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研株式会社食用菌品种权分析(二)

来源 :食用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概念开始进入司法领域.由于对此证据适用缺乏统一具体的法律规则和审查判断方法,导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此证据的属性问题讨论不断,处理方式各异.证据属性需要结合具体意见内容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司法审查方面,通过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进行审查并辅之以行政鉴定人出庭、司法技术咨询等方法.立法方面,亟需制定农药药害行政鉴定规范,统一文书名称格式,完善质证程序保障.
( INBAR网站新闻12月10日消息) 2021年11月23日, 国际竹藤组织 ( INBAR ) 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召开了促进金融机构参与竹产业发展的研讨会.来自乌干达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微型金融机构、国家林业局 ( NFA) 和私营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让金融部门了解竹产业的投资潜力, 并探讨投资者、企业家和金融机构之间可能的商业合作机会.
为改善圆竹的表面视觉性能,利用天然松香在不同温度下浸渍处理圆竹,采用定量色差和光泽度测量法结合感性眼动追踪法,评价了不同温度下松香处理对圆竹表面视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分析探讨了松香对竹材表面视觉特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对松香适当的加热有利于其在圆竹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提高圆竹表面光泽度,当温度为50℃时达到最大光泽度19.6,比对照组提高了122.7%.同时伴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圆竹表面亮度逐渐降低,并且颜色从黄绿区间逐渐向红蓝区间转变;此外当温度高于60℃时,圆竹皮层受损脱落,在圆竹
《竹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主要问题与技术选项》( Potential of Bamboo for Renewable Energy:Main Issues and Technology Options) 是国际竹藤组织 ( INBAR ) 的技术报告, 是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 CGIAR ) 提供资助、INBAR参与执行的“森林、树木和农林复合研究”( FTA ) 项目成果之一.该报告概述了竹子用于生产生物能源的经济潜力、技术选项和机会, 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竹业利益相关者了解竹子在满足可持续生物能
中国竹种质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分布的为数不多的竹种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因而加快中原地区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迫在眉睫.文章选择在中原地区(河南省博爱县)生长较好的16个竹种,将其引种至青岛市即墨区集中保存.结果表明:16个竹种在引种地总体生长效果较好,新生竹平均胸径和新竹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散生竹和铺地竹的抗寒性较丛生竹好;极寒气候对竹子地上部分秆叶的影响远大于对地下部分竹鞭的影响.此次引种取得的经验可为下一步更多竹种的异地保存提供借鉴.
( INBAR 网站新闻 11 月 17 日消息) 2021 年 11 月 2—5 日, 国际竹藤 组 织( INBAR) 竹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组的专家相聚加纳首都阿克拉, 就制定一系列竹标准进行研讨, 同期还举办了由来自1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竹标准能力建设培训班.
期刊
竹子作为一种低碳、易再生、气候智能型、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双碳”目标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展竹林认证成为确保世界竹产品贸易可持续的必然趋势.文章概述了全球竹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国际竹林认证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涉及认证标准、市场需求、不同认证体系间的互认、认证成本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竹资源分布和竹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开展竹林认证的政策建
( INBAR 网站新闻 11 月 24 日消息) 2021年11月, 国际竹藤组织 ( INBAR ) 发布《2019全球竹藤商品国际贸易报告》.报告显示, 2019年全球竹藤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4. 17亿美元, 较2018年增长5. 14%;其中,竹产品出口贸易额为30. 54亿美元, 藤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3. 63亿美元, 分别占全球竹藤商品国际贸易总额的89. 38%和10. 62%;2019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 而印度尼西亚则是藤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美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国际竹藤贸
期刊
研究不同模型对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的性能差异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采样策略、提升采样效率和提高土壤空间预测精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6496个土壤样点按8:2的比例分层随机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应用普通克里格、随机森林以及随机森林-回归克里格三种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土壤制图(Digital Soil Mapping,DSM)模型,对河南省许昌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对三种模型性能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三种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一般,均值为18.70~ 18.8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