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赏析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唢呐是在公元3世纪时期从东欧、西亚等地传入我国的,自此在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乐器之一.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最初是在我国山东、河南等地广为流传,因旋律优美、节奏欢快,且唢呐的不同声线可模仿大自然中各种鸟类的叫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首先对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该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百鸟朝凤》的艺术之美进行了探究.
其他文献
成都市文化馆作为成都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全民艺术普及线下阵地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以“数字文化馆”为线上阵地,结合成都实际,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破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突出矛盾为目标,联合全市各区(市)县力量,打造出适宜群众学习、交流、互动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空间,助力全民艺术普及云服务推广,可助力全社会形成广泛的文化共识,有效落实文化强国战略.
音乐教育以音乐独特的艺术手段塑造出音乐形象,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音乐的历程,脾性、思想、情操乃至人格受到耳濡目染,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日益丰富,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角色与主体的不断转变,新媒体技术的采用必然给音乐教育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本文着力从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创新路径展开探究.
11月27日,湖南文艺评论界在长沙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年度推优发布会.rn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邓清柯授课.
期刊
文章通过对民宿产业发展背景进行阐述,分析当代民宿设计现状,主要从民宿设计与网络营销两个角度切入,对比传统民宿产业经营模式,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强调以设计为主导,将优秀地域文化基因注入民宿环境设计的每一角落,在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民宿设计为落脚点对当下民宿的设计、发展以及经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推动当下民宿业更为有序的发展.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rn2022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新时代发展奋进之年,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国家历史使命催人奋进.rn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立足本职工作,顺应时代要求,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为党和国家培养德艺双馨的德智体美劳高精尖音乐人才为己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各位同仁一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创佳绩!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虎年大吉!
期刊
(接上期)rn二、轧筝的传承rn轧筝是中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态,传统的轧筝虽然没有传承下去,但是轧筝的繁衍乐器在我国个别地区和韩国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在传承过程中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繁衍乐器逐渐发展为和传统轧筝不同的外观形制与演奏方式.如河南舞钢及河北邯郸的轧琴、福建莆田的文枕琴、山东青州的挫琴、广西的瓦琴、山西河津的拂琴等.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山东的挫琴、福建的文枕琴和韩国的牙筝.
期刊
本文将三角钢琴基础整音技术分步骤阐述,旨在将常规三角钢琴整音的技术程序和基本工作方式介绍给大家,以便业内同行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厅高规格三角钢琴的舞台演奏.本文的研究将更有助于行业调律师的实践操作,满足于专业级音乐会演奏使用,更好地服务于音乐艺术文化市场.
一脚在传统,一脚在现代rn刘雯雯是山东济宁人,这里是山东唢呐流传的腹地,也是中国民间唢呐发展较为繁兴地之一.她就出生在唢呐的世家,父亲刘保斌是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母亲刘红梅的唢呐渊源还要久远,据说祖上从明末清初就吹起了唢呐,已有300多年的传承史,可能也是国内较少的家传之一,刘红梅是唢呐咔戏的第12代传承人,刘雯雯笑称她应该算第13代传人.刘雯雯的幼年时光常跟随父母的演出而快乐成长,从小耳濡目染了唢呐声响.但母亲希望女儿别学他们的手艺,而让她去学舞蹈之类的文雅艺术.奈何“血浓于水”,8年的民族舞学习并没
期刊
(接上期)rn(二)以“一”“单”“独”命名者rn1.一rn一弦琴(图3):木制匣形弹拨弦鸣乐器,八音丝之属,历史中的一弦琴有多种形制.一为一弦,弦有十二柱.形制出于唐杜佑《通典》:“一弦琴,十有二柱,柱如琵琶.”唐九部乐、清商乐中有使用.rn另为外形似琴,岳山、焦尾间张一弦.史载文献有见于王子年《拾遗记》:“师延拊一弦琴,则地抵皆升”.《晋书·嵇康传》:“孙登居汲郡北山,好读《易》,抚一弦琴.《重家晋史》:”孙登居白鹿、苏门二山,弹一弦琴“.唐卢照邻《宿玄武》诗之一:”已乘千里兴,还抚一弦琴.\"
期刊
(接上期)rn测弦器或“均钟”?rn笔者注意到该墓同出了一套天平砝码(称为“环权”,明清以后称为法马或砝码),而砝码与音律确实存在密切关系.那么如果结合天平砝码再进一步分析,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rn《史记·律书》有:“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汉书·律历志》:“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莫不用焉.”具体方法如三国时韦昭注《国语》所说:“钧所以钧音之法也,以木长七尺者弦系之以为钧法,百二十斤为石”,又说:“律五声阴阳之法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衡有斤两之数,生于黄钟.黄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