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iiu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因此而倒闭。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性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可以说,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但是银行业仍应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断完善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的流动性管理工作。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危机;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12-02
  
  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之前,各国政府监管部门乃至国际金融机构都在为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而头疼不已,但随着次债黑洞大幕揭开,转瞬之间如同多米诺骨牌推倒般,金融市场陷人了流动性枯竭的信用紧缩。在此冲击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货币当局不得不大幅降息,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此次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
  经济学上所说的“流动性”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内涵:一是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及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二是指金融市场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调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市场为资产变现提供便利的能力;三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这三种流动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又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有很强的约束力。虽然如此,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强,不能混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能力。其水平取决于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主要来自于客户存款、非存款服务收益、贷款本息偿还、资产变现以及货币市场借款,流动性需求则主要是存款提取。客户的贷款要求、主动负债的偿还、经营支出和赋税、股东红利支付等。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现代商业银行扮演了为资金需求和供给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角色(Garman.1976),商业银行必须在每一个时点上都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其客户对流动性的需求。如果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则不仅会影响到客户经济行为的实现,因为信心不足导致的挤兑行为还会威胁商业银行本身的存续,并且这种风险往往会波及其他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
  流动性问题的产生,总结起来不外乎商业银行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银行内部看,一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质所决定。它所提供的服务,实质上是一种流动性的转换;相对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方业务,例如贷款,是缺乏流动性的。而负债方业务,例如存款则相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作为中介,商业银行的职能就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债务,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带来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二是流动性风险源于资产负债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负债流动性约束。贷款和投资的流动性缺口,其风险增加了它们的不确定性,即资产的流动性约束。而更深层次原因是盈利性和流动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三是资产和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短期资金的借入和长期资金的使用的不匹配,都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四是行业贷款的集中性,当危机爆发时风险的集中。从外部看,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国际金融环境更趋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分析应将其纳入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汇率、资本流入和流出、债务和赤字等都可能带来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综观流动性不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资产配置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不良贷款比例偏高,资产大量沉淀,周转不灵。二是片面注重盈利性,忽视了流动性,贷款结构不合理,中长期贷款比重偏大,短期负债长期运用问题突出。三是贷款投放存在明显的客户集中、行业集中、时间集中现象,往往因产业政策调整,季节性因素影响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四是贴现余额,债券投资余额过小,二级备付资产准备不足,主要依靠超额准备金和同业存放款项进行现金兑付、支付清算,头寸调度缺乏回旋余地。五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抵债资产、递延资产等资产过多,挤占了营运资金。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从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演变来看,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都是商业银行为适应外在环境变化主动采取的流动性管理手段,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具有内生性,而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主要靠外在推动,靠央行强制,自发的流动性管理严重不足,没有成为银行的自觉行为。这使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流动性风险的危机感,缺乏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片面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从实现整体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的角度进行管理,以综合全面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情况。从流动性管理来看,流动性评价指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也不能反映银行的融资能力。例如在计算中长期贷款比例时并不包括逾期贷款、呆滞和呆账贷款等,而大多数经过展期以后的逾期贷款往往都会超出一年以上却没有被计算在内。
  (三)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风险决策战略和程序不完善
  目前,国际先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己经进入计量化、模型化、动态化的阶段,大量使用VAR风险价值、情境模拟(seenarioanalysis)、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蒙特卡罗模拟(MonteearloSimulation)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国外银行普遍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将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纳入一套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而我国商业银行尚处在定性判断和头寸管理的初级阶段,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先进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够。
  (四)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比如流动性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存贷款比例等都属于静态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点的流动性状况,是一种事后反映和控制,而缺少动态的、事前的管理手段,特别是没有建立起预测和计算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准确把握银行流动性的供给、需求及缺口变化。从根本上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在不同的时点,同一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可能相差很大,所以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的。
  同时,商业银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全程监控机制,不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动态高效调动银行资源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消除的能力。
  四、关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思考
  (一)从商业银行内部看,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主要有以下认识:一是增强对流动性管理及其防范。二是做好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和规划,使用适当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并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经济周期影响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因素等。三是加强资产和负债管理,增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及时获取资金的负债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分析和确定一定时期存款和贷款流动性的期限配比,据此通过资产和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调度资金提供流动性供给,最终实现两者平衡的一般方法。四是改进流动性管理的技术。制定流动性策略时要从内外两方面把握:管理技术上,选择流动性缺口为主要管理方式;管理方法运用上,对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划分和测算资金供需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预估外部市场波动对银行资金流动和价格的影响;对资产组合进行动态管理,外部市场变化是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五是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建立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六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流动性。如积极发展零售批发业务,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效益。
  (二)加快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1.加快发展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因此,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放宽同业拆借的限制,延长同业拆借的期限,除纯信用拆借方式外,资产结构中外汇比例高的商业银行也可以用外汇资金做抵押拆入资金。其次,可考虑恢复大额存单的发行,注意保持其大额性和流动性的基本特征,加大CD二级市场的建设,使CD成为商业银行稳定负债的来源。再次,促进票据贴现和证券回购市场的发展。目前可允许信誉高的商业银行发行商业票据融通短期资金,扩大证券回购种类,考虑进行开放式回购交易试点。最后,在增加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疏通资金流动渠道,从而降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果。
  2.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债券资产易变现,且变现成本低,被视为商业银行仅次于存款准备金的二级储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发展债券市场,需要调整债券的期限结构,增发短期和长期债券品种和数量,调整品种持有结构,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国债,并提高其持有国债的比重。且可以以发展国债投资基金和国债代理业务为依托,扩展其中间业务,建立起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通机制。同时,商业银行应以完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为契机,积极参与国债的承购包销,以此来调整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通过控制负债的期限结构可以保持负债和资产的匹配关系,降低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3.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要加大利率杠杆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调节的力度,为商业银行实行流动性管理创造条件。实施流动性管理要有市场环境,在利率完全由国家控制,不存在市场利率,或利率没有实现自由化的经济中,就无法进行流动性管理,或者说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总体来讲,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定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并对利率市场化目标进行了新的阐释,即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M],北京 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2]赵万宏,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M],银行家,2008.11。
  [3]许辉鳄,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M],中国集体经济,2009.18。
  [4]秦月星,熊平安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视"流动性之谜"[M],财政研究,2007(11)。
  [5]彼得S 罗斯,刘园商业银行管理,2007。
  [6]交通银行课题组,新金融[M],2009.8。
其他文献
目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健康体检者的检查并分析。结果从数据表明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查的人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我国胃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心律失常又是AMI最为常见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死亡,尤其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75例AMI并发心律失常进行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SAP患者常继发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
目的 观察腰椎减压360°环状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2名腰椎滑脱患者行环状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0°环状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随诊1
目的探讨液超妥与痊愈妥复合敷料对供皮区创面的止血和修复作用。方法对20例全身烧伤面积在50%以下的烧伤患者的刃厚皮和中厚皮供皮区创面进行随机同体自身对照研究。研究组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经针对病因治疗(如降压、止痉、
树脂水门汀由于粘结强度较高,粘结界面渗漏较小,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进行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时,常使用树脂水门汀粘结纤维桩,再使用复合树脂堆砌成核,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
目的分析影响0~2岁儿童智能发育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来自儿保门诊782例儿童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有关影响智能发育的因素。结
目的 探讨治疗宫颈糜烂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静滴阿奇霉素加口服氧氟沙星,疗程14d;2组单纯口服阿奇霉素,疗程14d,并随访3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