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036年(景祜三年),范仲淹通过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对宰相把持朝政、培植党羽等行为表示了极大愤慨。同时,他主张皇帝应改变现有的用人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这一行为,对时任宰相之高位的吕夷简而言,不啻是对其权威最严重的挑战和打击,他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以“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的罪名,对范仲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最终,范仲淹不敌吕夷简的老谋深算,无奈落得个“被罢黜,改知饶州”的下场。
  到了饶州后不久,范仲淹的夫人李氏,便因病去世了。这对重视家庭亲情的范仲淹而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长山朱氏,一度被改姓为朱,直至他考上进士,都是用的朱姓。不管是范仲淹本人,还是其当世之人,以及后来诸多范仲淹的研究者们,留下的各种存世文稿中,对范仲淹和其继父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评论和判断。但是,苏轼曾有一句“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便可知道大概情况,范仲淹在亲情方面,应是很失意的。范仲淹进入仕途后,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不但接母亲到身边赡养,以尽孝道,且对同母异父的三个弟弟和本家的范氏族人也都有照拂。
  话说到这里,只是想表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也有因幼时亲情缺失,存有情感脆弱的一面,而他的夫人李氏,无疑是给予他生命中最多温暖和柔情的一个人。所以,看似任何时候都战不胜、打不倒的范仲淹先生,无论政治上遇到多么强劲的对手也愈挫愈勇的他,在此刻却败给了莫测的命运,在政治失意与痛失所爱的双重打击下,这个意志坚定的勇士终于倒下了,他因此而重病不起。这应是自范仲淹进入仕途后,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人生考验了。如果他就此沉寂,一蹶不振,或就此屈服,明哲保身,那么,历史也将因此而失去绚丽的一页篇章。然而,正因为他是范仲淹,即使一时蒙尘,他也依然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因为,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能够颂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绝世名句的人,也唯他一人了,他是注定为千世万代所景仰、为历史所铭记的人。
  范仲淹的好友,其时正在附近做县令的梅尧臣,目睹范仲淹所经受的一系列不幸,为了劝诫范仲淹,特别作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劝他学报喜之鸟,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从此闭上嘴巴,少管当权者的闲事。范仲淹却立即回写了同题《灵乌赋》给梅尧臣,斩钉截铁地表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此言一出,凛然大节的气势顿时跃然纸上,后人无法得知,当梅尧臣看到这句话时,他到底会有怎样的反应。这简直就是一份战士的宣言,范仲淹在向世人表明,为了坚守自己心目中的大义,他是无惧任何牺牲的。再回过头来看看,他于天圣八年,给晏殊的书信中所提及的内容:“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是的,这就是最真实的范仲淹,他的心中装得下“天下”,却唯独装不下一分私心,无论何等困厄,他的内心始终是自由的,无改其“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本色。
  按时下的标准看,范仲淹应该属于全能型人才,他进可以为相,出可以为将,且无论在哪个位置上,他都充分显示了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施政手段。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自古以来,便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说,而宋词的璀璨,即使有前两者的珠玉在前,也依然无损其夺目的光辉。可以这样说,此三者,分别代表了各自朝代的文学之盛。然而,古代的文人们,从来不曾满足于自己在文学上的不凡造诣,他们心怀天下,往往更热衷于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与理念。
  纵观古代历史,若论哪个朝代是最受文人欢迎和推崇的,我想,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出宋代之右了。不但文人的政治地位最高,且只要不犯谋逆大罪,便可以“刑不上大夫”,性命之忧一般是不会有的。所以说,范仲淹先生还是很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宋代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施政主张,文人才得以在参政、议政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也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范仲淹为首的这一批治国名臣和文学大家,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篇章。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五十年前,籍籍无名的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写了一本名叫《斯通纳》(Stoner)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压抑甚至可以说失败的一生:婚姻失败、事业无成、子女疏离。1994年,约翰·威廉斯去世,这本书当时的销量不足一万册,且已经绝版,几乎完全被遗忘。  以上情形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伊恩·麦克尤恩、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名人开始纷纷为《斯通纳》加持,它变成了国际书市上最炙手可热
期刊
“10岁的神童,20岁的才子,30岁的庸人,40岁的老不死。”在自己的文章里,李书磊不断引用这段话。  1990年,李书磊26岁,博士毕业,刚进入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工作半年。在一次小范围的研讨会上,欣赏他的室主任用这段话当众劝勉这个14岁就考上北京大学的公认的“神童”,不要像火柴一样转瞬即灭。  当时,历经人生冷暖的李书磊正在使自己逐渐习惯“平庸而快乐”的日子,这段话如当头一棒,令他自省。从此,“
期刊
生活本身就存在种种固有的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全力以赴规避危险的想法和行为,这种无所事事最危险。几年里,我研究了几十位成功人士的生活,这里把他们经过时间考验无怨无悔的生活策略与大家分享。  1.尽可能地标新立异  你的想法可能有些疯狂,但只有疯狂想法才有震撼力。可以肯定有人会对你的不同凡响表示反感和反对,他们可能需要些时日才能接受你的观点,然而此时你却在他们的头脑中播下新思维的种子,开拓着他们的视野
期刊
新华网思客会在海南召开,香港大学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公共政策实践教授肖耿发表主旨演讲。  肖耿表示,过去我们经济增长很快,因为有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外资和民企三个动力。这三个动力必须重新启动,但要重新启动非常困难,希望在哪里?有两点。一个就是创新,另外一个是我们中长期的改革红利。为了要实现这两个最有希望的领域,需要机制。李克强总理最近特别提到:容错机制。中国的改革37年的历史就是试错的历史,没
期刊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态度之硬、范围之广、成果之丰有目共睹。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地方反腐败行动力度衰减,甚至“掉链子”的现象。原因固然有多种,但误读中央提出反腐工作重点查处对象的精神,绝对化地理解对重点查处对象的区分,尤其是将“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手的”,片面理解为是排他性的要求,认为十八大以前实施的腐败行为都可以不予查处,定是其中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对重点查
期刊
毒舌or接地气  去年11月23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比尔·奥莱利采访时,对方建议特朗普最好“不要再发推了”。起因是特朗普于11月22日转发了一条推文,该推文称2015年,被杀死的美国白人中,81%死于黑人凶手之手。比尔认为这种统计完全错误,特朗普作为一个有着500万粉丝的总统候选人,必须慎重转发推文。而特朗普不得不反复辩解:“这不是我发的推文,我只是转发了别人的
期刊
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说我只是单纯做我想做的事?你以为这是谦虚或者托词,实际上这个是有科学道理的。  人在追求梦想、事业或知识的时候,总有一个(或多个)动机驱使我们不断向前。心理学家将我们的动机简单区分成两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来自外在的诱因,例如升迁、加薪、奖金等,内在动机则是单纯地“想要做某件事”。  耶鲁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日前发表一篇论文指出,如果在追求一项事物时,人同时具有外在动机与
期刊
我与有关官员的交往,被一些校友编成段子在坊间流传。比如说,有校友在其教案里面写着如下故事:  某年月日,教育部部长约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参加一项活动,上午9点开始。章开沅8点50分就到了,部长9点10分还未到。于是,章开沅起身走了。部长当时很生气,但是,后来又给章开沅打电话,说:“章先生,您是对的。”  我想,这位校友讲这个故事,肯定是为教育学生要遵守时间。这一故事确实有原型,但是,校友所述有点
期刊
似乎,俄罗斯总统弗拉迪米尔·普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潜心研究。  虽然2001年,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曾宣称从普京的眼神看出了“他的灵魂”,不过,大概还是他的肢体动作看起来信息更为丰富。  其中,对普京走路姿势的研究结论就不断推陈出新,12月中旬,又有了“新的假说”。  “要成为克里姆林宫精英,  走路别摆右臂”  “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克里姆林宫里流行帕金森症?”荷兰奈梅亨大学医
期刊
在“反右”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康生向父亲张伯驹借了好多字画没有归还,父亲又不好说什么。父亲和陈毅经常下围棋,一次不经意提到过此事。陈毅便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找康生谈话。1957年,康生就把父亲打成了“右派”。  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家里就没有那么多人来了。运动后期,街道上的人挤进来不少住进我家,房钱则被房管局收了,我父母住也要掏房钱。  我们来看父亲都是晚上偷偷摸摸地过来,因为要“划清界限”。不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