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16-02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这次课改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课程标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活动课作为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历史活动课程是当前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活动课,主要针对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促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化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上好历史活动课实现其开展创造性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教師要转变教学观念,恰当地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并不断地充实自我
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和历史教学,旨在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教师作出要求:其一,教师在活动课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其二,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用经常性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一得之见。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活动课堂;其三,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活动思路的指导、活动目的的指导、活动方法的指导以及活动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最后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另外,教师应拥有多方面的教学技能,上好一节活动课,往往要用一般课程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活动资料、教参提供的素材和知识背景材料,而且还要博览群书,了解世界文化,对学生的知识状况才能有所掌握,在获取信息后,要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敬业、创业精神,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我。
2开展历史活动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活动课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参与活动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
全体性原则:活动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确定自己的角色,做到人人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确保全体学生活动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兴趣性原则: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开展活动课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实践性原则:历史活动课顾名思义是以活动为主,要使学生处于活动状态,以活动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课时,注意实现课程活动和空间时间的开放,尽量使学生有选择具体活动内容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3根据活动课类型,围绕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进程
历史活动课类型有很多种:研讨交流类、演讲表演类、竞赛闯关类、观摩鉴赏类、访谈调研类、编辑撰写类、制作展示类等,每种类型有不同的活动流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活动课的类型进行精心设计,活动课进程也就是活动目标实施的具体步骤,将活动目标进行分解以阶段性目标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动的进行,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活动课进程设计时一般应有以下六个阶段:
3.1展示活动目标——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3.2选择活动主题——由学生根据活动目标选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向。
3.3分配学生角色——让学生选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明确其在活动中的任务。如果是以小组活动为方式的活动课,还须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分工。
3.4感知活动阶段——从直观认识出发,让学生初步接触自选活动主题的内容,以活动实例演示、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5形成活动成果——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实践考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观点组织成活动成果,如:小论文、考察报告、网页、课件等。
3.6活动总结——活动课的总结活动一般放在课内进行,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升华,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和交流合作的空间。活动总结可分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评价、活动延伸三个部分进行。
总之,可以说这一环至关重要,关系着活动课将达到的深广度,影响着活动课的成败,精心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首先,对学生历史学业成绩的评价中,应该包括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表现,即使是书面测试,也可以考虑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使学生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其次,对教师的评价,除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以外,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具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总之,历史活动课的积极开展将成为激活历史课教学的催化剂,成为历史学科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选择。所以做为初中历史教师应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课,为学生创造历史学习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这次课改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课程标准明确了课改的方向:“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活动课作为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历史活动课程是当前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活动课,主要针对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以期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发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促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化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上好历史活动课实现其开展创造性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教師要转变教学观念,恰当地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并不断地充实自我
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和历史教学,旨在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教师作出要求:其一,教师在活动课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其二,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用经常性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一得之见。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活动课堂;其三,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活动思路的指导、活动目的的指导、活动方法的指导以及活动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最后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另外,教师应拥有多方面的教学技能,上好一节活动课,往往要用一般课程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活动资料、教参提供的素材和知识背景材料,而且还要博览群书,了解世界文化,对学生的知识状况才能有所掌握,在获取信息后,要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敬业、创业精神,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我。
2开展历史活动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活动课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参与活动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
全体性原则:活动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确定自己的角色,做到人人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确保全体学生活动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兴趣性原则: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开展活动课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实践性原则:历史活动课顾名思义是以活动为主,要使学生处于活动状态,以活动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课时,注意实现课程活动和空间时间的开放,尽量使学生有选择具体活动内容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3根据活动课类型,围绕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进程
历史活动课类型有很多种:研讨交流类、演讲表演类、竞赛闯关类、观摩鉴赏类、访谈调研类、编辑撰写类、制作展示类等,每种类型有不同的活动流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活动课的类型进行精心设计,活动课进程也就是活动目标实施的具体步骤,将活动目标进行分解以阶段性目标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动的进行,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活动课进程设计时一般应有以下六个阶段:
3.1展示活动目标——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3.2选择活动主题——由学生根据活动目标选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向。
3.3分配学生角色——让学生选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明确其在活动中的任务。如果是以小组活动为方式的活动课,还须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小组,进行小组分工。
3.4感知活动阶段——从直观认识出发,让学生初步接触自选活动主题的内容,以活动实例演示、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5形成活动成果——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实践考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观点组织成活动成果,如:小论文、考察报告、网页、课件等。
3.6活动总结——活动课的总结活动一般放在课内进行,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升华,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和交流合作的空间。活动总结可分活动成果展示、活动评价、活动延伸三个部分进行。
总之,可以说这一环至关重要,关系着活动课将达到的深广度,影响着活动课的成败,精心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首先,对学生历史学业成绩的评价中,应该包括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表现,即使是书面测试,也可以考虑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使学生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其次,对教师的评价,除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以外,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具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总之,历史活动课的积极开展将成为激活历史课教学的催化剂,成为历史学科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选择。所以做为初中历史教师应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树立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课,为学生创造历史学习的新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