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文献分析,从理论认知与游客感知两个层面认为乡村性与其所决定的乡村意象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而乡村性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受损,过度强化经济功能的乡村旅游则可能加剧这一趋势。基于对"农家乐"及"景区化"两种不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评价,认为不同开发模式中都存在着过度强化短期旅游经济利益,忽视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认知与保护,导致乡村性退化的共同特征,使得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在不断侵蚀着自我发展的根基,并逐渐背离了自身发展的宗旨,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因而提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乡村性的保护,明确城乡规划中资源特色型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地位及其未来用地发展方向,保护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与分享旅游的权益,转变政府角色,注重乡村现代化发展中新的乡村意象的塑造,以使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得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能耗等热量资源充足等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诸多有利条件,使日光温室得到快速发展。当前,西北地区95%以上日光温室的维护结构为土墙。经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归纳出与工程争端处理决策相关的25个因素,建立了工程争端输入、过程和结果因素体系和模糊认知图。中心度分析发现,双方间关系和对争端处理结果
本文以新闻媒体为中心,围绕媒体语言、新闻语言、语言的规范过程、新闻语言规范化的重大意义等问题逐步展开论述。论述过程借鉴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本文从排污交易权的背景出发,分析排污交易权的实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和趋势。通过经济学的分析证明了排污权交易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排污权交易具备优
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构建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解决传统工业文明价值观形态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实现更好的促进生态文明的
可持续发展衡量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优先考虑的问题 ,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可持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随之提高,追求高的热舒适性必将带来建筑能耗的增加。面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问题,构建以节能减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小城镇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而也
北宋中后期社会危机出现,士大夫阶层崛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王安石变法就是一次实践。新旧两党由政见不同发展到意气之争,造成了绵延几十年的党争。蔡卞就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
目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对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产生耐药的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报道全世界每年有5%的新发结核病患者,约500000人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