造纸作坊,一群淳朴的山民,在重复着历史的文明。    神秘的祭祀    在贵州丹寨县拍片时,摄友邀约去一个苗族村寨参观祭桥仪式。据说规模盛大,周边寨子的人都要赶去。少数民族地区祭桥一般都在农历二月初二,这才九月底,怎么就祭桥了?带着好奇,我们从贵州省丹寨县驱车去往距县城35公里的南皋乡石桥村。    湛蓝的天空,飘散着朵朵白云,天空通透极了,是摄影的
双雀吉祥的相框,用一团面来制作,和宝宝一起动手试试看吧。    材料与工具:面粉、盐、水、丙烯颜料    1.面粉、盐、水以2∶1∶1的比例倒入盆中,揉成光滑的面团。    2.画上想要的图案,沿轮廓剪下。    3.将面团擀成厚薄一致的面饼,图纸放在面饼上,用刀沿边缘划出图案。    4.对比图纸,在相应的位置组合造型,如果粘性不大,可以刷点水。    5.放入烤箱,以120℃烘烤25分钟,质地
展览地点:杭州万象城一楼  展览时间:2015.10.15~11.1  每一场展览,都是艺术家的心血汇集。在杭州举办的“唯有慈悲:杨惠姗今生大愿20周年纪念展”,更是艺术家杨惠姗的人生缩影。1996年,她第一次在敦煌莫高窟第三窟看见逐渐剥落的元代千手千眼观音壁画,于是以琉璃材质塑千手千眼观音成为杨惠姗的今生大愿。  历时4年、100多位工艺师、4吨耐火石膏材、4吨琉璃晶质料,加上5米高特制窑炉,这
早春二月,万物刚刚复苏,秋秋和妈妈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桃花酿做着准备。她们每天都要去桃林走一走,观察桃树的长势。“只有健康的桃树,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秋秋顺手拔去树下的杂草,“初春3月就开始采摘桃花,然后泡制酿造,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一般来讲,上好的桃花酿需密封保存3个月以上才能酿出诱人酒香。但这样的等待,在秋秋看来无疑是值得的,摒弃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让生活慢一些,“拙”一点。  老子曾说:“大
在塞内加尔南部的Sinthian村落,有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茅草屋,它是由日裔建筑师Toshiko Mori操刀的塞内加尔新艺术文化中心。这座茅草屋利用当地的竹子、砖和茅草等材料,将其巧妙地制成屋顶和房梁,被翻转的屋顶还可以用来收集生活用品,将传统建筑技术与新时代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一个看似平凡的茅草屋,便成为当地无价的精神场所。  www.tmarch.com
从古时维生的手段,到现代参观的景点,拉萨娘热沟的甲米曲果,千百年来始终悠悠地转着,不疾不徐。  红糖再香,不如糌粑久长 。  美酒好似大海喝不尽,糌粑如同高山吃不完。  清香的糌粑如蜂蜜,黄黄的酥油赛花朵。  ——藏族民间歌谣  在拉萨城的西北部,西藏军区总医院大门前方约20米处向左拐,有一条直通山谷的柏油马路,沿路向深谷里走,便进入了娘热沟。  娘热沟并不出名,但在拉萨城的历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西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陈天,8年前从山东来到广西,被当地的一切所吸引:南丹白裤瑶族姑娘窈窕的身姿、那坡壮族大哥家腊肉的香气、隆林德峨偏苗阿妈服饰的精致,都让他痴迷。  他决定把家安在这里。  城市的融合,时代的变迁,给人们带来了高科技、新技术,也带走了许多熟悉的事物,仿佛一个转身,就都不见了踪影。陈天说自己虽然身处广西,但又感觉离广西很远,“民族技艺消亡之快,是我始料未及的。年轻的男女大多选择走出
店址:鼎承茶艺汇  店址:深圳市罗湖区新秀古玩城H栋108铺  电话:13699888987  董宜刚刚接触茶的时候,很多前辈都告诉她:“茶,这里面‘水’很深哦。”这让董宜很困惑,带着疑问,董宜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专门前往日本和台湾,拜访当地的茶艺前辈和手工艺人。后来,董宜还是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里,在深圳罗湖区开了一家精致的茶铺子。  说是茶铺子,好像有些片面,董宜觉得茶可以延伸的概念有很多。
一堵厚实的墙壁,最终没有经得猪儿的闹腾,被拱出了缺口。憨实的小猪迫不及待钻过围墙,尽管肥臀还卡在洞口上,但脸上却浮现出会心的笑容,迎接美好。  这件青玉作品《围墙》,田健桥做了两个月。“最近经济不景气,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提倡全民创业,但创业谈何容易?”面对现状,田健桥以墙为“困难”,用缺口作“出路”,构思出小猪拱墙而出的情景,以物喻人,暗指困难再大,人们也要突破,用微笑迎接美好的机遇。从事玉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