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课堂教学的需要,要想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堂生活与现代生活和技术发展发生联系,现代课堂教学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英语课堂教学尤其如此,新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这些资源最佳运用的形式即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应用于教学的特殊手段,信息技术有适应多门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就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它具备下列优点;
一、音、形、义的有机统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卡片呈现所教词汇的形,通过听录音或教师领读来教词汇的音,通过教师讲解来了解词汇的义,不可能达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尽管我们主观上想运用一切手段来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但终究逃脱不了机械的模式。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图、文、音、动画相互结合的效果,让学生“记忆和理解更为轻松”。这在教授某些抽象概念的词汇时更能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二、有利于创设符合课堂特点的情境,达到语言与情境的融合
在以往的口语与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师提供了一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感知与机械模仿,然后分组或分角色进行表演,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语境,但我们最终也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就语言本身而言,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流露、信息的传递,不同的场合、不同情绪、不同的天气环境等我们会运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进行语言交流。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三维动画的制作,创设符合语言教学要求特点的情境,再配以反映教学内容的语音对话,可以达到情境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对所听到与所看到的信息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传统的口语教学之所以成为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与境的脱节,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这也就是“哑巴英语”的成因。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的整合是解决“哑巴英语”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能够调用大量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对所运用材料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然而这种介绍由于课堂时间的原因,不可能非常详细,学生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提取众多相关信息,供学生快速阅读,这必将有助于学生对目的任务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学生自己一旦掌握信息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运用BBS讨论区、网上英语角、“在线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一改以往任务式的写作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意义,提高他们的笔头应用能力。
然而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旧的教学体制与方法对教学的制约,明确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领会课堂改革的精神实质,努力改变目前状况下的教学模式。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思想与方法,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体验杜威“教学实践论”的真正含义,摆正应试与素质教育的正确关系,与时俱进,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与强烈的奉献精神。
对于新形势课改与信息社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当前的课改,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工具,为教学之用,要主动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搜集与教学有关的材料,创出自己的路子,彩成自己的风格。
三、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学生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必然会产生学生个体与群体活动的次数增多,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课堂纪律,这就要我们精心设计与实施课堂活动,注意各个环节的过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出现课堂混乱,学生活动与教学目的偏离或仍然是教师一言堂教学,走进课改的怪圈。
四、认真选材,宁缺勿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材料的选择,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相干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坚决不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更为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手段,而不应无端地增加课程的容量,从而使教学中心变得模糊。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不能盲目采用,课堂上要给师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刚走进课堂不久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作为教育者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资料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刘儒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出版社
3. 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出版社
作为一种应用于教学的特殊手段,信息技术有适应多门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就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它具备下列优点;
一、音、形、义的有机统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卡片呈现所教词汇的形,通过听录音或教师领读来教词汇的音,通过教师讲解来了解词汇的义,不可能达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尽管我们主观上想运用一切手段来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但终究逃脱不了机械的模式。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图、文、音、动画相互结合的效果,让学生“记忆和理解更为轻松”。这在教授某些抽象概念的词汇时更能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二、有利于创设符合课堂特点的情境,达到语言与情境的融合
在以往的口语与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师提供了一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感知与机械模仿,然后分组或分角色进行表演,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语境,但我们最终也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就语言本身而言,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流露、信息的传递,不同的场合、不同情绪、不同的天气环境等我们会运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进行语言交流。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三维动画的制作,创设符合语言教学要求特点的情境,再配以反映教学内容的语音对话,可以达到情境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对所听到与所看到的信息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传统的口语教学之所以成为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与境的脱节,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这也就是“哑巴英语”的成因。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的整合是解决“哑巴英语”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能够调用大量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对所运用材料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然而这种介绍由于课堂时间的原因,不可能非常详细,学生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提取众多相关信息,供学生快速阅读,这必将有助于学生对目的任务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学生自己一旦掌握信息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运用BBS讨论区、网上英语角、“在线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一改以往任务式的写作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意义,提高他们的笔头应用能力。
然而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旧的教学体制与方法对教学的制约,明确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领会课堂改革的精神实质,努力改变目前状况下的教学模式。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思想与方法,积极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体验杜威“教学实践论”的真正含义,摆正应试与素质教育的正确关系,与时俱进,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与强烈的奉献精神。
对于新形势课改与信息社会化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当前的课改,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工具,为教学之用,要主动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搜集与教学有关的材料,创出自己的路子,彩成自己的风格。
三、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学生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必然会产生学生个体与群体活动的次数增多,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课堂纪律,这就要我们精心设计与实施课堂活动,注意各个环节的过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出现课堂混乱,学生活动与教学目的偏离或仍然是教师一言堂教学,走进课改的怪圈。
四、认真选材,宁缺勿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课件材料的选择,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相干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坚决不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更为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手段,而不应无端地增加课程的容量,从而使教学中心变得模糊。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不能盲目采用,课堂上要给师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刚走进课堂不久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生动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便捷,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作为教育者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资料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刘儒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出版社
3. 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