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 23日,杭州公交,一名未让座的年轻男子被人连扇 5个耳光,血溅当场;8月 25日,湖北公交,某花甲长者要求他人让座未果,语言不和之间,遽尔动手;8月 26日,长春公交,某年轻男子意欲“抢座”,身旁中年女子因此不满,连续出手掌掴;8月 26日,北京西站,因排队加塞儿两男子公然互殴……
时下,节气已交白露,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按说少了些苦夏的暴躁,谁承想群众心中又多出这些无端的戾气。戾气之盛行,大街小巷、网络空间莫不如是。除了生理,在心理上有戾气症兆的人更不在少数。众生挟带戾气毒素愈多,相处愈难,遑论和谐。但戾气只是一种“果”,源头何在?
何谓戾气?《说文》有云:犬出户下为“戾”者,身曲戾也。户下乃指门扇,若是门扇已关,家犬进出必须弯曲身形(才能挤入)。犬即“偏曲其身”而出,必然恶气暴涨,遇人必狂吠滥咬。因此,戾气既是残忍,凡事须狠、偏向极端。
少时缺衣少粮,遭遇不平,要么立马抗争,要么怀恨在心,天长日久,戾气慢慢成疾。成疾后,一遇风吹草动,极其敏感,不免目露凶光,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他个干干净净,岂能心平气和。
“暴脾气”源头之久远,可以追溯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惨悲歌或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呼百应,也可以追溯到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的人治之源,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即使到近现代——打土豪分田地——依旧杀气弥漫,这便是戾气缠身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土壤。
欺软怕硬,弱肉强食,怀恨在心,冤冤相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转相染易,没完没了。
《说文》解释至为恰确,戾气原属“兽性”一类,“兽性”若潜移默化,人性便浑然不省。可这些“暴脾气”是怎样一步步侵蚀了温情古朴的人性?依笔者村学究的见识,恐怕“戾”还是由于“乏爱”——不以“仁爱”为立身立言之本,缺乏同理怀柔之心。
以上那些出手威逼的成例触目惊心,国人对付弱者(心灵或身体的弱者),原是可以不“爱”的,比如对晚辈施以“教化”时,无须考虑其感受后果,只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君临天下的快感;另一方面,这些人在强势面前转而卑下愚懦,一派奴颜,而其心底又是悲愤交加,恨不得剐其人、夺其子、食其肉、寝其皮,以自暴自残的方式释放心理积愤。不爱别人,更不爱自己。
而在正确的教化体系之中,爱应当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些爱并不是空洞说教,而是一种可以得出的行为,确切之实践。
所谓“爱人如己”,“人”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家人,也包括邻人,陌生人,甚至仇人。这是一种平等、普遍的爱。以爱疗疾,化解戾气,正是其法。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急不得,慢不得,用心治之,不至灭门。
要我说:那些个动辄暴力的人,无论其动机多么冠冕堂皇,充其量只是个心理残疾者,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爱,更看不到生命的真实。
时下,节气已交白露,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按说少了些苦夏的暴躁,谁承想群众心中又多出这些无端的戾气。戾气之盛行,大街小巷、网络空间莫不如是。除了生理,在心理上有戾气症兆的人更不在少数。众生挟带戾气毒素愈多,相处愈难,遑论和谐。但戾气只是一种“果”,源头何在?
何谓戾气?《说文》有云:犬出户下为“戾”者,身曲戾也。户下乃指门扇,若是门扇已关,家犬进出必须弯曲身形(才能挤入)。犬即“偏曲其身”而出,必然恶气暴涨,遇人必狂吠滥咬。因此,戾气既是残忍,凡事须狠、偏向极端。
少时缺衣少粮,遭遇不平,要么立马抗争,要么怀恨在心,天长日久,戾气慢慢成疾。成疾后,一遇风吹草动,极其敏感,不免目露凶光,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他个干干净净,岂能心平气和。
“暴脾气”源头之久远,可以追溯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惨悲歌或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呼百应,也可以追溯到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的人治之源,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即使到近现代——打土豪分田地——依旧杀气弥漫,这便是戾气缠身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土壤。
欺软怕硬,弱肉强食,怀恨在心,冤冤相报,不是不报时机不到,转相染易,没完没了。
《说文》解释至为恰确,戾气原属“兽性”一类,“兽性”若潜移默化,人性便浑然不省。可这些“暴脾气”是怎样一步步侵蚀了温情古朴的人性?依笔者村学究的见识,恐怕“戾”还是由于“乏爱”——不以“仁爱”为立身立言之本,缺乏同理怀柔之心。
以上那些出手威逼的成例触目惊心,国人对付弱者(心灵或身体的弱者),原是可以不“爱”的,比如对晚辈施以“教化”时,无须考虑其感受后果,只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君临天下的快感;另一方面,这些人在强势面前转而卑下愚懦,一派奴颜,而其心底又是悲愤交加,恨不得剐其人、夺其子、食其肉、寝其皮,以自暴自残的方式释放心理积愤。不爱别人,更不爱自己。
而在正确的教化体系之中,爱应当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些爱并不是空洞说教,而是一种可以得出的行为,确切之实践。
所谓“爱人如己”,“人”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家人,也包括邻人,陌生人,甚至仇人。这是一种平等、普遍的爱。以爱疗疾,化解戾气,正是其法。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急不得,慢不得,用心治之,不至灭门。
要我说:那些个动辄暴力的人,无论其动机多么冠冕堂皇,充其量只是个心理残疾者,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爱,更看不到生命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