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社区学院的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秋正式提出来的[1]。实践方面,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与查理·奥德创办的TED-ED为代表的在线视频(时长为5~15分钟)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还有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以及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教学模式中开始大量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触发了教育工作者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探索。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于微课平台,教师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每年定期举办微课大赛。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微课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日益突出,但国内对地理微课的研究却较少,对微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作过程、影响创作因素、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教学中使用前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都非常有限。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探讨微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不足,探索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微课的不足
  1.板书无法与视频同步
  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会同步相应的板书,而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教师无法同步或插播板书。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可能跟看视频一样在脑中一晃而过,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可能看过一遍印象并不深刻。
  2.教师调控能力不足
  微课视频在何时播放,播放时要如何管理课堂,播放后教师如何总结,微课教学时的板书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如果不具备调控能力,单独插播视频会让课堂显得支离破碎,学生笔记也不完整。
  3.条件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微课的使用,使世界各地的学生能够选择性地接受想要的教育资源,但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利用微课学习,也不是所有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设备的差异,导致落后地区并不能接收到高品质的微课资源,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题鲜明原则
  在使用微课进行地理教学时,制作的微课首先主题一定要鲜明,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这10分钟左右内,明确要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微课的选题一般是复杂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地理必修一很多知识点是适合微课教学的。必修一里一节牵涉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往往一节内容得分成几个小的微课视频。这几个小视频围绕一个主题,清晰地把教学目标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目了然、茅塞顿开之感。
  2.内容吸引原则
  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应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制作得较为精美,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眼前一亮,这样学生才会乐学、好学。不仅如此,微课要选择那种学生学过就忘,难以一次性理解,或者学习上经常出现困惑并向教师提问的知识点。地理学上的知识点丰富、新鲜、涉及面广,因此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都强。教师如能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灵活地引入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问题反馈原则
  微课制作和应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即时发现,并加以改正。微课的制作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对这节内容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与应用中要即时发现问题加以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改进微课内容。
  4.交流互动原则
  交流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微课的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微课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时间非常多。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点以及在观看地理微课视频时肯定有疑惑或意见,教师可以从中吸取有利因素,开发更好的微课。另一方面,广大教师也可提出自己在制作和使用微课时遇到的问题,供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理清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关系
  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都不能撇开传统教学而独立。传统教学有很多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方面,如传统教学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基础,教师在进行讲授时,与学生面对面,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传统教学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传统教学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某些概念时只是简单地讲述,对于形成过程缺乏演示,口述板书很难表达其细微过程,此时微课的优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微课通过简短的视频能把抽象的地理原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讲“三圈环流”时学生很难理解,黑板手绘学生觉得抽象,这时微课视频就很形象地表达出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但是有些时候,微课的视频也需要传统教学的板书补充,没有传统教学的补充,学生会觉得整堂课跟放电影一样,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板书,让微课视频系统起来。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微课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2.收集整理优质的地理微课资源
  精品微课资源收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在收集微课资源的时候有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我们地理教师的一些交流QQ群,同时一些微课网站微课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自行选择和下载。除了专业网站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观看科普节目时从中截取有用的知识点。资源收集之后,我们要对资源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这样以后上课就能轻松利用了。
  3.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微课的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其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2]微课教学课堂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大的掌控能力,提前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有个清晰的思路。怎样引入,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播放微课视频,什么时候师生互动,怎样板书,教师思路清晰之后,才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把握充分,做到心中有数。
  4.构建完整的地理微课学习平台
  微课教学是系统的,构建地理微课学习平台对微课教学至关重要。学习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微课为学习的立体化、多元化提供基础,地理微课学习平台是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
  从教材到习题,从预习到授课到复习等多方位的。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把学期微课教学视频共享到群里,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和家长开一个学期学习清单,学生根据清单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家长根据清单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好学期学习内容,教师上课给予指导,学生课后再次利用其复习。微课平台的建设使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微课只是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点的性质,适当地采取微课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学生在采用微课自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自己制作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适当做些学习笔记。微课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微课是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时候,不要仅仅把重点放在制作微课上,从而忽视教学这个主题。在几分钟之内把教学内容讲得让听课者理解和掌握,是教师微课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张晓君,李东哲,陈 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05—107.
  (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中学)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法律规则带来了新的挑战,著作权领域也不例外。网页作为互联网最为基础性的资源和工艺技术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滴重法是使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温度易于控制、实验精确度较高的方法。钠易氧化,微量的沾污使其润湿特性产生很大变化,通常的滴重法难以获得钠的 Dro
顺丁橡胶(BR)品种对改变硫化胶的湿滑性和滚动性,提高轮胎的耐久性能,速度性能及行驶里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轮胎企业在橡胶加工过程中一直沿用镍系顺丁橡胶(BR9000),该胶自粘性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要求,必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制度统一、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把
通过热解重量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能量分散 X 射线分析和金相分析,研究了南非 Transvaal 的 Bushveld 杂岩的天然铬铁矿在1416℃用石墨还原时的行为。试验期达120分钟,得
本文综述了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戒断后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影响这些变化的药物。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nges of CNS neurotransmitter after benzodiazepine withdr
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也是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易受到不良影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难以受到管束,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境地,班级管理难以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华区接受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以2005—2015年成华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
简要介绍薄片叠加、激光成形、快速成形和粉末烧结等激光制造模具的新方法及其前景。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methods and prospects of laser die manufacturing
WT5HZ]Objective:[WT5BZ] To investigate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ome Chinese drugs on apoptosis of thyrocytes in Graves’ disease. [WT5HZ]Meth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