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贵在“育人”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接受高等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资助体系的日渐完善,然其育人效果却显得苍白,俗话说:“扶贫一时,扶志一世”、“扶贫先扶志,帮困要帮心”,大学生资助工作亦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
  关键词 高校资助 资助现状 育人功效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指出“广大教师的态度……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在党的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主席也讲到:“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资助工作强调的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切实方案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困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水平。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育人工作显得苍白。
  1 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为大量学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为继的大学生,再次插上为理想而努力的翅膀。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2005年探索出“河南模式”以来,国家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推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担保助学贷款,这种财政贴息式的助学贷款方式,既提高了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助学放贷的积极性,又能解决大部分贫困学生上学问题,如:2011年仅国家开发银行就发放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助学贷款,占全国高校贷款学生总数的近八成。财政部和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也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勤工助学,“以劳代赈”,让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挣取一些生活费。同时,在劳动中锻炼其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认识和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国家资助外,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团体和有能力的社会人士也开始加入资助那样品学兼优、有潜力的贫困大学生之列,纷纷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或组学金,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开始为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践、实习岗位,为大学生早日成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012年教育部新闻通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是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的4.5倍,其中国家资助政策资助金额约732亿元,比2010年增加39亿元。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资助金额累计近187亿元。由此可见,社会资助模式在我国已经形成并在健康发展、成长,我国学生教育资助体系正在日趋完善。
  2012年教育部新闻通气会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11年助学贷款首次进入还款高峰期,提前还款金额高达18亿元,还款率达到97%。这充分体现我国资助工作政策宣传取得的效果,说明我国高校大学生已经或者正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资助工作中育人教育的缺位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伴随着资助工作的开展,资助工作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经济资助有力,“育人”思想匮乏
  虽然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及提及育人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大学仍然只是把贫困生问题简单的归结为经济问题,认为只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学费问题解决了,就不存在问题了,资助工作就像古时的赈灾粥棚一样到点给粮。缺少与资助政策体系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节。
  而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位和松懈,导致有些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些变味儿了,贫穷成为一种资本,只要有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在学校就可以获得国家地资助和无息助学贷款。似乎比那样通过勤奋学习而争取那些为数不多的奖学金,钱来得更容易些,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反相歧视”和新的另类的不公平现象。物质帮扶丰盈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位和松懈,势必导致散漫和堕落之风蔓延至贫困学生群体之中,进而使学生出现或者产生“心理贫困”或是“精神贫困”。因此,物质上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精神上的给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学生物质上的贫穷只是短暂的、暂时的,精神上的贫穷才是永恒的,如果精神上的贫穷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其在校期间的成长,更会影响他们一生。
  2.2 资助形式多样,勤工助学过于形式化
  我国虽然已经形成国家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样资助体系,但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资助实践渠道,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出现不足和偏差,出现了“只讲形式”的教条现象。
  在我国高校已经形成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所有的资助方式基本上都是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一种执行,都是一种赠与性的直接资助,是及时性的短期消费,没有发挥这些资助的再生功能。高校多是机械地将“勤工助学岗位”安排给贫困生,贫困生正是通过学校安排一定的劳动获得报酬。而且,勤工助学补助、补贴完全不足以补贴学生日常生活之用,完全起不到以工代补,资助再生的功效,导致学生完全不愿意或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勤工助学岗位,这就形成当前我国高校勤工助学双向被动选择的奇特现象,这样的勤工助学既不能检验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也不能为学校、为老师减少多少工作压力,更谈不上利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价值。学校如何正确设置和利用勤工助学岗位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学生工作部门唱“独角戏”,全员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完善的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职员工简单地认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只是学工部门的事,全员育人的意识不强,学校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无法发挥合力作用。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管理的对象,把学生当作抽象的、静止的人来对待,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了解和关注,淡漠了生命的激情需要,淡漠了对人心灵的开发,淡漠了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其日常工作质量,关系到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高校中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全员参与,形成合力,但一些院校的具体工作仅倚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工部(处)、校团委、财务处、就业部门和各院系学工办、辅导员等力量,淡化了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内的整体动员。这也削弱了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实现的可能性。
  3 资助与德智教育相结合,稳步推进资助工作的进行和创新
  “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放鸣说,“开展资助工作不能满足于把钱发到学生手上,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做到既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又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思想上教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帮助,贫困学生会因为家庭条件等原因,导致和非贫困生群体很难相处,产生自卑、孤僻、心理落差太大现象。相反,在同为贫困学生的群体中。他们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摆脱不良情绪影响,健康发展。因此,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必须把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精准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构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色人群特色对待,通过有效途径体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3.1 发挥主渠道作用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自编的“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调查显示:30%的学生认为对其信仰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来源于师长的影响,同时,学生知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堂教授。因此,要使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资助育人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和认知构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逐渐把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在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其人生价值。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
  通过比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构成规律不难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构成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对待,加强挫折心理教育,增强其克服困顿,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面向教师和学生),实现健康知识的多学科渗透,为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打下基础;开放心理健康咨询,建立个案咨询保障(保密)体系,实现学生无障碍咨询。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速、精准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心理发生规律及其特点,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和抗挫能力,为毕业后,快速适应和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3.3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把资助育人工作与生命关怀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全员育人格局,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师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和一种追求人生成就的精神。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开展信仰、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等专题教育的同时,构建由校党委领导的多部门协助配合的全员参与的新的资助工作新局面。引导学生树立生命使命感,找回生命成就感,使他们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专业能力与生命品质的双丰收,找到充实灵魂的精神依托。
  一批又一批需要资助的学生走进大学的校门,一批又一批受资助的学生走出大学的校门,走出学校以后,他们的发展如何,同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希望每个受资助的学生将来都能造福社会,我们希望每个受资助的学生是社会的文明人,我们希望每个受资助的学生都能感恩他人,心怀感恩。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任重道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因此,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必须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工作紧密结合,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1 大学生村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再就业政策不够完善  1.1.1 再就业政策停留在指导层面,执行与落实方面有待提高  为了指导各地做好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工作,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然而《意见》对大学生村官再就业的艰巨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大大改善了国人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日益困难,师范生就业更是如此,通过对47位中小学校长开展问卷调查,旨在发现中小学校长认为新任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从而为师范生的在校学习提供有价值的、针对性的建议,并进而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教师素质 师范生 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
期刊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尤其在当下全球化效应不断扩大影响的世界范围内,教育与就业问题、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问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等等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对我国国情把握的基础之上,正确总结了国内国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期刊
摘 要 远程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从证据学的视角出发,对证据学教师应当担任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远程教育教师应从观念、专业知识、多媒体技能、科研等方面来提升自己,期待自己尽快适应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师角色 素质要求  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是幼儿园对“支持者”这一角色定位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以教育案例入手,以对比画面展现的方式,尝试让老师跟着孩子的步伐,走在孩子后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扶持。  关键词 观察 后面 适宜  1 教师和孩子成长关系的基本现状  合理科学的教师和孩子成长关系非常重要,当前很多关系导致教师和
期刊
据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平均流通率低于40%,个别图书馆不足20%,全国高校近4亿册图书在“睡觉”。尽管在2012年3月,北大、清华等30多所高校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资源,但全国多数大学的图书馆依旧没有向公众敞开大门。  1 大学应该开放  西方大学自办学之初就秉承着开放的理念,许多大学本身就发展成为一座开放的城镇。人们可以自由出入校园,欣赏校园美景,还能以便捷的方式享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外语系通过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本文以该系为例,对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介绍。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高职英语教师 竞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Effe
期刊
0 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始终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呈现出高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发展特点。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者——大学国际化,逐渐成为中国各个大学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的导向。  我国的大学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综合性
期刊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加大投入、加快改革、加强质量的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则是积极开展试点,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  关键词 民办学校 营利性 非营利性 分类管理  全球高等教育的财政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显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系统在两个层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巩义市工业遗产资源的特点,本文阐释了工业遗产在县市发展中的文化价值,进而基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再利用提出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对策,以期促进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县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文化价值 再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R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