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hel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一直是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风向标和关注热点,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二十世纪莎评简史》采用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内容详实,结构脉络清晰,将20世纪西方莎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客观而又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对于研究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文学批评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宝贵的史料价值,也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 键 词】莎士比亚;《二十世纪莎评简史》;历史叙事
  【作者单位】李霓,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文学批评蓬勃发展,文学批评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潮流的此消彼长,还是研究重点的两次重要转移(从作者到文本,从文本到读者),抑或是非理性和语言论的两大转向,西方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20世纪由此被誉为“批评的时代”。在整个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领域,恐怕没有哪位作家能够像莎士比亚一样受到如此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青睐和关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源自莎翁的谚语式句子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莎剧的开放性。
  如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衍生的“红学”一样,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催生了百年的莎学研究。不朽作品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它在不同时代被不断重新解读,被赋予新的意义。正如歌德对莎士比亚的著名评价——“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被视为莎评常试常新、永无止境的真实写照。只要文学批评不断推陈出新,莎评的生命力就不会枯竭;只要莎评不断向前发展,莎评史的研究就自有其价值。通过研究不同时代的莎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正如T·S·艾略特所言:“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人对莎士比亚的观点已然成为过去300年来变化与发展中的欧洲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是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辛雅敏主编的一部学术专著,它以20世纪西方莎評史为研究对象,以布拉德雷、斯托尔、蒂利亚德、奈特、格林布拉特等重要莎评家的观点为中心,从人物心理批评到历史主义批评,从形式主义批评到政治文化批评,作者将20世纪重要莎评家的经典论述穿针引线般地连缀成一部莎评史的图景和概貌。该书对于研究20世纪西方莎评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主要特征及出版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性强、学术价值高
  一方面,该书是一部典型的学术研究著作。尽管史论性质著作的编写总是由大量的客观材料充实编织而成,但《二十世纪莎评简史》却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砌。或许会有人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只要拥有一堆材料就能完成如此大业,这就犹如当年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坐船一直向西便能到达新大陆那样去质疑哥伦布,多少显得有些轻浮。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求实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对大量的事实或史料进行缜密的逻辑论证,才能得出客观而又科学的结论。正因如此,学术研究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是作者在10多年学术研究尤其是在其博士论文《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2013)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成的。
  另一方面,该书是作者前期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众所周知,一部著作的出版总是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集中展示了作者前期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作者刻苦钻研、“愿坐冷板凳”的学术精神和孜孜以求的开拓精神。实际上,近五年来作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该书的部分章节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学术期刊上。如第一章布拉德雷和弗洛伊德的莎评发表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015),第二章埃·斯托尔的历史主义莎评刊登在《河南社会科学》(2015)和《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第四章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2015)。这些都深刻反映了作者多年来对莎士比亚研究的执着坚持,也是他对西方莎评史的学术思考与知识积淀。
  二、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
  作者将莎评史限定在20世纪范围内,精挑细选了一批该时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莎评家,使《二十世纪莎评简史》犹如一串珍珠项链,耀眼夺目。作者以莎评为线索,将具有影响力的莎评家们精彩而又入木三分的分析与评论串连起来,构成一幅20世纪莎评史的完美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研究莎评史的学者除了辛雅敏,还有复旦大学的谈瀛洲教授,其在2005年撰写了《莎评简史》。此处将两者进行比较,并非要厚此薄彼,只是将另一方作为一种参照,毕竟两位学者研究莎评史的内容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一是《二十世纪莎评简史》的研究对象丰富、代表性强。作为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风向标和关注热点,莎士比亚受到了20世纪文学批评家的追捧。实际上,20世纪盛行的各大文学批评流派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施展了魔法,用自己的理论尽情地诠释着对莎士比亚的宠爱。
  在研究对象方面,谈瀛洲教授主要侧重于对20世纪以前的莎评史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对20世纪莎评史只进行了蜻蜓点水般的概括和展望;而辛雅敏在选取20世纪莎评家方面显然下了更大的功夫,不仅对那些典型而又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莎评家,如布拉德雷、弗洛伊德、琼斯、斯托尔、利维斯以及弗莱等给予了重点关注,也对其他相对逊色的莎评家比如T·S·艾略特、威尔逊·奈特以及哈罗德·布鲁姆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选取莎评家方面,《二十世纪莎评简史》代表性较强。众所周知,面对20世纪如此众多的文学批评流派和文学批评家,一部史书想要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此一来,在众多莎评家中挑选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家无疑变得更加重要。比如作者强调指出布拉德雷对莎评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他改造了黑格尔的相关悲剧理论并用其解释莎士比亚,认为《哈姆雷特》的核心问题就是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而延宕无疑是由哈姆雷特的性格造成的,只有了解哈姆雷特的性格方能解读耸人听闻的悲剧。而《莎评简史》并没有提及这位在西方莎士比亚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英国莎评家。又如,弗洛伊德是在20世纪初影响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不容小觑的代表人物,他关于莎士比亚作品人物的精神分析是举世闻名的。显然,谈瀛洲(2005)对弗洛伊德的莎评论述显得单薄许多。再如,作者在论述历史主义批评时特别关注了具有文学与喜剧传统的美国大学教授斯托尔和德国学者许金,在讨论伊丽莎白时代的心理学与人性论时注意到了美国莎评家坎贝尔和斯宾瑟,也对英国较为重要的历史主义批评家蒂利亚德给予了特别关注。而所有这些莎评代表及其观点论述,在《莎评简史》中仅是一笔带过,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是《二十世纪莎评简史》的内容详实、脉络清晰。莎士比亚逝世400余年,其作品仍长盛不衰、历久弥新,也正因如此,作者才能以高瞻远瞩的优势去勾勒20世纪欧美莎评的整体概貌。
  一方面,内容丰富详实。相对于《莎评简史》仅仅对20世纪莎评史进行鸟瞰式的概括而言,该书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一时期莎评家的重要观点和评论,内容和材料无疑更加丰富和详实。无论是对莎评家的选择,还是对莎评家观点的搜集与整合,《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显然做得更到位。作者一开始便延续了维多利亚时代传记研究和性格批评的轨迹,从布拉德雷最为畅销的莎评专著《莎士比亚悲剧》入手,进行了细腻的分析,其娓娓道来的笔法带领读者进入莎评的新时代。无论是对精神分析莎评的杰出代表弗洛伊德和琼斯,伊丽莎白时代心理学与人性论的莎评代表坎贝尔和斯宾塞,还是意象批评的斯玻津和克勒门,抑或是从意象到象征的利维斯和艾略特,从象征到原型批评的奈特和弗莱,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另一方面,结构脉络清晰。该书基本上以流派为基础进行分类,分为人物心理批评、历史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和政治文化批评,虽然没有采用编年体的形式进行编排,但实际上是以时序为主线。该书基本沿着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依次呈现出一幅西方莎评史的完整画卷。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中影响深远的流派无一不对莎士比亚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和研究,莎士比亚再次成为各种批评方法的试验场,从人物心理分析到历史主义、形式主义,再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过不同文学理论浸染的各种批评阵营,莎评家们不仅一次次地运用新的方法,将研究不断深入,将问题不断细化,从而完成了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该书也没有忽略20世纪后期流行的解构主义,分配专门章节来论述相关莎评家对莎士比亚的政治文化批评,无论是从解构到意识形态,还是从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到新历史主义莎评和女性主义莎评,作者都不惜笔墨予以概括和总结。
  三是《二十世纪莎评简史》论述客观、公正。对于一部莎评史来说,材料的占比固然重要,但是统率这些材料的观念更加重要。如果统率的观念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作者就可能会舍去与这种观念相对立的史料,或者即使选用也会做出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解释。优秀的史作往往是详实全面的史料和进步科学观念的统一。作者在撰写《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时,力图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客观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地呈现和梳理各种观点。不同莎评家在评述莎士比亚的过程中,各种观点甚嚣尘上,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在总结梳理以及比较各家之长的同时,需要审慎地甄别精华与糟粕。比如作者积极肯定弗洛伊德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的贡献,尤其是用俄狄浦斯情节对《哈姆莱特》的阐释,指出精神分析批评惯用的套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精神分析进而对作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与此同时,明确指出弗洛伊德莎评存在的明显不足,即将复杂的文学活动简单化,限制了精神分析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他的其他大部分莎评根本未涉及文本,有牵强附会之嫌。
  三、史料价值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一方面,该书多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史料价值高。一般而言,史料价值的高低主要是根据作者与其所记叙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距离远近来判断。如果是事件发生时的当事人的记述,那么这类史料的价值相对来说是最高的,即第一手材料。作者在著作附录所列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国外的参考文献多达90余条,毕竟研究对象是国外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学者,且都尽可能地掌握莎评家的学术专著或学术论文的第一手资料。这不仅反映了作者扎实的材料收集功夫,也保证了莎评家观点的客观真实性。如布拉德雷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莎士比亚悲剧》(Shakespearean Tragedy,1991),斯托尔的《奥赛罗:历史和比较研究》(Othello:A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1915)、《哈姆雷特:历史和比较研究》(Hamlet:A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1919)和《莎士比亚研究:历史和比较的方法》(Shakespeare Studies: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in Method,1960),以及坎贝尔、格林布拉特等关于莎士比亚的重要论述。作者将这些外文资料作为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地再现他们的重要观点。众所周知,国内专门研究莎评的专著并不多见。如果说由东北师范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孟宪强教授编著的《中国莎学简史》(1994)是对莎士比亚作品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莎学研究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由复旦大学谈瀛洲教授撰写的《莎评简史》(2005)是对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维多利亚时期的莎评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和总结的话,那么《二十世纪莎评简史》则主要是对20世纪莎评家的主要观点和莎评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深入而又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俨然是一部研究20世纪西方莎评史的学术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该书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懂得美学史,如何研究美学?不懂得红学史,如何研究《红楼梦》?同样,不懂得莎士比亚评论史,如何研究莎士比亚?”时过境迁,我们为何还要劳神费心去研究莎评史或者说梳理和总结莎评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正是《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莎评家在不同时代都对莎士比亚做了不同的阐释与解读,莎评家之间也存在互相矛盾的观点,这样一来,重新梳理、概括、澄清比较和重新评价历史上的不同观点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做并不是对历史上的莎评家们进行优劣对比,也不是要充当裁判去裁决孰对孰错,而是客观地呈现百家之长、批评的依据以及他们所处的批评和文化氛围。以往的莎评是当代莎评的基础,阅读其他莎评家的作品就是与他们展开对话,整个莎评史就是一个莎评家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研究莎评史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莎评家是如何评价莎士比亚的,进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自18世纪以来,莎评多次成为西方文学批评发展史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文学风尚的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书对莎评史的研究和梳理,让我们从侧面观察整个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而对整个文学批评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每一位莎评家的缺陷与不足。
  总之,《二十世纪莎评简史》是一部研究莎评的学术性很强的专著,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该书采用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结构脉络清晰,内容详实,将20世纪西方莎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客观、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对于研究20世纪莎评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也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辛雅敏. 二十世纪莎评简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谈瀛洲. 莎评简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孟憲强. 中国莎学简史[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杨冬. 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第2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柳士军,张荣兴. 论莎士比亚中国化的话语建构[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3).
其他文献
作者:[法]蕾拉·斯利玛尼 著,袁筱一 译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定价:39.00元  提要:本书是一部关于一个保姆杀死了她照看的两个孩子的小说,荣获2016年龚古尔文学奖。书中将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一一揭示。作者冷峻犀利的笔触中渗透着隐秘的诗意,揭示着优雅生活表象和秩序之下,那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其主要包含面向个人的模式、面向图书馆的机构模式和混合模式。随着电子图书出版技术的创新发展,按需出版印刷模式和即时发行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出版者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出版机构必须在现有的技术和法律手段基础之上,落实许可方法,借鉴国外经验,开放获取资源,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媒体时期的电子图书出版发展,对电子图书的版权进行全面保
期刊
2017年6月25日下午,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習委员会、香港文史编辑委员会征集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分别出版的《紫荆花开映香江——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亲历记》出版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紫荆花开映香江——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亲历记》收录了各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香港回归20年来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78篇回忆文章和近百幅图片。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为本书作
期刊
2017年6月10日上午,重庆市“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巴渝文库”首部作品《巴渝文献总目》出版座谈会在重庆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主办,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图书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承办。《巴渝文献总目》首次完成了对巴渝历史文献大规模的系统摸底工作,标志著重庆市在全面深入挖掘、梳理和研究巴渝优秀文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推动巴渝文化阐释、传承和弘扬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巴渝文献
期刊
近日,著名科幻作家凌晨的最新长篇力作《睡豚,醒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书上市不久,即被提名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017年6月24日,该书的分享会在京举行。该书讲述了在未来大银河时代,负责生态巡航的“精卫号”成员与盗猎者斗智斗勇的故事。該书作家凌晨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一定影响力并长期从事科幻创作的女性作家,多次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在书中,作者以过硬的物理天文学知识,写意般地为
期刊
2017年6月23日,由《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编辑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来自中央办公厅、中联部、中央党校、外交部、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故宫博物院和新华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文联的代表,部分外国驻华大使就该书的编辑工作提出了建议。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和庆祝中國共产党诞辰96周年,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和节目制作水平的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成为人们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市场现状,剖析了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并以热播节目《奇葩说》为例探寻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与发展策略,以期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形成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传播;商业模式  【作者单位】马瑞阁,河北沧州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
近日,诚品书店携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了《造物之美》作者周华诚、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Miss Rain时尚雨具创始人陈才荣等,共同带来了一场跨界对谈,就匠心一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感悟。“很多人觉得现在匠心这个词被说滥了,我认为匠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虽然我写《造物之美》这本书关注的是匠人的故事,但是我希望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周华诚如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周华诚
期刊
4月21日下午,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指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与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广西高校青年读书季——10城20校观文馆·经典共读”校园分享会顺利举行。校园分享会主会场设于崇左“南疆国门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并同步以“力量”为主题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其他9座城市设立19个分会场。  此次“广西高校青年读书季——10城2
期刊
【摘 要】 在以精准扶贫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和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劣势和威胁、优势和机会?农家书屋如何为精准扶贫发挥更有效的价值?文章从农家书屋的发展策略、实施路径、绩效反馈三个阶段入手,探讨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家书屋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农家书屋;精准扶贫;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文芳,南昌师范学院图书馆;吴青林,江西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