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倡导“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有效”已经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而“有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则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作者结合自身常态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围绕如何调动学习者主动性,探索有效课堂创建的策略。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有效性 主动性 创建方法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規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叫有效课堂。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只有保证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效益,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唯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若失去他们的大力配合,一切都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
一、根据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和要求,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依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把本节课的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它是师生课堂互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是每一节课的灵魂,对师生有着启发、导向、激励、聚合的功能,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性、创建有效课堂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首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教与学活动的开展。其次目标准确、有效、可测。必须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概括、提炼。知识点要全、准,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易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最后目标的表述尽量用“知道”、“了解”、“概括”、“评价”、“分析”等具体的描述性的词体现出每个知识点的水平区分、程度区分和重难点区分,使学生清楚、明了每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当学生在可以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下,在学习一开始或在上新课前就明确出示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怎样学习,将学到什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有效地指引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创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不是老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每个课堂都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差异……不管你多么熟练地传播知识,这些差异总会影响到你的教学效果。要使教学适应个体差异,需要你做出许多有关学习者的决定……”[1],一刀切无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埃里克森危机”告诉我们:学生总在寻找一些方法,试图创造出受人尊敬的成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高成功率投入学习,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些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渡过危机,才能保证课堂有价值。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是创建有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复杂变化的高级活动,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味“灌”,总以为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一个个知识点讲,叫学生划下来,总以为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迈克尔·韦斯特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即使讲课过多。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学习的时间越少,剥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结果师生双方身心俱疲,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需要教师多些课前准备,将学习与目标有效统一在教学案上。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案,在上课前预先发给学生,有目的地提前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探究、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力求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自己能够解决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老师只做引导、点拨,侧重重点、难点的突破,最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举一反三,关注课堂的生成。
四、维持积极灵活的期望,发挥学生的潜能。
温斯顿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师在班级内按学业水平分组,把一个学生插入高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如果把其插入低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就会受到阻碍。[2]研究表明带着自我效能观进入学业情境的人相信,他们能够完成那种情境要求其完成的任务,而缺乏自我效能观的人则不能确信他们是否能完成。这就是教师如果维持高期望,学生会趋于实现或接近实现其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对学生持积极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课堂表现持高期望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学生的失败看做挑战,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营造积极的合作的课堂氛围。把注意力放在想要学生学习什么上面,努力拓展新资源,而不是停留在学生已有的水平层次上,肯定他们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发展。用鼓舞人心的目标引导学生,恰当地传递高期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当然,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期望应该准确,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维持积极灵活的期望,才会比较恰当,同时伴之以合适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创建更有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陶志琼,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十版.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有效性 主动性 创建方法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規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叫有效课堂。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只有保证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效益,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唯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若失去他们的大力配合,一切都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
一、根据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和要求,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依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把本节课的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它是师生课堂互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是每一节课的灵魂,对师生有着启发、导向、激励、聚合的功能,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性、创建有效课堂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首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教与学活动的开展。其次目标准确、有效、可测。必须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概括、提炼。知识点要全、准,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易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最后目标的表述尽量用“知道”、“了解”、“概括”、“评价”、“分析”等具体的描述性的词体现出每个知识点的水平区分、程度区分和重难点区分,使学生清楚、明了每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当学生在可以预期的目标和要求下,在学习一开始或在上新课前就明确出示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怎样学习,将学到什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有效地指引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创建有效的历史课堂。
二、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不是老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每个课堂都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差异……不管你多么熟练地传播知识,这些差异总会影响到你的教学效果。要使教学适应个体差异,需要你做出许多有关学习者的决定……”[1],一刀切无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善待和利用差异,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埃里克森危机”告诉我们:学生总在寻找一些方法,试图创造出受人尊敬的成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高成功率投入学习,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些成功经验,帮助学生渡过危机,才能保证课堂有价值。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是创建有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复杂变化的高级活动,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味“灌”,总以为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一个个知识点讲,叫学生划下来,总以为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迈克尔·韦斯特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即使讲课过多。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学习的时间越少,剥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结果师生双方身心俱疲,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课堂。需要教师多些课前准备,将学习与目标有效统一在教学案上。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案,在上课前预先发给学生,有目的地提前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探究、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力求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自己能够解决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老师只做引导、点拨,侧重重点、难点的突破,最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举一反三,关注课堂的生成。
四、维持积极灵活的期望,发挥学生的潜能。
温斯顿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师在班级内按学业水平分组,把一个学生插入高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如果把其插入低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就会受到阻碍。[2]研究表明带着自我效能观进入学业情境的人相信,他们能够完成那种情境要求其完成的任务,而缺乏自我效能观的人则不能确信他们是否能完成。这就是教师如果维持高期望,学生会趋于实现或接近实现其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对学生持积极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课堂表现持高期望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学生的失败看做挑战,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营造积极的合作的课堂氛围。把注意力放在想要学生学习什么上面,努力拓展新资源,而不是停留在学生已有的水平层次上,肯定他们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发展。用鼓舞人心的目标引导学生,恰当地传递高期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当然,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期望应该准确,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维持积极灵活的期望,才会比较恰当,同时伴之以合适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创建更有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2][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陶志琼,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